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钱俏枝
呕心沥血紫砂情
文 钱俏枝
艺术上应该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有经典的作品,有先辈的标杆,你就有奋斗目标,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规律,不要以老大自居,还要努力,在有生之年把握好自己,孜孜不倦,才不会落伍。
——顾绍培
江南的三月,虽说早已入春,可是冬的余寒并未消退完全,风吹在脸上依然带着些许刺骨的凉意。9点左右,走进位于丁蜀镇的紫砂一厂时,多数陶艺家工作室的门依然紧闭着。这并不奇怪,在丁山,陶艺家们一般晚上都会工作到深夜,10 点左右才会出现在工作室。
而正对紫砂厂正门的“顾绍培艺术馆”之门早已敞开,刚走到门口,里面便传来了熟悉的“噼噼啪啪”的声音,这是制作紫砂器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之一,打泥条的声音。
说实话,在未见到顾老之前,心中有些忐忑不安,猜想着这位在紫砂界德高望重的陶艺大师,会不会很严肃、会不会跟大多数艺术大师那样拒人千里等等。
行至二楼,大厅的茶台前并未见到顾老的身影,走到刚刚传出声音的门口,十几个人正坐在各自的泥凳前敲打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此刻正侧身弯腰,跟一个年轻小伙说着什么,丝毫没有注意到有外人的到来,直到边上有人提醒,这才转过身来向我们点了点头。
“满头白发,目光如炬,精神矍铄,一脸和善的笑容”,这是顾老给我的第一印象,不像是我来之前心中猜测的“大师”范,倒像是邻家的一位长者,这多少消除了心里的一点点紧张。顾老边泡茶,边笑着问些家常话,一时间,淡淡的茶香充斥着整个大厅,紧张不安的情绪随之消散,在茶香的氤氲中,在“噼啪”的敲打声中,聆听一位长者说着年少的过往,思绪也随之飘向那久远的年代。
出身紫砂制陶世家的顾绍培,祖父顾金声在彩釉工艺制作上小有名气,外祖母、母亲也都从事着紫砂工艺制作。顾老说,记忆中,每天起床时,外祖母已经在泥凳前工作了,等他背起书包时,一把壶的身筒已经拍好。在这样一个紫砂氛围的熏陶下,自幼对紫砂器的制作耳熟能详。
紫砂 《人间有味是清欢壶》顾绍培/作
20世纪50年代中期,老一辈的紫砂泥人创办了当时的“蜀山陶业合作社”,打破传统的家庭小作坊,公开授课传艺,使紫砂工人的技艺教育走上正规。年仅14的顾绍培进厂学艺。老泥人们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倾囊相授。从那开始,顾绍培开始他的紫砂艺术生涯,博采众长,苦心钻研,敢于创新,从方货到圆货,从光素器到花器,从茶壶到花盆、花瓶,从小件到大件,无所不学,无一不精。作品透着一股端庄大气、古朴自然之感,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作品所含之意韵,又散发着一种书卷气息,观之极为雅致。形成顾绍培的个性化艺术风格,成为紫砂陶艺领域里新一代流派。而他亦成为中国现代紫砂全能型大师,成为杰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一。50余年来,他为宜兴紫砂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尤其在大器件的制作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说起特大《扁方凤耳瓶》时,顾老脸上的神情虽说有些兴奋,可语气却很平淡。那是1979年,宜兴陶瓷展在京举办,需要大瓶参展,工期只有26天,因力点与泥料的承压力掌握不好,一些老艺人也只能做到80厘米。顾老接手后,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最后因累而病,挂完盐水继续工作,终于制成生坯为120厘米,烧制后108厘米的“特大扁方凤耳瓶”,其高度至今也是紫砂花瓶之最,现被澳大利亚收藏家收藏。拨开岁月的纱帐,我们似乎看见一个热爱陶艺事业的年轻人,在泥凳前挥汗如雨的样子,生病时那焦急的神情,以及制成后疲惫又骄傲的笑容。
1984年,顾老创作的紫砂《百寿瓶》以松鹤百寿为主题,左右两侧配以兽环耳,壶身以篆文刻“百寿”,造型稳重端庄,色泽古拙雅致,工艺规整精湛。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成为现代宜兴紫砂器获得的最早也是最高荣誉。1986年6月,他又负责中南海紫光阁紫砂陈列品的总体方案工作,并亲自制作“特大百寿瓶”和“十六竹特大千筒盆”两对紫砂大件陈列品。
38岁开始带徒弟,而今早已是桃李满天下。对于技艺他无私奉献,毫无保留,精心指导,给紫砂艺界输送了一个又一个人才。早年跟他学艺的弟子如今也已成为紫砂艺界的中流砥柱,他的三个女儿也已成为紫砂艺界青年一代中的领军者。对于下一辈的教育,顾老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好好做人。他说只有人做好后,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能做好自己的专业。
时光在飞花的日影中平静地流去,已进入古稀之年的顾绍培,对紫砂艺术的热爱,丝毫不低于任何一个年轻人。每天早上8点不到,顾老早早地来到艺术馆, 开始一天的忙碌,指点后辈们制陶,自己也仍在坚持创作。对联上他亲手书写的“道法自然,妙作心造”八个字写出了他对艺术的态度。
紫砂 《仰宇提梁壶》 顾绍培/作
紫砂 《天龙鼎珠壶》 顾绍培/作
紫砂 《松云壶》 顾绍培/作
紫砂壶是有“魂”的,这个壶魂就来自陶艺家们的品行。江南多竹,自古以竹暗喻“坦荡、刚正、坚韧和节操”的君子品行。如果用做过的作品来表达顾老的为人处世,没有比“高风亮节壶”更为贴切的了。顾老说竹子代表生机,代表希望。从事紫砂艺术创作的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强调要传播正能量,这一生更是以传播正能量为己任。东坡先生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如今顾老在扶峯芥山下修了一栋房子,与竹海相伴,远离尘世喧嚣,简洁清明,返璞归真。
走出紫砂厂大门,来到老人生活过的蜀山老街。此时蜀山下的蠡河静静地流淌着,河面轻轻荡漾的水纹,诉说着过往兴衰之事。老街(又称古南街)青石板铺就的小巷,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明亮,寂寥幽深,穿行在青瓦黛墙间。墙面随处可见粗陶盒钵,虽古老破旧,却无言地展现着老街的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紫砂文化。历经沧桑的龙窑寂静无声,曾经土与火的交织,还有那散落的灰垢,皆如同美妙的风景,落在陶艺家们的心中。
顾绍培,这位从蜀山老街走出的爱陶少年,敦厚、勤奋、质朴,一生呕心沥血,情系紫砂,用精湛的陶艺书写着高风亮节的人生!
顾绍培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1945年出生于宜兴陶业世家。1958年进宜兴紫砂中学读书学艺,启蒙老师为潘春芳教授。转入紫砂工艺厂后,师承著名老艺人陈福渊,后得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长期悉心指导提携。从业紫砂已50余载,创新作品曾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金杯奖、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华艺杯金奖,二十多次获省、国家级工艺美术评比大奖。
1985年,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多次赴日本、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作紫砂文化学术交流。
曾先后担任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副所长,该厂副总工艺师,宜兴锦达陶艺有限公司总工艺师。现为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鉴定委员会委员、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副总工艺师。2006年11月,授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称号。2008年荣获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