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荔湾区鸿图苑小学 房秀冬
竖笛教学 育人至上
文广州市荔湾区鸿图苑小学 房秀冬
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早就指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器乐进课堂”的终极目标是在于育人,我们在课堂的器乐教学中就应该牢牢把握住“育人”这个目标,让学生在“玩”中产生兴趣,在“玩”中熟悉乐器的性能,在“玩”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玩”中共同体验音乐的魅力。
奥尔夫教育思想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让孩子自己动手。在竖笛教学的第一节课上,我先简单介绍了竖笛的构造,告诉学生平时应该如何保洁,再示范如何吹出音阶,及吹奏一曲学生熟悉的歌曲《洋娃娃与小熊跳舞》,学生热情高涨,情不自禁跟着唱起来,然后我趁机引导,鼓励学生,学竖笛并不难,只要自己想学,就一定能学好。并编了儿歌让学生唱,“八只手指堵洞口,不让蚂蚁往外走,孔按严轻轻吹,人人夸我小笛手!”。当学生拿到竖笛时,有一种新奇感和神秘感,我让学生自己“玩”竖笛,看谁能把握地吹出SOL音。十分钟后,已有20多个学生举手,表示能吹出音SOL了。过了一会,这些孩子一个接一个站起来展示自己吹出SOL的本事。经过又一轮自由的“玩”能吹出SOL音的又多10多个。这时让30多个同学一起吹出这个音,然后我吹《一分钱》的歌曲,学生吹SOL音为歌曲伴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快,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美。
初学时,正确的姿势和正确的方法很重要,决不能因为竖笛容易学而放任自流。学习时应从最容易演奏的音开始进行,演奏姿势和呼吸方法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演奏者演奏质量的优劣,还对演奏技术的掌握。如:呼吸的运用、发音的正确、音色音量的控制、运舌的技巧等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我时时提醒学生“抬头挺胸脚放平,手指按严轻轻吹”。为了让学生掌握呼吸方法并习以成惯,我设计了“大胖子——-小瘦子”的游戏:左手轻按腹部,右手食指将一条长约20厘米的薄纸条轻压于下嘴唇下。老师发出口令:“胖-胖—胖—胖!”学生随口令吸气,腹部鼓起;口令:“瘦—瘦—瘦—瘦!”学生撮口呼气,让纸条飘起来,并收腹。明显的辅助作用。这种游戏视作吹奏竖笛的“热身运动”。
竖笛学习需要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完整的独立揣摩、反复练习、不断改善、工多艺熟的全过程,别人是替代不了的。在这个操作从生疏到熟练演奏,从竖笛被认为是负担到被儿童热爱的过程中,学生一定经历过许多放弃与坚持的较量,于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就是成功”的体验。这种体验对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以致用是学习的高境界,刚学会吹音阶的孩子大多都想用竖笛吹奏他们自己喜欢的曲子,学习一周以后,就会抢着向我报喜:“老师,我可以用竖笛吹《我的骄傲》《东方之珠》了。”每听到这样的报喜,我都会跟学生一样高兴。将课堂化为舞台,让他们在钢琴的伴奏下一展身手,这种自觉融入音乐的体验,对发展儿童的乐感提高审美水平都是非常有效,更加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表扬和奖励是必不可少的。鼓励学生在课余多练习,注意细节,争取超越自我。凡是能在钢琴伴奏下,面对全班同学完整吹奏一曲的,我会奖励他一张“你真棒”的红贴纸贴在他的竖笛上,有三张红贴纸就可获得“金色小笛手”的称号。
在竖笛教学中,我经常会以模拟音乐会的形式让学生轮流上台演奏,台下设一批“小评委”给予评分。我对小评委提出以下的要求:少挑毛病,多挖优点。如,表情好的,指法稍差一些亦可评优;音准稍逊,但音域稳定的也可评优。对一些综合素质较好的同学,可在评优的基础上再加一张红贴纸。在这种起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奋发向上的精神以及取长补短、宽以待人的好品质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竖笛教学中,建立学习小组。以几人为小组的形式,小组成员有男有女,有好有差,并选出组长,这样的构成具有互补和制约的作用,让学生之间在学习中既能体现合作的作用,又能起到制约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讨论,互相取长补短,使吹奏的效果更加丰富、具有创新意识,形成和谐、合作、生动的课堂气氛。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