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悦津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图书馆藏书的多少,取决于读者的需求,其常态化的规模应该根据常态化的读者群的数量、借阅特点、读者专业特征等科学调整,使藏书总量、种类、结构等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应提高,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机构和场所,其发展也呈现良好的态势,各类纸质图书资源如畅销书籍、期刊杂志以及专业书籍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与藏书量增加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图书的借阅量并没有快速增长,图书利用率反而呈逐年下降趋势。图书利用情况的衡量,常用的有以下两个公式:(1)图书流通率=某一时间区间的借阅册次/某一时间区间的藏书总量;(2)图书利用率=某一时间区间的借阅种数/某一时间区间藏书总量。由此可以看出,图书馆藏书利用率下降的原因,一是藏书总量的增加本身会带来图书流通率的下降,二是图书种类与读者需求不适应也会造成借阅册次的减少。除此之外,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不高,管理理念、手段、方式的滞后,也会带来图书借阅册次的降低;读者队伍扩展缓慢、读者需求不高等原因,也影响了图书利用率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电子阅览室也就应运而生。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而建设的专业化的数字图书馆发展迅速。从高校图书馆情况看,电子阅览室的使用效能并不理想。一是现代移动电子终端的普及,读者上网便利程度提高,不用到电子阅览室就可以获得相关的资料。二是电子阅览室的作用没有有效发挥,被读者当成普通的提供电子终端服务的场所,类似于网吧这样的功能。现在网络的发展及电脑的普及情况非常迅速,但是现在不少的大学生对电子图书馆并不了解,电脑在他们手里成了游戏机和电视机。
近年来,先进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不断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知识管理理念的引入。所谓知识管理,是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信息和知识、更有效地提高组织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和知识价值的活动、理论和方法。“而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图书馆以工作人员和读者为主体,以知识信息为对象,以实现知识的价值和创新知识为目标,以知识增值和读者需要为中心的管理。”[1]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上应用迅速,电子检索取代了传统的卡片式检索,电脑取代卡片,部分原先的人工工作通过智能化完成,带来效率上的提高。三是新媒体技术也开始运用,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扩大读者群体,向读者推介图书的工作正在兴起。通过这些管理创新,图书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客观上并没有整体带动图书馆效能发挥的提高。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图书馆大量的工作还是被动行为,即为读者找书,而在为书找读者方面,做得还不够。
所谓图书馆的基础设施,一般认为有六个主要的方面:一是藏书。二是管理技术手段及管理方法。三是图书馆的人员。四是读者。五是馆舍建筑。六是管理设备。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结合,构成了图书馆的有机体。其中图书馆的馆舍是指它的物理空间,最早的功能就是用于藏书,逐步发展到藏、借、阅一体。因此,图书馆馆舍的基本建设或馆舍规模的内部装修与布局,都要围绕有利于图书馆藏书和读者对图书的利用总目标。当前,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社会图书馆,都具备了藏、借、阅三位一体的条件,特别是基本建筑设施设计先进、建设质量良好,环境安静,气氛温馨,翰墨书香浓厚。但是读者利用图书馆阅览的并不多,即使是一座难求的现象,也是将阅览室当成了自习室而已。这一方面有读者自身需求与素质的原因,也与图书馆内部文化氛围有关。因此,营造利于阅读、引导阅读的图书馆文化,是提高图书馆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首先要有先进管理理念的支撑,先进的服务理念是服务创新的思想基础。“服务创新首先是服务观念的更新,并由此带动服务管理、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环境的创新,从而达到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提升。”[2]从图书馆工作来看,先进的管理理念是提升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提高图书馆效能的首要途径。而这种管理理念,当前最获认同、也最有效果的,就是图书馆知识管理。当前社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图书馆作为保存和传播知识的组织机构,实行知识管理应当是很自然的事情,图书馆知识管理,已经成为许多图书馆学专家和图书馆领导关注的课题。”[3]现代图书馆只有引入知识管理理念,才会适应时代的要求。知识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围绕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料从而使知识获得传播的管理。图书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理念集中体现在把为读者服务作为工作的第一要义,无论是书籍采购、放置还是提供配套的服务,都要把是否利于读者利用图书放在首要位置。满足读者真实信息的客观要求,这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支点,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应从以藏书建设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用户服务为主。[4]这就要求图书馆要视读者为工作的主体,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满足读者的需求,为读者利用图书、汲取知识创造优美和谐的借阅环境,提供温馨人性的服务,并自觉维护读者的各项权益。通过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来赢得读者认可和尊重,从而使图书馆的本质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广大读者汲取知识的最佳场所。
现代图书馆管理中的知识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以读者为本的管理。全面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不仅需要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创新,也需要服务手段的创新。当前,随着互联网应用与智能手机的应用与普及,人们获得资讯的方式从传统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发展到电脑终端、手机终端等,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能否运用新媒体建立与读者的互动关系,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提高图书利用率的重要因素。
当前,提高图书馆图书利用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对新媒体的运用。新媒体主要是指微信、微博两大主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运用新媒体向读者推介图书,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和特点。一是互动性更强。二是覆盖面更广。三是内容更丰富。四是时效性更强。五是形式更加活泼。六是影响会更加深远。七是成本更低。以微信为例,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微信,它能使人们在各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进行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信息的传播,并提供多人聊天、1000米以内的微信用户搜索、摇一摇及漂流瓶等交友功能。微信推出后,迅速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截止2013年11月底,微信的用户已经突破6亿。[5]通过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可以改变图书馆的被动地位为主动地位,变等读者找书变为书找读者。图书馆开通微信、微博,通过利用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与广大读者建立一个交流便利、良性互动的沟通与管理模式。比如,可以通过微信中常用的朋友圈、微信公共账号等便捷的形式,及时更新藏书动态情况,并通过推荐读书评论文章等方式向读者推荐图书。图书馆管理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有效的方式,与读者建立可持续的互动关系,不仅可以通过聊天介绍图书概要,还可以在线解答疑惑,为读者解决图书借阅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不是资料室,不是档案馆。对图书馆的利用,要从单一的“查阅”向综合的“借阅”发展。数字图书馆在满足人们查阅资料方面具有极大的便利,但对于深度阅读而言,电子资料远没有传统书籍有优势。因此,要把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随着电脑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数字图书馆就是数字图书的集成系统,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为读者提供查询、阅读服务。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存在着不可比拟的优点:一是占用空间小、不易损坏,特别是现在大容量存贮器的出现,更进一步压缩了数据信息的存贮介质的空间,一台计算机可以代替十几间房子甚至更多空间的藏书。二是信息查阅检索全面、方便,数据信息不仅可以做到图文并茂,而且可以实现有声、有影像的资料查阅;查阅数据信息对场所局限性小,通过一个小小的电子终端,就可以获得来自全国、全世界的信息资源。三是远程传递信息快捷准确,通过搜索,可以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而无需一一筛选。四是同一信息可多人同时使用,相同的信息只需要一次转化存贮,就可实现无数人次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相对于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传统图书馆是一种文化机构,通过丰富的公共藏书来揭示人类文明发展史,它展示的不仅是信息和资源,更是人类文明的积累和沉淀。二是传统图书馆的收藏范围很广,收藏的不仅是普通的书籍,而且有的藏书本身就是价值连城的珍宝,尤其是孤本、善本、名人字画、作家手稿等。三是传统图书馆阅读方式让人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的感受和体验。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两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相互并存的,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千秋各异,各有所长,无法硬性地判断优劣,都是当代社会读者不可或缺的获得知识的渠道。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中,必须正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图书馆事业向着服务更好、利用更充分、发挥的作用更大的方向发展。总之,对传统图书馆要创新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使之更方便、快捷,以满足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需要;对数字图书馆要进一步开发利用,增加人文因素,更好地吸引读者,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阅读。
就目前我们国家读者的知识结构而言,较大多数读者都保留着利用传统图书馆的习惯,只有部分年轻人或部分特定人群更多使用数字图书馆,高校亦是如此。但由于一些图书馆服务理念落后,阅读环境不够温馨,管理手段落后,让读者在其中缺乏阅读的热情,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一是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以及馆内布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图书馆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所有工作都应当围绕读者来开展。特别是内部布局,不仅仅是窗明几净,而且要注重体现对读者的关注。比如,在藏书框架偏旁布置小型座椅、柔软靠垫等,让读者在挑选书籍的过程中有舒服感受。二是书籍布局及检索要体现时代特色。既能保持传统图书馆的特点,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方便读者查阅。在这方面,要做到老少兼顾,对喜欢利用电脑的年轻人提供便捷的电子索引服务;对缺乏电脑使用技能的老年人等,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提供服务,要么延用传统的卡片检索,要么配置志愿者或工作人员,协助他们使用电子索引。三是要使图书馆服务更加人性化。比如对身体有残疾的读者、年老体弱的读者、有阅读障碍的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四是定期举办有利于吸引读者的文化活动。比如开展“读一本好书”征文、国学知识比赛等活动,通过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3]石向实,刘晨.图书馆知识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詹福瑞.谈国家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1):2-5.
[4]王荣国,刘晓霞.网络时代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5,(4).
[5]张骏毅,杨九龙,邓媛.“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