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煜
门户类新闻客户端的发展空间探索——以澎湃新闻客户端为例
□甘煜
上海报业集团新媒体项目澎湃新闻客户端是一个以“新闻与思想的最大平台”为标识的新媒体,虽存在诸多创新性特点,但在报道环境、内容策略、盈利模式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隐忧。本文在分析澎湃新闻客户端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基础上,对其发展空间进行探索,为更多融合新媒体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澎湃新闻;新闻客户端;移动APP
随着移动数字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已成为大势之趋,门户网站和权威媒体通过平台合作的方式扩大对资源的利用,赚取更为稀缺的资源,手机客户端应运而生。澎湃新闻客户端的上线,不仅实现了多重媒体的融合与创新,还实现了读者与新闻的问答互动与追踪,表示着媒体融合与创新的新台阶。但澎湃主打高质量原创、聚焦时政领域等特点,使其在报道空间、内容策略、运作体系、盈利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隐患。从这样的典例出发,分析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探索发展空间,可为更多融合新媒体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一)政经类话题敏感,报道环境遭限制
时政新闻是对有关国家、政党以及社会集团的最新政务活动、政治会议、政策发布以及重大经济、文化事件的报道①,往往关乎国家利益,向来是新闻媒体界的敏感话题。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第五媒体”的手机所具备的传播交互性、及时性以及传播空间的无限性,使时政新闻随时可步入千家万户。澎湃新闻将产品定位成“新闻与思想的最大平台”、“政经类新闻产品”,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舆论风险。对澎湃来说,最大的考验则是当下舆论环境能否为其报道敏感话题或政经突发事件提供空间。作为一个国有媒体,在这样的报道领域里,协调好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在话语体系上的隔阂才是实现积极社会功能的关键。
(二)原创内容水准高,报道难度逐增大
传统的媒体客户端在内容来源上采用的都是集成策略,广泛集纳专业新闻机构或自媒体的新闻,没有或者很少有原创新闻。②澎湃新闻客户端作为以原创性为市场立足点的新兴媒介,专注于时政新闻领域,需要大量撰稿、编辑、排版以及审核人员,需要稳定的资金链支撑。除了自己的新闻记者队伍外,澎湃还利用UGC模式(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挖掘用户自制内容的潜力,把用户转变为更加直接的媒体议程设置者;但用户素质良莠不齐会导致新闻水准不够,不符合澎湃新闻客户端高品质时政新闻的标准。所以在内容撰写、质量审核、原创性把关、以及获取新闻来源的及时性、正确性和有效性上,能否一直保持较高水准,必将成为考验澎湃团队的重要指标。
(三)时政报道深度大,精英小众占市场
由于时政新闻政策性强、文件表述严格、报道要求较多,多采用官方的视角,内容比较刻板,一般读者在面对冗长乏味、枯燥沉闷的时政报道时往往跳过,时政新闻的真正受众是文化素质较高的知识分子。澎湃新闻客户端以深度时政起家,文章深度大、针对性强,紧扣当今社会时事热点话题,以独到的视角为读者解读和分析政坛要闻,报道偏向精英主义,受众定位是否与靠海量用户吸引流量售卖广告的目的相矛盾,不得不引发深思,而且如何解决长期存在新闻所提供的信息与读者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是所有时政新闻报道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客户端设计的潜在问题
用户需求的满足是每个新闻客户端运营团队的方向,但是随着用户对自身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完善用户体验的道路上澎湃新闻客户端也会陆续出现一些问题。虽然采用卡片式设计,饱满的排版提高了便捷性,但在编排上设置得太过于密集,用户容易误点;且无止境的下拉,会带给用户一种信息过剩之感;在海量信息之中过多tag的设置,也成为用户快速获取信息的屏障。而且在大数据时代下,长篇的媒体报道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要求,轻阅读随着新媒体的流行逐渐成为主流,但澎湃生产的稿件95%为长篇,不符合当代“轻阅读”的趋势。
(一)通过技术革新丰富新闻产品
互联网磨平了竞争围墙,加剧了竞争难度,而且正在实现去中心化,用户会更加关注自己,关注产品服务,用户体验便成为商家竞争最为重要的筹码。澎湃新闻客户端有特定的受众群体,在用户体验度和软件人性化设置方面应该以用户的感官认知和接受度为基础,创造出让用户更加满意的产品,增强对互联网市场的把控能力。就澎湃新闻技术改进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在排版设计上应更加简洁清爽,加大两条新闻之间的间距。
2.在浏览某一具体新闻内容时可选择无止境下拉模式或翻页模式。
3.根据新闻的重要程度以及用户可支配时间的不同,增加分区阅读模式,如一句话新闻、简讯、新闻特写、深度报道等,使用户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不同的阅读模式。
4.在标签的设置上,综合新闻内容相近的标签,如“政坛”类,“澎湃国际”、“国际”类等,避免过多标签的设置影响用户快速获取信息。
(二)对优质内容采取收费式输出的方式
盈利模式是一个软件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在网络上,无论是书刊杂志还是电子报纸,不可替代的、原创的、有趣味的信息或服务是其对内容进行收费的必要条件。澎湃应做好“内容提供商”,从目标用户中受益,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双重媒体资源将网民和客户资源共享,尝试内容分级,对部分优质新闻内容实行前期免费阅读、后期订阅收费的模式。
(三)坚持践行新闻专业主义
在中国反腐愈演愈烈的敏感阶段,新闻从业者作为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要秉承实证科学的理性评判标准,以还原事件真实性为统一目标,以“真实”、“准确”、“客观”的视角报道新闻事件,不臣服于任何个人、组织和机构,不扭曲事实、虚构题材、误导读者。坚持践行“新闻人的行为应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职业精神,践行新闻专业主义,完全地展现给读者原生态的内容。这一从业理念,虽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却是澎湃新闻这样一个重思想、重深度的政经类新闻媒体前行最根本的动力。
(四)促进多平台的新闻资源整合
新闻类手机客户端的运作有其自身规律,要产生真正规模上的商业价值,就要使用户的数量和移动数据流量达到一定规模。澎湃新闻客户端作为一个新闻平台,核心不在于新闻,而在于平台,平台作为新闻传播的媒介,应该最大限度地吸纳服务资讯类客户端进入。澎湃可以和区域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媒体合作,进而打造大型的开放性资讯分享平台,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服务类客户端入驻,也可以实现内容维度、供应量、营销、外部资本等多个方面创新。
(五)力争三次销售,形成多元化经营
三次销售,即售卖“新媒体延伸服务”。第一次销售为“卖内容”,新闻内容吸引了大量用户后便带来了广告商的投资,随即进入第二次销售“卖广告”。在这两次销售的基础上,高度汲取传统媒体的核心新闻功能和线下优势,以及移动媒体的社交功能和线上优势,进行第三次销售,把读者变成用户,汇聚用户资源,为下一步综合营销(电子微商、网络游戏、教育培训、线下活动等)做好终端工作。这样就可以使澎湃在壮大主业的同时,开发延伸产品调整盈利结构,通过价值链使媒体增值,在传媒行业之外的更大范围内进行扩展探索,降低广告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比重,形成多元化经营。
邱兵在发刊词《我心澎湃如昨》中写到:“我们从理想主义来到了消费主义,来到了精致的利己主义,我们迎来了无数的主义,直到我们彻底没有了主意。暗夜里抬起头的时候,发现星空里写着,‘你正位于混沌的互联网时代’。”③的确,步入大数据时代,网络世界纷繁复杂,真假新闻难辨,新媒体革命不是一个瞬间华丽转身,而是有漫长的道路要走。而正是因为有如邱兵这一群依旧满怀新闻理想、践行人文主义的新闻工作者,才在混沌的互联网时代抹开了一片纯洁的色彩。努力打造澎湃新闻客户端平台,坚持原创、深入报道,把政治上的腐败和阴暗面不遗余力地揭出,坚持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虽然尚未发展成熟,饱受外界质疑,面临着盈利和报道限制的种种困境,但它的诸多创新点也为传统媒体转型和媒介融合提供了可借鉴路径。相比于网络上那些低成本和粗制滥造的自媒体产品,澎湃这样一条高质量严肃新闻内容的路子,坚持把纸媒的深度报道方式以新媒体进行传播,代表的是传统媒体转型方向,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注释:
①韩强.时政新闻亲和力研究[D].河北大学,2010
②郑青华.澎湃新闻,能否成为新闻客户端的标杆?——对澎湃新闻的几点思考[J],编辑之友,2015(01):72-75
③澎湃新闻网,澎湃CEO邱兵发刊辞;我心澎湃如昨[DB/OL].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7279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