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烨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8)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可能弊端及对策
刘烨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8)
多媒体技术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任务、规律、特点产生矛盾,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多媒体技术直观性的矛盾;课堂的交互性与多媒体技术单项性的矛盾;教学的开放性与多媒体技术封闭性的矛盾。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坚持辅助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课教学多媒体技术弊端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当的话,同样也会给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一些问题。
当多媒体技术被应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时,它就会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任务、规律、特点产生影响。当二者产生矛盾,因而影响到教学目的的实现,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任务、规律、特点的矛盾关系中,分析多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理论性与直观性的矛盾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通过系统的学科设置,专业的教材和有规律的课堂教学,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思想道德观念。课程教学以其系统型和专业性,其教书育人的效果是其它途径难以比拟的,这是高校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其它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特点和优点。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治党治国的根本指南。用这些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以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确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虽然高校思想政治课不同的课程理论性强度和深度不同,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始终是其贯穿思想政治课的一条主线。因此,理论性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必然属性。
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学时期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识要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只有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之上,学生的行为才能从自发的行为转变为自觉的行为。因此,只有系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的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的展现形式增强课堂的生动性。理论本身具有抽象性和思辨形特点与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产生一定的矛盾。如果过分强调画面的华丽、声、光、图像的应用,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忽视理论本身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从而影响教学目的完成。学生在长期的感官刺激后,也容易出现感觉倦怠,影响学习兴趣。
(二)交互性与单项性的矛盾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知识的单方向传递,而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过程。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的要求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一方面它要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它最终效果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信仰、行为、道德乃至整个人格的塑造上,所以说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做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方面的统一,使知识内化为觉悟、觉悟外现为行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要解决学生对老师讲的“理”信不信的的问题,有一个是否乐意接受的问题。而学生是否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老师的教育,首先依赖于他对老师的态度,依赖于他对这种教育是肯定还是否定的内心倾向性。“亲其师,则信其道。”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效果十分重要。如果学生对对老师不信任,没有好感,从而形成消极的态度定势,势必“情不相容理难通”。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得当的话,当然也是有利于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但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师生之间的关系由师——生,转变为师——电脑——生。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思想政治课教学成为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单纯听记的模式。教师成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只有“言传”而不见“身教”,更谈不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当,使得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变成了以电脑为中介的单项交流。师生之间人与人的交流反而被人与物的交流所代替,把电脑变成了代替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人,把学生当作信息的接受器,这就违背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初衷。
(三)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教学形式上也由封闭的教学转向开放型课堂教学形式。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和时代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课程,学生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必定有各种疑惑,理论和现实之间也一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一致。这些问题的存在,恰恰彰显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意义,答疑解惑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通过各种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使教师的讲授更加清晰更有条理。同时,也应看到,这种教学模式的确定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自主发挥的空间。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般是按照线性发展的模式制作幻灯片,即使有启发式问题、讨论等环节的设置,但是都是整个课件预先设计好的环节。课堂中学生的问题和疑惑是制作时难以预计的,这样的流水式的设计使得教师在上课时总是想办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件的既定流程上来,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研究问题的兴趣,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本应是服务于教学目的手段,现在却成为了课堂的核心,造成课堂教学某种程度的封闭性。
(一)辅助性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课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而大学时期也是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理论,建立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的掌握之上。要让马克思主义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首先要使学生“真学、真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准确把握理论本质,把理论讲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说服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人的认识要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从具体多样的客观事物经过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的一般规律的认识,然后才能把这种一般规律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把理论运用于现实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做到“真学、真信、真用”。
马克思主义包含若干学科,每一学科都有丰富的内涵,掌握每一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只有学习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和理论,学生才会自觉地认同党和国家得方针政策,也才能对复杂的社会现实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因此,教师决不能放松理论教学,一味的强调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优势,忽视对学生理论思维和批判能力的培养。教师除了要讲清楚基本的概念、理论、精神实质,还要讲清楚这些概念、理论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学科知识体系。多媒体技术只能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工具,是教学的辅助性手段。坚持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性才能不偏离思想政课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仍然服从这种一般规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实际需要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运用多媒体技术而不是被多媒体技术束缚其中,真正掌握课堂的节奏、气氛。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有利于上述目的达成,不能把学生束缚于多媒体技术设定的教学进程中,要让多媒体成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工具。
(三)合理性原则
多媒体技术既然是一种辅助性手段,是完成教学目的工具。因此,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上应该坚持合理性原则。多媒体技术运用并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越复杂越好。图像、音频、视频的应有是否有必要,应该看它的运用是否有助于达到教学目的,是否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多媒体技术运用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确定,太过简单则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太过复杂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多媒体课件承载的信息量大,教师应该把握好度,信息量过大则相应地会挤压师生之间交流和学生的思考时间,学生也难以消化。根据合理性运则,掌握好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信息革命必将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大势所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样要充分的运动现代教育技术,跟上时代、社会和学生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坚持辅助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提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
[1]姜冰.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5)
[2]赵云红.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3]刘海滨.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4]孙晶.马鸣鹤.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4)
[5]周珺.略论多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学[J].鸡西大学学报,2004(3)
G434
A
1009-8534(2015)06-0138-02
2015-09-21
2014年苏州片省属高职院校党建思政研究会立项重点课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研究》(2014DJSZ16)成果之一。
刘烨(1983-),女,汉族,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法律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