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研究

2015-04-10 16:14柯红岩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评估管理

柯红岩

(北京科技大学 资产管理处, 北京 100083)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研究

柯红岩

(北京科技大学 资产管理处, 北京 100083)

阐述了高校无形资产的内涵及特点,指出国内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方面存在思想意识淡漠、评估体系不确定、经营管理不完善等突出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为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提出树立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工作体系建设,科学选取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健全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等措施,以推动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无形资产; 管理措施; 高校

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学校对于资产管理的意识与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无形资产已经纳入许多高校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范畴中来。由于无形资产作为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保值增值对于一个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地影响着高校的人力资源水平、社会认可度以及经济价值的提升,因此,针对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探寻科学的管理手段与应对措施,已经成为高校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通过对无形资产进行正确认识、深入研究,理顺高校内部无形资产的职能管理,明确权责利之间的关系,对于减少与杜绝高校无形资产流失,以及对高校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突出问题

高校无形资产指由高校专有并具有长期使用权,不具有独立的实体形态,在高校经营中持续发挥作用并可产生收益,以经济资产和相关权利总和形式存在[1]。无形资产类别较多,但主要包括标示属性类,知识产权类,特别授权类、人力资源类等几大类。由于无形资产不具有具体的实物形态,不能直接感触,往往与高校自身的传统、文化相关联,使用上具有排他性与专属性,在价值评估、经济收益、使用期限等方面具有不确定性等,因此也表现出非实体性、垄断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独特特征[2]。

1.1 思想意识淡漠

长期以来,高校在思想意识上对无形资产管理处于淡漠状态,这主要表现在缺乏产权保护意识,经营意识、核算意识淡薄。如高校优质科技资源支撑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得不到转化,不能被积极开发利用;高校的校名、校标被滥用等问题屡有发生,无形中导致资产遭到不同程度的流失,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这种重有形轻无形思想认识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及现实原因。但从根本上反映了人们忽视无形资产所具有的潜在价值优势[3],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观念的转化也是一个利益选择的问题,缺乏一种共同的利益驱动的确立,以此连接各个阶段的利益主体。所以这既是高校内部也是全社会所要面临的转变观念的问题。

1.2 评估体系不确定

无形资产管理的一个难点在于无形资产评估。它是无形资产有效利用的首要前提。准确的价值判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同时研发期的成本核算、成果期的价值升值也与时间、空间的变化息息相关,再加上无形资产非实体性的特点,对于核算方法与管理办法的确定存在一定难度,缺少一种系统的、可操作性的评估体系,难以对无形资产进行量化管理,甚至部分高校没有将无形资产完全纳入会计核算范围,这也是目前高校对于无形资产管理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给后续的经营管理造成一定困难[4]。

1.3 经营管理不完善

由于多数高校未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对无形资产管理较为薄弱,管理方式仅停留在审批管理,由校办或科研部门进行相应的审批,而评估、核算、开发利用等问题上还存在真空状态,未形成相应的管理办法与工作程序,存在产权模糊、经营主体缺位、经营目标不明确、利益分配不明确现象[5]。特别是当高校的产权经营主体认识不足时,对共有资源的市场需求未能做出及时反映,由市场主导的资源流向不能呈现合理化趋向,自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甚至扩大了资产流失的速度。因此,加强高校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提高无形资产使用的首要内容与重要使命。

2 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

基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其管理应是一个系统、长期工作。需要高校内部在达成高度共识的基础上,采取多部门齐抓共管的策略,通过分层级的管理模式,相关权责方共同努力,确实起到监管目的。

2.1 树立无形资产保护意识

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不仅包括对无形资产流失的防范意识,还应涵盖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的经营意识。首先就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形式普及无形资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使无形资产管理必要性、紧迫性深入人心,以维护学校资产完整为前提,营造管理与保护意识,避免或减少学校无形资产流失。其次,有针对性地将普及教育应纳入到高校的岗位培训与教育中,围绕具体的业务工作,提高教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相关领域培训;要在培养危机感与忧患意识的同时,在必要的时候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对无形资产加以保护,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2 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工作体系建设

无形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高校运行、发展等多方面问题,应成立权力相对集中、组织结构严密、人员类型齐全、专项资金保障的管理机构,将分散的无形资产纳入统一管理,负责沟通协调各部门、群体、利益主体间关系,即要归口管理,还要在管理机制上分级负责,即分工明确又要协调一致,同时在必要环节还应借助或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寻求评估核算、技术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协助;还可借鉴国外大学管理经验,引入技术转让机构,协助教职工申报成果、专利等,以便于商业化推广[6]。在机构设置上,要根据学校的规模、性质、发展方向和无形资产总量有选择性地设置,符合必要性与科学性,充分行使管理效能,发挥完善的工作体系保障支撑作用。

2.3 科学选取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由于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既能有效地维护高校的利益,又能对业务提供相对公正的价格制度,因此在指标体系的建立上就要谨慎而行。无形资产的收益在一定期限内,与成本、效益、技术、无形资产的使用期限多种影响因素相关联。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等,其中收益现值法较为常用。该方法的确定需要大量信息予以支撑,既要考虑未来收益,还要注重与历史收益相结合;要对收益可能达到的最高点、最低点加以估算,以及每年各水平等级的收益额,加以折现后,计算各年收益总额。重置成本法主要适用于可复制、再生,有损耗的资产;而现行市价法则相对直接,重点在于评估参照物的确定,主要用于无形资产的转让。核算方法是一方面,监管要渗透到全过程、多方位中去,为后面的经营转化提供条件。

2.4 健全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高效管理的前提条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与完善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使用制度、审核制度、监督制度、技术保密制度、评估制度、对外扩展合作制度、投资转让制度以及相关权益人的分配制度[7]。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应纳入高等学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总体工作中,在制度的完善程度上保证周密性,在指导实际工作中,注重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对于较为关注的投资转化及分配制度时,既要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又要保证其他利益主体的权益,平衡好国家、单位、个人三者的关系,将转化效果与个人待遇、奖励相挂钩,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共同的驱动力,避免利益失衡所带来的潜在的无形资产流失风险。同时对泄露非专有技术或擅自转让科研成果及在转让过程谋取非法利益者给予严厉处罚并追究法律责任[7-9]。因此,制度体系的建立既要完善业务管理流程,又要做好监督执行,确保无形资产的规范管理,建立起规范而健全的法制保护体系。

3 几个问题的探讨

3.1 关注无形资产管理薄弱的外部因素

无形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防范无形资产流失。简单地说,无形资产流失包括2种形式:一种是显性的流失,也就是无形资产在转移、流程、转让过程中发生的;另一种为隐性的流失,即在未被侵犯的情况下由于资产贬值所造成的流失,如技术成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转让等。这2种情况都需要关注,并从不同层面探寻原因。这其中既有高校自身存在着管理意识淡泊、产权模糊、经营主体缺位等原因,同时也受到一定外部原因的制约,如市场化导向以及政府部门的权责等因素。

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转让方式还比较单一,主要采取一次性买断方式,导致一部分成果缺乏研究蓄势,对短期效益的追求阻碍了研究的深入开展;同时产权交易市场也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5]。

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还应该担负起更为重要的责任,但目前其监督管理职责与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尚不健全,亟待完善。因此,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需要高校内部、外部的有机结合,共同努力,特别是加强政府在科技创新制度、激励机制、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主导作用,做好外部环境及导向机制的构建者,为推动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3.2 转变观念,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出击

无形资产的管理必须顺应教育经济新趋势、新发展,随着人们对知识经济及市场经济认识的提升,人力资源优势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高校应面向学校发展及人才培养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以学校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寻求推动无形资产生成与经营机会;同时,还应注意到单一无形资产的资源效力还比较薄弱,而组合型无形资产的综合效力往往比单一无形资产的效力要大的多,依托人力、知识产权等优势资源,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集合体或系统加以运用,以充分发挥集成优势[10-12],也将成为高校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的新发展趋势。

4 结束语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之所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于这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予以支撑。在高校领导高度重视的前提下,从思想意识、管理工作体系、评估机制、管理制度建设以及人力资源保障等方面入手,着重抓好几个方面,包括明确各部门职责、定位,遵循市场化评价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就一定能为无形资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积极的制度政策与经营环境,不断扩展高校的资本总量,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References)

[1] 张志柱,王海江.审视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93-95.

[2] 常瑛.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初探[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8):50-51.

[3] 罗耀珍.强化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5(6):64-66.

[4] 程彩君. 高校无形资产构成及管理现状分析[J].会计之友,2012(5):125-126.

[5] 汤汉林,邱永渠.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管理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6] 吴湛晴,陈建新.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9.

[7] 黄燕洁,吴淑娟.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C大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2007(12):128-130.

[8] 廖景明,闫明明.高等学校的无形资产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165-166.

[9] 王峥嵘,司晓宏.高校无形资产管理[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10] 吴淑娟.关于增强地方高校无形资源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45-47.

[11] 张俊玲.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7(6):37-39.

[12] 李硕.高校科研无形资产流失的防范机制[J].中国高校科技,2014(12):22-23.

Study on intangible asset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 Hongyan

(Administration of Assets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definition and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intangible asset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oints 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management. Based on that,a number of measures should be established,such as enhancing the intangible asset protection realization,establishing the special intangible asset surveillance department, improving and valuing the scientific quantitative method of intangible assets, and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legal protection system of intangible assets, and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human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asse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angible assets; management measur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015- 04- 27

柯红岩(1977—),女,黑龙江大庆,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实验室管理.

E-mail:hyke@ustb.edu.cn

G123.7

A

1002-4956(2015)10- 0257- 03

猜你喜欢
评估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评估依据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