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窕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27)
论新形势下研究型高校的实验室建设
应 窕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27)
实验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对促进研究型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立足于与一线教学科研紧密联系的基层院系,针对完善和提升高校基层院系实验室的治理结构,提出了一些思路和设想。
研究型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机制
高校基层院系机构与一线教学科研紧密联系,直接服务于高校的科研工作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形势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国内很多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也已立足于与国际接轨,从引进海外名校的高层次人才到购置世界一流的科研设备,国家层面与高校层面对于人才和硬件设施的投入越来越大,对科研成果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师生应立足本职岗位,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改革的精神,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抢抓机遇,全面、扎实、有序、稳妥地抓好实验室的治理和安全监管工作,促进实验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实践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对学生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必备场所[1]。通过加强对实验室的治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
近年来,随着国内一流研究型高校立足于建设国际一流高等院校为目标,加快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步伐,在高层人才引进和世界一流先进科研设备购置的投入力度上越来越大。目前,国内很多研究型高校的科研人才和科研硬件的配置水平与国际一流科研院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同时实验室管理与需求的差距日益明显,加之一贯的“实验室工作是一种辅助性工作”[3]的管理意识作祟,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重科研成果,轻过程控制的现象,实验室管理工作流于传统形式,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应付了事。这种旧的实验室管理理念直接导致了科研设备的使用效率偏低,重短时效应,缺长远规划。同时若没有严格规范的实验室管理,科研成果的产出率也会变差。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环境的建设需求,存在的问题,既不利于实验室的创新发展,也给实验室的安全建设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2.1 强调多元主体,全员参与治理
一个时期以来,实验室管理基本上处于一种以最基层科研实验室为管理主体的“粗放型”管理模式,管理水平主要取决于科研团队负责人的管理意识以及一线科研教师和研究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这种管理模式导致了实验室管理水平之间的明显差异。再加上教师本身科研教学任务繁重,很容易在工作中忽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此外,近年来随着研究型高校研究生不断扩招,研究生作为精英教育群体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研究生个体自我管理约束的差异性也导致实验室管理工作难度日益加大。
高水平实验室既是科学研究的基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纵观实验室管理,涉及人员、教学、公共服务、实验技术、安全、信息统计、设备资产、大型仪器、卫生、消防、水电及教育培训等教学科研的方方面面,涉及诸多因素、多层次的建设与管理,因此,没有一流的管理就没有一流的实验室,没有高水平的实验室就培养不出高水平的人才[5-6]。
实验室管理并非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依靠一两个人或一个部门就能做好的工作,而是需要所有参与人员长期的坚持和积极参与。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改变单纯的“我说你听,我管你做”的模式,不是我要“管”你,而是大家一起来“理”。高校基层院系要调动全体师生参与实验室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让师生变被动为主动。根据院系学科建设特色和发展目标,归纳分析实验室管理的关键所在,将领导小组、督查小组、研究生自主管理小组、课题组自治等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全员参与治理,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促进实验室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7],进而通过工作主体的扩容,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2.2 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治理效果
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8],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师生对实验室工作的各项需求,及时拓展服务领域,利用信息化手段,快速处理各项事务是大势所趋。以人为本,更是现代高校实验室工作的核心理念,它对于促进实验室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
师生是实验室服务的主要对象,把师生对于服务的高要求作为推动实验室建设的基本动力,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为师生排忧解难,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10]。应做到:加强服务意识,营造和谐、团结、共进的文化氛围;深入实验室多接“地气”,了解实情,而不是坐在办公室喊喊口号,对于实验室管理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基层院系要汇总分析,上下协调,尽快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为宗旨,做好实验室治理工作,不遗余力地为师生提供热忱的服务。
通过工作方式的改变,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高等院校学科众多,而不同学科之间实验室建设可谓是天壤之别,实验室管理的重点所在也完全不同。基层院系可以根据院系的具体情况,分析总结本院系实验室管理的特点和难点,尤其是涉及实验室安全及人身安全的因素,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同时,与时俱进,形成一套能够指导师生顺利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俗话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热心做好师生服务工作的同时,反过来师生也会更加理解、支持、配合实验室工作的开展,形成合力、凝聚共识,整个实验室工作也就会步入一个自我完善和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2.3 抓住隐患源头,做好安全治理
要高度重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督查组反馈的隐患问题,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将隐患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查摆问题,自觉整改落实,集中力量打好隐患整治攻坚战。
发动广大师生自查自纠,举一反三,在学校精细化检查、督查的基础上,加强对问题突出、隐患集中、治理薄弱、安全保障低的领域的全方位排查,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抓好安全隐患的整改,努力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防范事故的发生,要致力于强化源头治理,事后补救远不如事前的预防。在检查中,做到“三个决不允许”,即:决不允许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应付走过场;决不允许查而不改,推而不动,遗留隐患;决不允许有职不履、追责不实、查处不严。通过各种隐患的排查整改,减少或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在这个环节中,基层院系实验室管理工作者作为一线教学科研工作者与学校行政职能部门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需要深入了解各个院系科研工作特点,积极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对于共性安全隐患问题,要协调学校与院系的力量共同解决。
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在广大师生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下,高校实验室安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公用房管理、有偿服务等工作都一定会取得成效。通过工作措施的实施,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2.4 把握重点难点,创新治理思路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增长较快,公用房面积也在不断增加,高温高压设备、化学试剂等种类繁多,给实验室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应着眼学校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在“贴近”上下功夫;找准工作切入点,确保实验室工作与时俱进;着眼安全隐患和师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在“前瞻”上下功夫,及时为学校的决策提供风险评估的意见或建议,确保有效防范。开展好基层实验室工作,领导小组在没有事前通知的情况下,对各实验室不定期地进行走访,这有助于了解各研究所实验室状况、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可以更好地听取师生对实验室工作的意见或建议,把握工作重点和难点。
统筹考虑,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院系实验室治理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使各方面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同时,与学校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对于一些院系自身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及时向职能部门提交申请报告,请职能部门予以帮助解决。通过工作思路的创新,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2.5 结合学科特色,开展安全教育
初进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包括研究生)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实验室安全和实验基本技能方面的相关培训,专业背景差异大、安全知识薄弱、安全意识淡薄,总觉得安全离自己很远。反之,有经验的实验人员在刚开始工作时,会因为之前培训的种种警告而格外小心注意,但久而久之却“习惯成自然”,置若罔闻、麻痹大意或形式主义了。
安全问题是实验室治理的首要任务,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的高低,甚至于单位的安全文化氛围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教育培训的程度。因此全面开展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及加强“人”的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安全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开设安全课程就是引入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探索,通过试点,再以点带面,通过“一子落”,激发高校安全教育棋局的“全盘活”。
防范胜于救灾,为尽可能地预防、避免、减少事故的发生,必须未雨绸缪,结合学科特色,在认真筹划的基础上,将安全教育课程列入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让学生系统地接受安全教育,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同时,根据各阶段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教职工的具体情况,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不搞一刀切、一锅煮,而是遵循“全方位、分层次”的指导方针,把安全教育培训贯穿于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安全教育的开展要全面发动,采用授课教学、自我学习与现场教学等多形式结合的方式,基层院系可以通过安全课程、网络教育、安全讲座、消防演习等学习方式,同时鼓励各个研究团队根据相关的课题情况开展具体的安全培训,突出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果,全面推动基层院系师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从而提高师生的识险、避险能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工作手段的改进,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2.6 健全责任体系,提升治理成效
频发的事故,往往折射监管之失;惨剧的发生,“人祸”大于“天灾”。再全面的通知、文件的下达、制度的制定都抵不过一次实打实的认真检查和严格整改,更深刻的事后眼泪也抵不上事先的严格防范措施,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高校基层院系要强化责任,加强日常的防控和监管,明确各级责任人、管理人、安全员及领导小组、督查小组、研究生自主小组、疏导员、公用房责任人等的安全职责,把大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共识,以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地运行[8]。
针对当前实际,通过工作规范的落实,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重要的是要重视和强化监管。为此,应在学校、院系、研究所及研究团队4级责任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建立院系→所→课题组→课题组成员(主要是研究生)的院系二级单位内部的3级责任体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杜绝安全工作盲区,全面提高事故防控能力,减少一般事故,防范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保持教学科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高校实验室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11],是高校办学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科研开发能力以及社会影响力,并且直接影响着自身的办学效益[12],尤其是影响着研究型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实验室工作是搞好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21世纪,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高校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破解难题、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能力,通过真正发挥学校和院系应有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规范实验室建设,才能从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发展到实验室全面综合治理,实现高校基层院系实验室治理结构的完善与提升,为创建一流学科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References)
[1]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化学安全与防护[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林坚钦,吴建青,程小苏,等.材料学科实验室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6):303-305.
[3]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1992年国家教委令[第20号][Z].1992.
[4]徐丽琴.浅谈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几点看法[J].大科技,2011(4):9-10.
[5]牟志平,汪涛.引入先进管理理念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401-403
[6]祁瑞真,丛蕾.论新形势下的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3):132-134
[7]谢安建,王礼贵.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271-273
[8]赵萍萍.刍议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85-186.
[9]周杰,宋发军,王春台.以人为本 提升高校综合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146-149.
[10]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21-23.
[11]何雪梅,李书营.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8):74-75.
[12]王彤.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5,4(2):111-112.
Discussion on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 research universities under new situation
Ying Tiao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7,China)
Laboratory acting a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the universities offers the most important guarantee conditions fo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ies.Rational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resources and the management level enhancement are vital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teaching activities.Based on the grassroots faculties which are intimately cooperative with the scientific research/teaching activities,some ideas on the principle optimization of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are put forward.
research universities;laboratory management;innovation system
G647
B
1002-4956(2015)3-0239-04
2014-08-21 修改日期:2014-10-06
应窕(1970—),女,浙江永康,实验师,实验室秘书,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
E-mail:jsyjs@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