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安徽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安徽 合肥 230031)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有的地方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损害职工利益的现象仍较突出,集体停工和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艰巨繁重。[1]在新常态下,要想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必须要对经济新常态有全面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弄清经济新常态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和作用,进而探索工会应如何发挥作用。
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领导人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
所谓“新常态”就是指不同于以往的、符合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速告别了以往30多年的高歌猛进,开始了缓慢前行,却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在新常态下,由于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成本的约束,产业结构不得不转型升级,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面临淘汰出局,而服务业因其要素投入少、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脱颖而出,且所占的份额不断扩大;由于要素价格上涨,投资增速放缓,又由于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外需仍然低迷,加之储蓄率的下降,导致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超过了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近些年来,城镇化的进程加速和产业在区域间的梯度转移也使得城乡间的结构不断优化。
新常态表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我国到了不进行经济转型升级就难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之变、增长动力之变、区域动力之变三大方面。从产业结构变化看,一方面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对传统产业做减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从增长动力变化看,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开始发力;消费超越投资,成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从区域动力变化看,我国产业布局发生了梯度转移。一大批生产加工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而东部地区则重点完成产业升级任务,相互分工实现区域间的重构。因此,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发展经济必须要符合新常态这个大逻辑,进一步调结构、转方式,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新常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是中国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新常态预示着向好的发展趋势和愿景,但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引领经济成功迈向更高的水平。因此,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好结果,避免经济增速持续低迷,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坏结果。
总体上看,劳动关系呈现出协调性和对抗性的双重特征。随着中国经济开始步入新的运行轨道,在“三期”叠加的特殊背景下,由于我国的劳动者群体结构、劳动力配置方式、职工的身份地位发生变化,我国劳动关系也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呈现出新特点。传统的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职工就业、劳动合同、劳动保护、休息休假、工资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根本保护,劳动纠纷显著增多,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也逐年上升。[2]
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严格淘汰落后产能,使得我国劳动关系协调面临更多困难。一方面,部分传统高增长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劳资矛盾冲突增多,传统市场所需求的简单重复型生产的劳动力面临被迫转型,否则就有失业的风险。另一方面,高科技、低能耗、低污染行业将大量兴起,因此,新型市场大量需要的是具有丰富知识结构的、能带来高生产率的中高端复合型人才。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今后国家的环保标准会不断提高,继续大力度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倡导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因此面临淘汰出局的传统行业企业数量将会增加,下岗失业的职工数量也会增加。可以说,在新形势下,结构性用工短缺和就业难的矛盾依然并存。此外,身居一线的生产操作工人收入偏低,且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之间的收入差异明显;相当多的城市低收入职工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的权益保障问题更加突出。
在新常态下,我们不像过去那样只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多关注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经济结构的优劣。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生产效率,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也就密切关系着经济发展能否适应新常态。而要加快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会组织就必须配合政府,发挥好导向功能;创新工会工作模式;并从多方面全面提高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
经济新常态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要在战略上保持良好平稳的心态。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引发更多的劳资矛盾,并且劳动关系矛盾的对抗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这种变化,无论是政府还是工会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去应对。首先,在新常态下,政府必须要充分相信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自我调解作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关系矛盾,也是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矛盾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因此,新形势下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要在尊重劳动关系规律中顺势而为,不应该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其次,我们要通过报纸、网络、微信等各种媒介,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级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新常态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广大职工了解新常态、认识新常态。
在新常态下,企业工会工作模式创新可以有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第一,企业要鼓励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劳资洽谈会等渠道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争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还可以推进创建活动向企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拓展,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出一套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劳资双方都能接受的和谐劳动关系模式。第二,工会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中有独特的作用,其根本任务就是要保障企业职工获得相应的合法权益,而企业工会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权又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底线。第三,企业工会要注重培养具有群体价值观念的和谐企业文化,以先进文化引领职工,净化职工的心灵,改善现有的人际关系氛围,激励员工不断创新,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新常态下,基层工会组织肩负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任,基层工会应以服务大局、服务职工、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为目标,从教育引导、民主管理、完善保障、文化推动、正确处理劳动争议等方面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教育引导。新常态下,我国已经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从贴牌大国迈向品牌大国,一大批中国品牌扬帆出海,成为国际市场上闪亮的“中国名片”。[3]自主研发追求的是质量和创新,为此,要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工会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主动调研职工有哪些培训需求,配合人力资源部做好在职培训工作,改善职工原有的相对落后的知识结构,帮助职工充电,及时补充新知识,适应正在转型升级的产业结构。二是要推动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在全体员工中征集合理化建议和“金点子”,改良生产机器设备,更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原材料,加快新的科技成果的推广,帮助企业节能减排。三是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给职工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提高职工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此外,还可以通过在企业网站上建立一个虚拟平台展示优秀员工的研究成果,对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嘉奖,这样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获得有效的效益回报。[4]
2.民主管理。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常态下,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民主管理形式,才能真正建立稳定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健康、科学发展。在企业中,除了建立传统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以外,还应建立职工董事和监事制度。而且,随着数字化管理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便捷、广泛的特点,构建单位数字化民主管理网络,在网上开设厂务公开栏目,及时把职工最关心、最敏感、直接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公开,提高管理的透明度,维护职工的知情权。当然,民主管理工作绝非仅限于信息公开,更重要的是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网络沟通交流的平台。职工可以通过网络意见箱、博客空间、微信公共平台等渠道随时发表意见,进行在线评论,以便于各级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并引导职工正确看待相关问题。
3.完善保障。工会要为广大职工群众做好就业服务,尤其是下岗工人的再就业服务。提高下岗工人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实现其更好就业的根本保证,各级地方工会应充分调动当地教育培训资源,为下岗工人和农民工进行培训,特别是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此外,工会要做好救助帮扶工作,从医疗、教育、养老多方面帮助困难群体。工会要坚持“补充保障、拾遗补缺、雪中送炭、济难互助”的理念,尽力而为地去开展工作,建立多层次的保障网络,将工会传统的送温暖工作完全融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
4.文化推动。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凝聚员工的归属感、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赋予员工的荣誉感、实现员工的成就感,因此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工会组织可以依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积极主动地把浅层面的文化活动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进一步搞好群众性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如加强企业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好职工俱乐部、职工书屋、职工文化宫等阵地,发动职工全民参与到企业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中。同时,还可以在办公区域内建立起文化长廊,制作一些宣传企业文化的牌板,使得职工能够把先进的文化理念熟记于心,为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5.正确处理劳动争议。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导致各类矛盾多发,劳动争议案件呈持续大幅增长态势,这是职工最需要工会的时候。企业工会要迅速转变观念,适应形势,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劳动争议预警机制,提前对各种潜在劳动风险进行评估预警,将劳动争议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应成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对已经发生的劳动争议,按照经济上兼顾公平、政治上相互平等的原则,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内部矛盾;再次,要建立维权组织,对劳动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依法提供法律帮助和支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5]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的新常态,增长动力发生变化,同时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新情况下,工会开展工作只有以平和的心态,树立坚定的信念,科学认识、积极融入、主动服务新常态,以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思维开展工作,以创新的精神开拓未来,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奋战,才能顺应新常态,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新的辉煌。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z].2015-04.
[2]张举.工会工作全书[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1.
[3]中国品牌闪亮全球[N].人民日报,2015-04-16(9).
[4]汤靖.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J].现代企业文化,2012,(17):28.
[5]赵艳梅.浅谈企业工会如何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