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志勇++刘琳++孙明建
摘 要:本文就当前燕赵文化与京津文化协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加强燕赵文化与京津文化协调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文化;协调发展
一、燕赵文化与京津文化协调发展现状
(一)三地文化各有特色,但由于缺乏整合没有形成京津冀统一的文化名片。京津冀地区存在着三种文化: 北京的“皇城文化”、天津的“漕运文化”和河北的“直隶文化”。这三种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京津冀文化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北京是典型的“皇城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京派文化的霸气,这种特质衍生出的自大心理,使得北京的“老大”思想严重,无形中阻碍了北京人与外界联系,导致京津冀区域独有的不同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黑洞空吸”现象;天津的“漕运文化”既赋予天津人创新的精神和开放气质,同时也带给天津人小富即安的封闭心态,使天津文化具有相对保守的特点;河北的燕赵文化曾拥有文明起源最早的天时,怀抱京津的地利,但也正是由于这个环绕京畿之地的利,使河北近代以来衍生了太多的直隶情结和“直隶文化"。这种文化不仅渐渐消解了自身的特点,使文化体系变得复杂多样,成为了阻碍京津冀区域文化建设的“短板”。
(二)文化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相互脱节,没有形成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格局。京津冀三地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纷纷制定出台了区域性文化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但是,每个地方都有从上而下的文化管理体系,各自为政,缺乏京津冀三地统一的系统性的文化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运作机制上也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协调组织。虽有文化部门、文化企业间的合作,但仅限于一次性或短期行为,缺乏长期、规范、稳定、深入的联系,区域内未形成在资本、人才、管理、运作、品牌等方面联系密切的连锁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巨大的合作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燕赵文化与京津文化协调发展的路径
(一)深入研究,率先倡导以燕赵文化引领“京三角”统一文化品牌的形成。从历史上看,河北、北京、天津是一家人,在古代都属于燕赵之地。千百年来形成的个性独特的燕赵文化,在历史上获得了深厚的积累、繁荣和进步,并逐渐衍生出了具有近现代标识和特色、充满张力和活力的北京文化、天津文化和河北文化。在历史进展中,北京文化、天津文化和河北文化虽然都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但同根同源,血肉相连,总体上体现的都是是燕赵文化的累积与裂变。京津冀三地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相连的地域人缘,同习俗的文化认同感和乡土情怀,深厚且多元的燕赵文化的粗犷和浑厚,刚烈与豪放,深深地潜藏在京津冀三地的文化与人的气质之中,是其他地域既无法照搬,也难以模仿的宝贵资源。京津冀虽在行政区划上分为一省两市,但在地理、文化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要率先组织力量深入挖掘研究三地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提炼京津冀区域共有的文化基因,要率先倡导以燕赵文化广博、厚重、包容的特质引领“京三角”统一文化品牌的形成。这种文化对内应该是丰富多元的、相互借鉴学习而又各具特色的,对外是开放包容但又与众不同的,是有京津冀气派的,是与传统不可分割的但却是闪耀鲜明时代精神的。她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京津冀特有的地域文化。
(二)培育跨京津冀的文化产业群,以产业融合促文化协调统一。京津冀三地各有一些优势的文化产业,但也都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改变各自为政的状态,培育跨京津冀的文化产业群势在必行。但目前来看,河北的文化产业基础较薄弱,与京津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河北应着力夯实产业基础,减小与京津的发展差距,为培育跨京津冀的文化产业群,提升三地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做足准备。一要逐步加强临近京津,濒临渤海的唐山、沧州、秦皇岛等城市承接京津辐射的能力。打破各城市条块分割,逐步减小与京津的发展差距,不断提升其黏合力和辐射力。二要进一步优化河北的旅游资源、教育资源、出版资源、科学文化资源、演出文化资源、影视文化资源等文化资源,以此为依托,吸引京津相关资源与河北实现强强联合,力争把涿州、北戴河等影视基地打造成立足国内、辐射亚洲、面向国际的国家级影视基地、动漫创作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批具有集群效应的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的创意文化产业群落,实现文化产品的链条化与规模化。三河北要深入挖掘河北区域内的历史人物、民间传说、民风民俗、手工技艺、地方戏曲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与当代社会时尚、科技元素相结合,在老资源与现代生活互融互通,和谐互动方面赶超京津,为将来打造京津冀综合性文化旅游休闲中心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佟贵银,弘扬燕赵优秀文化传统 提高河北文化软实力[J]. 河北大学学报.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