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廉政文化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2015-04-10 13:35郑建敏,康小莉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西柏坡中国共产党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72(2015)04-0100-05

收稿日期:2015-05-08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西柏坡廉政文化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13070189);石家庄学院西柏坡文化科研团队研究项目(XJTD006)

作者简介:郑建敏(1961-),男,河北行唐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西柏坡文化研究。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最后胜利的伟大转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西柏坡时期形成的廉政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时期思想理念、精神品位、优良作风、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执政思维等方面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继承和升华,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开国兴邦的法宝,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西柏坡廉政文化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由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转变的思想保障,同时对于实现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转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西柏坡廉政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彻底推翻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旧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新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七届二中全会,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并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面临实现彻底革命、建立新中国人民政权的重大历史考验的背景下,形成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西柏坡廉政文化。

(一)中国共产党由战略进攻向战略决战的转折

解放战争进行到第二年,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民党总兵力由430万人减少到373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由127万人增加到195万人。鉴于革命力量变化对中国共产党有利的形势,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开始了全国性大反攻,革命战争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1]1 244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解放区实行内线和外线的配合作战,构成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1]1 244。到1948年秋,国民党的军事力量更加削弱,军队总兵力365万人,其中正规军198万人,士气低落,军心涣散;人民解放军发展到280万人,其中正规军149万人,士气高涨,且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发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三大战略决战,争取了战争的主动,取得了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由农村革命向城市建设的转折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曾指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当需要在乡村时,就在乡村;当需要转到城市时,就转到城市。” [2]332-333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只能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国即将进入一个和平建设的新时期。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准确判断革命发展的形势,预测革命发展的趋势,及时将工作重心由农村武装斗争转向城市建设。1949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果断作出指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1]1 427“党要立即开始着手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城市中的其他工作,都必须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 [3]809

(三)中国共产党由局部执政向全面执政转折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义革命过程中,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进行了长达22年的局部执政。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创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设革命根据地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模式,进而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的局部政权建设工作,到1930年时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开辟了大小15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工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建立了工农民主专政的红色政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了陕甘宁、晋察冀等19块抗日革命根据地,这些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见证。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由局部执政向全国执政的转折。1949年毛泽东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明确提出要建立新的中央政府:“一九四九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这个政府将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适当的代表人物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 [1]1379显而易见,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已经开启了从局部执政向全国执政的实践。

二、西柏坡廉政文化的内涵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最为成功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握时机、抓住机遇,勤政廉政,铸就了“为了群众、依靠群众,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服从大局、无私奉献,纪律严明、民主集中”为基本内涵的廉政文化。

(一)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理念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贯彻群众路线,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适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最根本的需求,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创造了我党民主革命进程中最辉煌的历史,实现了战略决战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渴望,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权”,“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成的贫农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核发执行机关”。 [5]118-119这些规定和条款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政治权利。《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与实施,使饱受地主阶级压迫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并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同时,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的土地革命路线,及时发现、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损害群众利益的错误做法和倾向,及时调整政策,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将最广大的人民团结在一起,从而为人民解放战争准备了的充足动力和条件。

西柏坡时期的土地改革,解决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问题,满足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动员他们英勇地参加到革命斗争中来,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完成了打败国民党反动集团的历史使命,奠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坚实的政治基础。

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

(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品位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概括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品位。

西柏坡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掌全国政权:战场上,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政治上,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各民主党派的广泛支持,开展政治协商,筹建新中国人民政权;经济上,经过土改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城市建设工作已经展开。在巨大的成绩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谦虚谨慎的态度,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处理所面临问题,以高尚的精神视野和境界迎接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

在西柏坡,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从露天打麦场上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到大伙房里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和筹备新中国作出总体部署;从指挥震惊中外三大战役的简陋中央军委作战室,到五大书记通宵达旦工作的低矮破旧土坯平房;从中国共产党领袖们的粗茶淡饭、硬板床铺、补丁衣服,到全军将士抱定信念,不畏艰险困苦,舍生忘死,无不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生活的俭朴和作风的朴实。

在西柏坡,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品质,戒骄戒躁,虚心学习。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不允许把自己的画像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并列,并立下了六条规定:一不祝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鼓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在筹备人民银行时,毛泽东拒绝把自己的头像印制在人民币上。在战略战术的运用上,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声音和意见。1948年,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提出暂不渡江南下的正确建议被中央采纳,最终实现了集中兵力消灭江北敌人、取得淮海战役胜利的伟大壮举。1949 年3月,毛泽东曾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 [5]952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蕴含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品位,从而保证了革命事业的成功。

(三)服从大局、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念

立足大局、服从大局是一切为大局或整体利益着想、无私奉献的马克思主义全局观。西柏坡时期,如何服从大局、顾全大局,保证工作重心的转移,这是关系到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社会发展方向的全局性问题。面对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时机的到来,敢不敢通过大规模的战略决战去彻底消灭敌人,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西柏坡的实践充分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九月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在大约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略目标,要求全党全军要敢于打前所未有的大仗,敢于取得全国的胜利。他以必胜的信念和高超的战争艺术,指挥了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大决战是立足于全国军事胜利大局的战略,三大战役各个战场积极配合,相互协调。首选东北战场的部署和胜利,淮海战役中对杜聿明集团的“围而不歼”,平津战役中对傅作义集团的“隔而不围”“围而不打”,都是对战争大局观最好的诠释。

在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征程中,无数的人民子弟兵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广大人民群众为各个解放战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把自己的口中食、身上衣用扁担和小推车送上前线,正是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

服从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

(四)纪律严明、民主集中的行为规范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快速发展,作战的方式、方向和工作的地点、方式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多样。如何打大规模的攻坚战,如何成功占领城市、接管城市、建设城市,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急需解决的新问题。然而,从井冈山到延安,直至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长期处于被包围和分割的状态,加上以游击战争为主的斗争方式,部分党员干部形成了一种分散主义或地方主义的习气,使党内出现了某些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加之工作重心转向城市后,相对繁华的城市更容易滋生腐败,对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严峻的考验。因此,加强纪律和民主建设对于夺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意义重大。

加强纪律和民主建设是保证党员步调一致、增强党的战斗力的保证。1948年以后,中共中央连续发出指示,要求在全党各级组织中建立请示报告制度。1948年3月,毛泽东拟稿《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补充指示》对报告制度作了三点补充说明;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专门讨论了加强党的纪律和民主建设的问题。中心议题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在会上,任弼时专门讲了党的纪律和民主问题,指出纪律是为了统一,民主是为了克服官僚主义。“我们从乡村走向城市,更须强调统一和纪律”,“加强纪律性,统一集中,请示报告,服从纪律” [4]443。“党内党外均应加强民主,建立民主制度,而且制度必须实行。”“党内必须发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允许党员说心里话,则能有真正民主的实质。” [4]444会议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进一步强调了健全党委制,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建设对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性。这些决议对解决党组织和政府机关中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现象、极端民主现象和无纪律无政府现象提供了制度保证。1948年9月20日,毛泽东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今后从中央局至地委、从前委至旅委以及军区(军分会或领导小组)、政府党组、民众团体党组、通讯社和报社党组,都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当然不是无关重要的小问题或者已经会议讨论解决只待执行的小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作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地委、旅委以下的党委亦应如此。” [4]459还规定了高级领导机关的部、委、校、室亦应有领导分子的集体会议。提出“注意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 [4]459,反对有些领导机关、个人包办和个人解决重要问题的行为,改变过去委员间的意见只是形式上统一、党委委员形同虚设的现状,从制度、纪律上保证了党内民主。1949年3月,毛泽东发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进一步总结并提出了各级党委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一整套原则和方法。

纪律严明、民主集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西柏坡时期,通过加强党的纪律和民主集中制建设,保证了政通人和,保证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三、西柏坡廉政文化的时代价值

西柏坡廉政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形成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一种先进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弘扬西柏坡廉政文化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西柏坡廉政文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丰富鲜活的内容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西柏坡时期廉政文化的内涵包含了“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服从大局、无私奉献,严明纪律、民主集中”的基本内容。西柏坡廉政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最辉煌时期形成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党的廉洁廉政建设的经验,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等方面对人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二者都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西柏坡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活动与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参与历史活动形成的西柏坡廉政文化,承载、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丰富而生动鲜活的清廉事迹,必然活化、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

(二)西柏坡廉政文化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思想支撑

廉政思想意识的提高是保持良好政治生态和党的坚强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6]13“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 [6]5“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6]7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长期遗留在人们头脑中,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产生了消极负面作用。因此,从思想上破除各种封建腐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加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工作。

西柏坡廉政文化深刻总结我们党几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深刻借鉴而形成的基本内涵,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廉政文化理论,如为民服务、执政为民,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等,这些价值理念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顺应广大人民的意愿,符合当今时代要求。一方面,这些思想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提升,可以创设深厚的道德文化基础和健康积极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这些思想可以强化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拒腐能力和服务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思想意识,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进而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思想支撑。

(三)西柏坡廉政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科学判断中国革命的形势,深刻认识自身历史角色的转变,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形成了具有西柏坡时期特殊烙印的廉政文化,西柏坡廉政文化蕴含的主要元素是凝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源泉、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对“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作了精辟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7]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任重而道远,发扬西柏坡廉政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弘扬西柏坡廉政文化。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敢于吃苦拼搏,放低姿态,虚心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建设经验,在实现强国梦的路上少走弯路,稳步前行;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要严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纪律,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铭记“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理念,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 [8],解决好人民的切身利益。“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 [9]57因此,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要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紧密团结一切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猜你喜欢
西柏坡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西柏坡地区水土流失遥感监测与分析
风雨西柏坡行
走进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