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佳,杨炎稀
(1.山东师范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2.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社会本位论”的影响,我们往往把重点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宏观层面所发挥的作用上,较少谈及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范式向“人学范式”的转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当前我国面临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多元化价值观念碰撞的新时期,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个体心理特征即个性,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1]我们每个人的心理过程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对每个人共有心理属性的总结,因此具有普遍性。但是在生活中,心理活动总是以个体作为生理载体来进行的,因此具有特殊性。当然,这是蕴含着普遍性的特殊性。也就是说,个体心理活动既体现着人的心理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个体特点。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个体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稳固下来时,就会具有稳定性,这也就形成了个性。从以上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个体心理其实是包含着个体心理过程和个性两大类的。不可否认的是,这两大类一定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为个体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当中的,这是引起个体心理变化的重要原因。而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有必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关于个性形成的原因,有多种多样的见解。有人认为个性完全是由遗传决定的。如孟子认为人性就像生来就有四肢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也有人认为虽然有遗传因素做基础,但是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如日本学者长谷川洋,他认为可以通过行为来改变性格。我们要想科学地认识个体心理的产生,就必须认识到个体心理的形成中既有遗传因素的作用,也有社会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个体心理形成的前提条件,但个体心理的发展却是由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决定的。
个体心理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发展活动,它体现的是人们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进展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体心理发展是在一定遗传素质基础上实现的
遗传素质是个人通过遗传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记载在基因中的种系发展成果,是个人后天发展的基础。[2]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各种行为活动实施的基础,同时这些遗传素质在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得以不断丰富和成熟。更为关键的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个体的遗传素质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使遗传因素和后天发展在个体行为活动中不断调试,达到平衡和统一。这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无论个体心理怎样发展,它都是以遗传素质为基础的,因此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不可忽略的部分。
2.个体心理发展是在一定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实现的发展
在遗传素质基础上的个体心理发展,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环境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每个人一出生就处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带有特定环境的烙印。环境塑造个体后天的个性,处于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人其心理肯定是不一样的,环境为塑造具有不同特点的个体心理提供了可能。同时,人们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我们可以选择、运用不同的环境来为自己心理发展提供条件,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因此,个体心理发展是存在于各种具体环境中的。
3.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人心理结构与心理功能的发展
个体心理在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中得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个人心理结构和心理功能的发展。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个体心理随着实践活动不断成熟,同时也调整和完善着个体的心理结构。而随着心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的心理功能也随之稳定下来。在此之后,心理功能的稳定又能反过来促进心理结构的优化。如此这样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过程,使两者都能获得进步。所谓个体心理发展,实际上在更高层次上讲就是指个体心理结构和心理功能的发展。
当我们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时,应该把这种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融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包括个体生存、发展和享用功能。个体心理主要由性格、能力和气质三部分组成。我们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才能更好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学中把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叫做性格。[3]简言之,性格就是人的行为和态度的综合统一体。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人们进行引导,不仅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使个体形成正确的心理,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摆脱潜在于个体心理深处的保守和消极的心理情绪,时刻保持一种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通过对人们情感、情操的引导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提升个人心理素质,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使其能够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对生活。另外,通过对个体心理素质的提高,还有利于促进个体身体健康。身体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而更好的个体心理又能促进身体健康,只有拥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才会拥有更好的身体状态。
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4]个体的能力会体现在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个体能力是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了解不同个体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用具体的教育方式来引导个体,使人们清楚地认识、了解自身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个体了解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并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引导个体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根据个体能力的个别差异,用不同的方法施教于具有不同接受性的对象,引导和激励教育对象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促使个体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增强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使人们融入社会生活。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点。人的气质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最具有稳定性的个性心理特质,但气质会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和教育的不断影响而发生一些变化。个体的气质类型是不同的,主要有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气质无优劣、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具有两面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因材施教,对不同气质的受教育者实施相应的教育方法,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真正达到提升个体气质的作用。通过提升个体的气质,使人们逐渐养成较稳定的心理状态,这样就能够使个体更好地面对和处理各种事情。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个体心理的形成、个体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是遗传和外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社会环境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导个体认识、了解社会环境,发挥其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几点:
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和引导活动都只有通过受教育者自身才能够真正起到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化于心。只有让受教育者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才能说这项教育活动是成功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要用受教育者感兴趣的因素来吸引并教育他们。而人们对有关自身发展进步的因素特别注重,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通过用一些积极因素来提高个体思想境界、情感情操和能力,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力,促使其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思考、自我激励、自我调节、自我尊重,通过积极锻炼,努力实现自身心理稳定,增强自己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气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拥有了更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当基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甚至有所富余时,人们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追求精神层面的发展,渴望增加对于自我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认识到这一新的需求层面,并采取主动措施,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增强个体对于自我心理的认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个体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格和个别差异性,注意与个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激发人们稳定的心理状态,这是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资源。运用情感链条来连接个体和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激发个体积极的、向上的、稳定的情感因素来帮助其把握各种社会关系,引导其用正确的情感态度来应对和处理种种挑战。
由于快速进行的生活节奏,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多少都会存在心理状况不稳定的情况,甚至有些人还存在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如孤傲、偏执、自卑、自大等。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良好心理情绪的培养,还要关注心理疾病的矫正。除了采取心理咨询办法外,应加强对个体的心理引导教育,多关心、多尊重他们,努力为其创造更多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鼓励其树立信心和自尊心。
此外,我们还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入手,对教育方法、手段和艺术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个体心理发展新特点。根据社会要求和个体心理发展特征对个体进行引导,运用多种途径提高个体心理认知水平。在教育手段上,要运用多媒体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助于个体心理素质提升,有助于健全、完善个体心理人格的形成。
[1]吴远,郝文清.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江苏: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168.
[2][3][4]程正方.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6.9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