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言森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信仰危机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付言森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当前,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不断交融交锋,使大学生产生了多种评价事物的标准,从而造成他们的精神迷茫和空虚。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决定了中国软实力的发展,进而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价值观。当今社会,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重中之重。
信仰危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信仰能够指引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引导人的行为习惯,是个人的行动指南。信仰既可以是一种意识形态、价值体系、思想等抽象形态,也可以是一种具体宗教、金钱、图腾、权力等具体形态。人们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职业、学历、风俗习惯的不同,既可以有不同的信仰,也可以有共同的信仰。所谓的信仰危机,就是人们脱离了主流价值,形成没有主导的多元价值观,产生了多种“是非”、“善恶”标准,从而造成人们精神迷茫、空虚,缺乏共同理想,打散了发展的力量。人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经济体制,都要有一套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价值体系。如果有多种文化信仰,就会产生多种是非善恶标准。当是非善恶标准混淆时,就会出现道德缺失和信仰危机。
当今的中国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要解决信仰危机的问题,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全体人民的思想最大公约数,能凝聚全中国人民进行深化改革的力量。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价值观的培育决定了中国软实力的发展,进而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大学阶段既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又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角色转变时期。一方面,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受家庭环境和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导致他们的价值观不尽相同;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多种社会思潮也渗透于他们心中,积极的与消极的、乐观的与悲观的、传统的与现代的各种思潮不断交锋、交融,造成他们的精神迷茫和空虚。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经济建设的中流砥柱,所以了解大学生价值观信仰的现状,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他们加以引导,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一)主流价值观趋于边缘化
大多数大学生爱国意识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国家出现的社会问题表示担忧,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言献策。但由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泛滥,一部分大学生对马列主义的相关课程,仅仅是走过场,敷衍了事,或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加入党组织而背题,对国家政策只是了解而没理解,马列主义没有内化于脑,更无法外化于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西方国家加速通过文化产品和互联网向大学生宣言资本主义“普世价值”,淡化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他们拿中国改革
开放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部分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说事,彻底否认改革开放所取得成就,否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动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一些大学生以至于某些高校老师接受了这些观点,从而导致了他们的政治冷漠。
(二)崇尚多元
价值主体意识和价值追求目标的多元决定了价值观的多元。在传统社会中,价值主体是国家,个人和家庭利益必须服从于国家利益,国家利益至上。而由于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不再是唯一的价值主体,个人、家庭和企业也成为了价值主体,每一种价值主体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大学生群体由于所处的家庭环庭、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阅历以及接受西方社会思潮的不同,其价值取向、价值评价标准也不同。比如,有的人追求个人主义,有的人追求功利性、务实性,有的人以金钱和权力作为评价标准,有的人以奉献精神作为标准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我们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评价事物善恶是非的标准。
(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例如托关系办事,送礼走后门,权钱交易)。这些不良现象严重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而使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功利性、实用性。他们以金钱和权力作为评价“是非”、“善恶”标准,认为金钱可以摆平一切事,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把加入共产党看作是增加以后找工作的砝码,为了拿学校奖学金,不择手段地购买并发表论文,交朋友也讲究三六九等。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意识形态方面受到了多重挑战,产生了精神空虚和迷茫,这既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重塑大学生的信仰,建立一套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主流价值观成为重中之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全体人民的最大公约数,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能够解决大学生的精神危机,又可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优秀人才。
(一)宏观层面,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今社会由于经济全球化,多种外来社会思潮严重冲击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学生从小就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但效果并不是太好,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众所周知,高校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当前的思政课程,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都有着严重的缺陷,必须加以创新和改造。要定时修改、添加新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枯燥呆板,手段单一、吸引力不足的现状,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采用互动交流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多引入一些新媒体之类的现代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贯穿于高等教育的一切活动之中,既要主动与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保障服务队伍进行更加有效地联动,也要主动与家庭和社会组织建立更加紧密的协作关系,努力打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协同有效的育人机制,融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个层次,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中观层面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借鉴国际经验教训,在优秀的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产生了多种利益群体,这些差异也反映到了文化需求方面。应针对大学生多元化的思想诉求,提倡“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辩证、客观地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既不能全部否定亚文化,也不能全部肯定一种文化。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除糟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借鉴了西方价值观的优秀合理成分,“民主”、“自由”、“公正”这些无不体现着西方文化色彩。我们要善于借鉴外来文化中的精华,为我们所用,做到与时俱进。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精神家园的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繁荣,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大学生的正确认识;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三)微观层面上,创新理想信念新形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建构理想信念。应不走过场,不讲空话,不做虚功,通过理想信念教育,重新构建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其从内心深处理解和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与行,从个人的自觉进而实现社会自觉。要通过文化讲堂、研读经典、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传统节日教育等形式,广泛开展礼敬中国传统文化活动。要以大学章程的制定、修订和实施为契机,拓宽渠道让学生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实施,在酝酿讨论中明辨规章制度蕴含的价值取向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此外,要倾力打造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扶贫支教、挂职锻炼等实践育人平台。
(四)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为了保障这项工程的持续性、长期性,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首先,要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的教育机制。教育者要用主流思想,对其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的活动。由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多元化,教育者必须先认识教育对象,了解教育对象,要尊重差异,求同存异,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效率,根据主体间性理论,采用互动式教学,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建立以大众媒介为载体的传播机制。大众媒介是各种社会思潮和扩大影响的主要渠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不仅要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要依靠网络、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只有将新旧媒体相结合,才能拓宽覆盖面,加深影响程度,改变大学生的态度和认识。要完善大学校园网建设,增加反馈功能,定时进行问卷调查,抓典型,树榜样,大力宣传。最后,建立以制度、政策、法律为载体的保障机制。要切实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实施,就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要保障受教育者能有效全面地接受理论学习,通过考试和参与实践活动进行考核,根据考核评价标准进行奖惩,总结、反馈意见,对考核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修改并完善前期的措施、制度以及考核评价标准。要保证各项制度、程序的公平公正。制度设置和运转本身也应该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有如此才能维护制度的权威,提高制度的运行能力。
[1]李建华.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引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冯天策.当代中国主流信仰的情感变迁及价值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曹木易)
G641
A
2095—7416(2015)06—0050—03
2015-09-14
付言森(1985-),男,山东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办事处干部,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