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几点判断

2015-04-10 09:19金胜勇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服务

金胜勇 卢 姗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几点判断

金胜勇 卢 姗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首都图书馆联盟及各地区图书馆联盟的相继成立,我国高校图书馆进入了新的时代,即全面发展、对外开放的时代。高校图书馆在资源、技术、人员、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向社会开放成为必然趋势。围绕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遇到的问题及现状思考与分析,详细阐述了针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前景、基础、条件及保障等几点判断。

高校图书馆 社会开放 信息资源共享 图书馆联盟

引言

2012年3月,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该联盟旨在让市民仅凭一张读者卡,即可在北京市60所图书馆通借通还,其中包括34所高校图书馆。此举表明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即是相对于过去的封闭式服务所提出的,是以社会读者为目标服务对象,提供更广、更深、更多、更优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提出、80年代开始引起我国图书馆界关注,[1]引发了多方讨论与思考。在国内,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业已成为近十年图书馆界讨论的热点。下文即阐述笔者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几点判断。

1 前景: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大势所趋

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信息的时代,信息资源作为当今世界三大资源之一,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具体体现为人类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可用信息资源的广度与深度空前提高。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作为传统文献资源与现代化信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向社会开放是大势所趋的。

1.1 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需要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要求:“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参与文献保护体系建设,实行资源共建、共知、共享;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2]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技术手段、管理人员、阅读环境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在我国图书馆三大系统中,公共图书馆是规模最大的,但平均个馆资源却是最不丰富的;科研系统图书馆平均个馆资源最丰富,但事业规模却相对太小;只有高校图书馆,不仅个馆资源十分丰富,而且馆数量也要超过市级公共图书馆数量。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截止到2010年末,我国共有2884家公共图书馆,以13亿人口计算,平均每45万人才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这与国际图联规定的每5万人应有一座公共图书馆的标准相差甚远。[3]相反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则显现出来较大的资源优势与资源利用的不足。在教育部图工委网站的事实数据库中, 2005年我国317所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总册数为257 839 952册,平均为813 375册图书;高校图书馆还拥有全部网络版电子期刊的65% ,而公共图书馆仅拥有28.6%[4]。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如果不加以有效利用,则极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高校馆馆藏文献资源利用率普遍低于40%,有的还不足20%。[5]也就是说,高校馆馆藏资源至少有六成处于“冬眠”状态,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如此丰富的资源,唯有向社会开放,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事业的社会功能。

许多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在强调内部服务职能的同时,非常强调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如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采取对外开放的做法,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图书馆。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采用全部开架的服务方式,校外读者不必提供任何证件就可以与校内读者享有除外借图书以外的同等权利。德国大学的图书馆也对社会开放,市民可以到高校图书馆进行各类文献的查找、阅览等。日本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有悠久历史和较为完善制度,比如大阪大学图书馆全校共有藏书2 428 567册,所有图书馆均对外开放和服务。[6]综上所述,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除了为本校师生服务外,均强调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信息资源存在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理念与模式,实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求

随着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全民信息资源共享为未来的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向社会开放来实现其社会功能。在此,我们需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是公益文化服务体系,更不是只有冠以“公共”二字的机构才能涉及的体系。图书馆是一种公共产品,它是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无差别的信息服务,人们不受地位、种族、富裕程度和城乡差别的限制均可平等享受[7]。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三大系统之一,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向社会开放是体系建设的需求,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力量。

1.3 高校图书馆自身完善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员素质的提升、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服务模式的创新,以往开放需解决的藏书丢失率高、环境秩序难维护等问题变得不再无法规避。恰恰相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用户获取信息渠道在增多,图书馆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如何与众多信息机构和组织争夺用户资源,如何更新服务模式、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实现自身完善,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面临的重要问题。

1.4 终身学习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知识型社会、学习型社会。人类对于知识的拥有量在飞速增加,与之相对的,人类对于知识的需求也日益提升。有需求才有供给,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一个可行的信息“施予者”,而社会读者对于知识的需求使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成为必需。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一书中写道:“即使一个人获得的学位多如牛毛,即使他是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如果他一出学校就停止看书学习,让自己的脑子生锈,那他基本上还是无知的或者说很快会变的无知。”[8]在现代社会中,图书馆不仅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情报的职能,还肩负着社会教育的职责。高校图书馆作为公众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基地,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放来实现社会教育职能是大势所趋的。

2 基础: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动力机制

根据研究主体划分,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主要有两方面障碍。首先是管理体制及与之对应的观念问题。就社会层面而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是我国图书馆现行管理体制的显著特点,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办馆条件、服务职能、管理机制等差别很大,所以要使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需要打破体制壁垒;而与管理体制对应的观念问题,由于“各自为政”的观念根深蒂固,在“资源共享”和“自给自足”两种观念的选择上,我们往往选择了后者,一方面使信息受众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使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其次是机制问题。机制,社会学中含义为“在正视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的前提下,协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运行方式”。我国高校图书馆拥有多年历史,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管理体系均已日臻完善,但是如何将高校图书馆与社会相结合则需要合理的机制来保障。那么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为什么要开放服务?其责任和权利如何界定?同高校内部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任务如何协调?如果要开放,怎么开放,时间、对象、范围、方式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管理学指出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而且要正确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持续而有效地进行。动力机制是一切机制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唯有构造完善的动力机制,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才能落实。笔者认为,就高校图书馆而言,向社会开放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自觉机制、政策法律机制、权利—义务平衡机制和市场机制四个方面。

2.1 自觉机制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首当其冲面临着社会读者与本校师生对于有限资源的争夺,本校师生会认为自身权益受到损害。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在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国外很多高校开放均是受到政府、企业、组织机构的大力赞助与扶持。所以,我国实现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就要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大力支持与促进社会资源向高校的投入,如高雅艺术进校园、公益基金的赠书等。这样既能够保证高效图书馆的资源输入,避免了社会读者与本校读者的资源争夺,又使得高校图书馆“愿意”而非“义务”地向社会开放,使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建立起自觉机制。

2.2 政策法制机制

政策与法律是社会管理的必备条件,是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强有力的保障。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 均无一例外地拥有政策与法律作为其有力支撑与保障。

利用行政力量或者行业协会出台相关的政策,可以推动某项事业的发展。以公共图书馆为例,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加,为保障公民接受文化服务的权益,一方面应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应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针对公共图书馆仍存在收费项目的问题,文化部在2012年6月表示要取消公共图书馆办证费、验证费、自修室使用费、电子阅览室上网费等费用,将公共图书馆的大门彻底向市民开放。[8]对于高校图书馆,国家在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但是此规定不具有强制性,只是一种意见或建议,这种规定只有小部分高校图书馆打开藩篱。要使高校图书馆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大程度的开放,则需要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来推动。

国家或组织机构实行强制实施和强力保障的,除了政策之外还有法律。美国早在1956年就颁布了《图书馆服务法案》,2005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 )在《关于大学图书馆服务指导原则》中规定“对于其他用户, 图书馆应该像对待本校师生一样为他们提供服务”,此外, 还通过了《美国图书馆互借实施规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明确了“服务社会是美国图书馆业界的自觉义务”的理念。加拿大《图书馆法》于1985 年生效,至今修订多次,并设有法定的图书馆日。日本在人口老龄化严重并强调终身学习的社会中, 政府要求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社会公众终身教育服务的义务并出台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韩国亦十分重视图书馆事业的法律保障,早在1963年就颁布了《图书馆法》, 之后相继修订和颁布了《图书馆振兴法》《图书馆法实施令》《学校图书馆振兴法》等多达20余部与图书馆相关的法律法规。[9]相较之下, 我国图书馆事业缺乏政策法制机制的保障,甚至连图书馆法都没有, 更缺乏针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政策法律。目前仅有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但只是政策宣导, 不具有强制性,更无法保障大力落实。

因此, 我国欲实现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应先实现政策法制机制的构建,从社会层面上有力确保公众平等自由地获取信息和从事信息活动的权利。

2.3 权利-义务平衡机制

哲学范畴已经指出,一切事物权利义务都是对等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积极建立权利—义务平衡机制,使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拥有与其义务相对等的权利,是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重要动力。以国内的聊城大学图书馆为例,其图书馆大楼由学校与聊城市政府共同投资兴建,于2001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聊城大学图书馆集高校图书馆与市公共图书馆双重任务于一身,同时为学校和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由此可见,权利—义务平衡机制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政府、组织机构等权责与高校图书馆权责进行协调,一方面确保高校图书馆事业不受到社会冲击而是进行发展,保证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保障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功能的实现,使其享受财政支持的同时履行与之相当的社会义务。

2.4 市场机制

市场是按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即由供求变化引起价格涨落,调节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各个部门的分配,调节生产和流通。市场机制符合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能够比较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直接联系起来,促进竞争。但高校图书馆是隶属于教育部门的事业单位,其资金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我们这里所说的市场机制,是指在高校投入一定成本与劳动的前提下,如查新等增值服务,可以收取一部分的费用作为运作保障。对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市场机制问题,笔者认为,第一,市场规律对于高校图书馆并不起作用,高校图书馆不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它属于公益性服务组织,应当具有公益性免费服务的职责。第二,如查新服务、订阅服务等增值服务进行收费问题,笔者认为是可行的,以国家图书馆为参照,期刊检索、期刊查新等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用,但是不应受到市场价值尺度的干预,而是以服务最大化为前提、以基本成本为依据进行适当收取。

3 条件: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上文指出,向社会开放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它不仅改变了图书馆多年来传统的馆藏、服务和运作模式,而且打破了图书馆馆际壁垒,使馆际之间、馆与体系之间、馆与其他体系之间形成资源共享系统。如牛津大学图书馆馆长Sarah Thomas在2009年召开的“未来图书馆辩论会”中所言:“未来的图书馆仍由图书馆建筑、书和人组成,但同时图书馆会随着读者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而改变。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将融进更多的技术成分和技术支持。图书馆将变得先进、舒适和时尚。”[9]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进行技术支撑。

3.1 实现图书馆的传统文献资源技术应用

图书馆悠久历史中,长期依赖传统手工操作。现代化图书馆可以通过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从而实现采访、编目、典藏、阅览、流通、期刊和情报检索的自动化管理,并通过Internet开展多种网上服务,如:网上书目检索、实时馆藏查询、新书通报、预约、续借等服务。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大幅节省人力与时间成本,而且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扩充提供了可能。

3.2 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建设

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的开放,是一种全面的开放,应该满足以下四方面才可称为开放服务的图书馆:一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开放,将馆藏资源全部开放;二是各类图书馆,图书馆的各分馆均要向社会开放;三是不仅要对社会个体提供资源,也要向社会各团体、各组织提供服务;四是不仅实体图书馆的资源开放,虚拟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向社会开放。[10]现代图书馆,不仅保存传统文献资源,更拥有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应与时俱进,根据用户利用图书馆的习惯的改变来调整资源结构。在保证一定量的传统文献资源的基础上,以保证数字资源知识产权不受侵害为前提,增加数字资源的比例,扩充数字资源的数量与种类。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还能够有效缓解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馆际压力、资源扩充、人员管理等问题。

3.3 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服务保障

拥有海量信息资源,而没有完善的信息服务,则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就无从谈起。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来实现多元的、以人为本的面向公众的服务。

3.3.1 增加信息服务的手段和方式

开放数字资源、提供多元服务,以用户自助检索、人工指导检索、网络共享服务、专项研究检索、实时信息推送等服务方式,使高校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务,如通过搭建互动平台,信息服务人员可通过平台与公众沟通,提高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的有效性。高校图书馆可通过短信、微信、微博、博客、人人网、QQ、MSN等网络工具进行信息服务,将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通过图书馆微博、微信等实时发布,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又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3.3.2 加强图书馆网站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网站是用户了解图书馆服务和资源的窗口,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网站建设是网络环境下提升信息服务有效性的另一重要途径。加强网站建设,可存储更多信息资源,可有效划分资源引导用户使用,从而使本校师生及社会公众无需到馆即可享受到开放服务。

3.3.3 大力推广移动图书馆

现如今,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异军突起,给图书馆界带来了重大冲击。移动设备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模式,迫使图书馆重新评估读者的需求从而重新确认图书馆的使命、服务及政策。高校图书馆有必要以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将移动图书馆纳入自己的服务范围,从资源、平台功能、技术、用户体验四个方面进行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完善,大力推广移动图书馆使公众及时获取移动信息资源成为可能。

4 保障: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依赖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事业的成熟与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则处于起步阶段。这不能仅归咎于高校图书馆的模式与观念问题。国外公共文化服务制度、模式均较为完善,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多数是建立在国立、州立、市立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发达的基础上,其向公众开放实为补充,因此能够做到免费向社会开放。[11]相比之下,目前国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存在很大差距,远远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文化服务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实行开放服务需要面临诸如资源分配问题、管理问题、资金问题等多方面挑战。因此,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开放问题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协调配合。

社会环境是一个宏观范畴,任何事物都无法脱离社会环境而存在下去。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如果没有配套的社会环境来协调,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则无法实现。因此我们要强调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需要的几点社会环境配合:第一,制定高校图书馆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放服务的统一行业规定,拟定有关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的相关规定,统一服务标准,照章办事。第二,改变传统狭隘的服务观念,树立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实现“公共空间”理念,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第三,实现开放合作。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与公共图书馆及其他组织机构合作,将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专业长处充分发挥出来。第四,成立类似图书馆联盟类的机构组织,整合本地资源,形成一定区域的对社会开放的合力局面。第五,中心支持基层模式,高校图书馆参与各种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也是为社会读者服务的方法之一。有研究者将其途径概括为“1+ X”模式, 即中心图书馆以其自身的各种优势支持几个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12]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的专业特色和各种优势, 有针对性地支持基层图书馆的建设, 通过对基层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的需求情况、服务内容、服务手段等进行分析, 在文献资源、技术设备、业务方法上给予扶持和指导, 提高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使之更好地为社会公民服务。

结语

在首都图书馆联盟的带动下,武汉地区图书馆联盟等各地区图书馆联盟相继成立,我国高校图书馆正逐步实现向社会开放。但我们需清醒地意识到,高校图书馆只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主要职能仍是面向本校师生提供教育和服务,它无法也必然不会替代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角色。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实现社会教育职能的主体是以公共图书馆为主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此,在探讨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方式方法时,如何有效组织各方资源,保障各方权益,协调各方运作,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用处,是我们未来需要长期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1〕 胡万德,吴瑾.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理论研究现状及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3(14):12-18

〔2〕〔7〕〔8〕 路茂林.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新思路[J]. 情报探索,

2009(8):111-112

〔3〕 姜化林,董小朋,刘进军.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机遇与挑战[J]. 图书馆,2013(3):120-121

〔4〕 刘子辉,陈强,杨应全.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策略分析[J].图书馆,2013(2):120-122

〔5〕 张静茹. 近十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研究综述 [J]. 新世纪图书馆,2013(4):40-43

〔6〕 洪跃,王贵海. 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及借鉴[J].图书情报工作,2013(14):6-11

〔9〕 MIT Libraries Library Services for outside users[EB/OL].http://libguides.mit.edu/visitors.[2013-01-23]

〔10〕 赵玲, 夏文秀.试论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式服务[J].图书馆学刊,2008(2):90-119

〔11〕 段红.对高校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思考[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3(2):136-138

〔12〕 皮维宁.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创新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Several Judgments on Academic Libraries Open to the Society

Jin Shengyong Lu Shan

Academic libra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apital Library Alliance and several other library consortiums, academic libraries in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era, namely the era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opening-up. Academic library has many advantages in resources, technology, personnel, environment and so on, which makes the opening-up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Based on the problems in the open process and the ref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we elaborate several judgments on the outlook, foundation, conditions and safeguard of academic library.

Academic library; Open to the societ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Library consortium

G258.6

A

金胜勇(1971~),男,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图书馆副馆长;卢姗(1988~),女,河北大学情报学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服务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资源回收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