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必成 张应翔
军民共建的儿童乐园里,汉族小朋友王大鹏不小心摔倒了,维吾尔族小朋友玛丽娅赶紧过来将他扶起,关切地询问他的伤情;双拥广场上,来自五建社区的各族居民伴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初夏,在天山南北的乡村、社区,到处可见军民团结、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动人场景。
新疆军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军民共建美好精神家园活动,共铸理想信念,共树文明新风,共育优秀人才,共促文化发展,激发了各族军民团结奋斗,共同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使命感、责任感。
前不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新疆军区组织联合检查,记者跟随检查组踏上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近距离感受共建活动在实践中焕发出的巨大魅力。
共铸理想信念,
各族军民齐奏时代最强音
“真是大开眼界,没想到这一枚枚不起眼的古钱币让我们认识到:国家发展强盛,新疆各族人民就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国家落后衰败,边疆人民会陷入颠沛流离。”65岁的乌鲁木齐赛马场社区居民西克尔大妈,听完“西部钱王”、新疆军区某预备役师干部李常宝的讲座,感慨万千。
新疆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居住着汉、维、哈、回等47个民族的同胞兄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军区党委感到,要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军民共建美好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理论引导,增强各族军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夯实爱党爱国爱疆的思想根基。
新疆军地联合下发通知,全面部署军民共建美好精神家园活动。新疆军区各级政治机关联合驻地宣传部门,组建上百支精通维汉双语的理论宣传队,利用社区、乡村举办居(村)民大会、巴扎之机,采取开坛讲座、举办图片展览、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等方法,深入结对帮建的乡村、社区和驻训地周边牧民聚居区,开展以新疆“三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和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四认同”(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及“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国情区情和改革开放宣讲活动。
新疆军区维文分社是一个以维吾尔族官兵为主的集体。新疆军区政治部根据驻地共建活动的需要,发挥维文分社官兵语言相通、情感相融等方面的优势,牵头组建工作队,深入乌鲁木齐街道社区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延安新村社区人员成分杂,有一段时间各族群众相互防范、猜疑,邻里坐不到一起,说不到一起。工作队先后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大家谈”、民族团结演讲、知识竞赛和“我们都是一家人”文艺演出,组织观看新疆六十年发展成就展,举行升国旗仪式。通过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活动,在社区营造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浓厚氛围。2013年9月9日凌晨,居民买迪尼也提的丈夫突发脑血栓,家里没钱救治,同巷的汉、维、回各族群众知道情况后,捐款7000多元,帮助买迪尼也提把丈夫送到了医院。
新疆军区某预备师利用预备役部队“寓军于民”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预备役军人的酵母作用,以“一人带一户、一连带一村、一营包一乡(镇、团场)的方法,在驻地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了新疆“四史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2009年8月,针对当时较为严重的民族对立情绪,及时开展了“维护新疆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和“三个离不开”为主题的“万人接力大签名宣讲活动”。师政委陈尧带宣传队,深入乌鲁木齐、奎屯、昌吉、呼图壁、玛纳斯、石河子等地预编企事业单位、社区、农牧团场,组织宣讲、宣誓、维护民族团结签名仪式41场(次),9600余名预备役官兵参加了签名、宣誓活动,宣传群众5万余人。
新疆军区的一批英雄连队、标兵单位成为军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神仙湾边防连地处海拔5380米的喀喇昆仑高原,1982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喀喇昆仑钢铁哨卡”。2006年5月,和田地区国防动员委员会专题召开会议,研究将该连作为和田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决定每年利用部队换防和“八一”慰问等时机,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基地接受教育。
和神仙湾边防连一样,新疆军区所属的小白杨哨所、阿拉山口边防连、红其拉甫边防连、阿拉马力边防连等一大批具有优良传统的边防连队也被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地党政机关部门经常组织干部群众到部队开展共建活动,接受教育。
2007年,新疆军地组织“百名领导走边防”活动,代表团成员上高原、进哨所,每到一个连队,都与官兵同宣一次誓、同唱一首歌、同上一堂课、共站一班岗、共巡一次逻,亲身体验边防部队的艰苦生活,听取边防官兵的心声。许多代表都说,参加此次活动让我们感受很深、收获很大,增强了履行国防义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013年9月,19个对口援疆省市的领导干部赴边防一线开展“援疆干部走边防”活动,几天边防走下来,大家深感边疆安定,经济才能发展,国家富强,国防才有保障,纷纷表示要以更高热情投身到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促进边疆经济发展中去。
新疆的历史名人、爱国宗教人士积极主动参与军民共建美好精神家园活动。新疆库车县政协副主席达吾提·买合苏提是中国目前惟一在世的“西域郡王”,新疆军区某师与驻地宣传部联合邀请他以自己近一个世纪的亲身经历,为各族军民讲述汉族和少数民族“三个离不开”的历史渊源,从历史与现实中澄清模糊认识,夯实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政治基础,激发了广大军民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热情。
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新疆库车县阿格乡栏杆村村民卡德尔·巴克数十年如一日记录的《解放军爱民日记》,是边疆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建美好新疆的历史见证。近年来,他走到哪里,就把日记中的故事讲到哪里,把团结稳定的种子播撒到哪里。卡德尔说:“我是党的儿女,党的恩情比母亲,在我有生之年,要为党多做点事,以模范的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几年来,卡德尔·巴克累计为军民作报告40多场,听众达数十万人。
新疆军区积极配合地方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新疆”主题教育活动,先后派出100余支宣传队深入到天山南北的牧区、街道、寺庙、学校,与当地干部群众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激发了全疆各族人民共创幸福美好未来的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
共促文化发展,
天山南北纷飞欢乐歌
悠扬动听的歌声在广场上空飘扬,节奏感强的健身操活力四射,整齐划一的太极拳气度不凡,幸福的笑容绽放在脸庞……每到华灯初上,乌鲁木齐市高新区五建社区总是热闹非凡,人们纷纷来到这里休闲娱乐,一派欢乐和谐的氛围。
谈起今天的变化,社区居民说,这一切得益于军民共建美好精神家园活动的开展。五建社区共有居民3000多人,退休职工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老人们多数是新疆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公司的退休职工。如何让社区居民尤其是退休职工老有所乐?很快被提上军民共建美好精神家园活动的议事日程,乌鲁木齐警备区与高新区携手,建起集文化、办公、娱乐、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办公大楼,将社区内3000多平方米的戈壁荒地建成休闲广场,配齐了文体活动设施。
乌鲁木齐市延安新村社区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新疆军区派出的工作队协调居委会腾出一间库房,打扫卫生、更换门窗、粉刷墙壁,投资2万元购买了6个书柜、12张桌子、40把椅子和2000多册书籍,建起了阅览室,供社区居民读书看报、打牌下棋。阅览室建成后,平时供各族群众学习娱乐,需要时可以开会,群众自豪地称这里是社区的多功能室。
据新疆军区政治部领导介绍,新疆军区与共建的200多个村(社区)按照硬件场所主要由地方承担,配套设施由部队尽力援建的原则,将分批为每个共建村(社区)建起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儿童乐园、健身排练厅、书画棋牌室、文化广场,使各族群众学习交流有平台、文化娱乐有场所、体育健身有场地、文化融合有途径。先期试点的乌鲁木齐市高新区五建社区等4个社区的文化场所已于2014年4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当年有近百个社区完成建设任务。
面对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新疆军区采取“一团帮一村”的方式,配合地方建设村文化活动室和集“农村影院、农家书屋、农民网吧”于一体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新疆军区某炮兵团采取“现有的用好、陈旧的改造、部队的共用、没有的新建”的办法,坚持一年一批项目、逐年形成体系,每年帮助村里更新一批图书,实现了年年有新书、户户有藏书、人人读好书;采取赠送设备、教授技术、推荐影片的方式,帮助村里建起露天影院,利用周末假日、农闲时间放映爱国影片;投入6万元将互联网引入村委会,实现了远程教学;为该村建成了占地2万平方米,集葡萄长廊、双拥大道、健身房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让村民在家就能享受现代文明成果,不出村就感受到都市时尚生活气息。
“演习的部队砺兵大沙漠/老乡送来瓜果醉心窝/演习的部队驶过结亲河/万人欢送的感动难诉说/叫一声我的好老乡/老乡老乡好老乡/你对子弟兵的情谊万年长……”
“五一”期间,库尔勒孔雀河畔风帆广场的舞台上,新疆军区某分部歌手阿丽深情地演唱着歌曲《我的好老乡》,台下观众和着旋律轻轻打着节拍,心灵被深深地触动。蒙古族观众巴特说:“这首歌唱出了梨城军民的心声,描绘了军民鱼水相依、和谐相处的景象,是我们新疆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真实写照。
新疆军区在协助地方政府搞好乡村(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的同时,组织军区文工团和战士业余文艺演出队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每逢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活动,军地都联合举办军民联欢会、联谊会,开展篮球、乒乓球比赛,经常组织军地文艺名人名家,深入农牧区走访慰问。各团以上单位还深入开展“优秀影片下乡进村”活动,组建影视服务小分队,每月为联建联创单位和驻训地农牧民放映红色、军旅等热播电影,开展家电维修服务,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结合主题教育和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宣讲活动,各单位组织官兵参观见学驻地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村镇文化,在互学共促中找差距、学优长、激活力,拓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先进军事文化的内容形式。
共育优秀人才,
培养未来接续力量
“我是不幸的,在花季的年龄却与贫穷羁绊前行,但我又是幸运的,因为有姐姐美丽纯洁的爱心相伴。是你无私的爱,让我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与温暖,激励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又是一年高考时,新疆军区某师通信连代理排长孔景娜收到一封来自新疆某高校的信。
信是正在上大二的覃新华写来的,她在信中言辞恳切地表达感激之情,感谢孔景娜资助她一路求学。
2009年6月,初到部队不久的孔景娜因病住院得知,驻地高三学生覃新华学习成绩优异,但家庭极其困难正面临辍学境地。孔景娜主动与小覃取得联系,承诺每月为她汇去生活费,直至她完成大学学业。10月的一天,覃新华左手腕缠着白纱布来连队找孔景娜。孔景娜关切地询问原因,可覃新华却说是不小心碰伤的。小覃的低落情绪让孔景娜起了疑心,她猜小覃可能是遇到了挫折,于是找来指导员一起跟她谈心,带她参观连队荣誉室,给她讲女兵训练的艰辛,以此勉励她不畏困境,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送走小覃后,孔景娜又联系她的班主任,了解到覃新华因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同时又面临窘迫,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时想不开在厕所里割腕,被同学发现送医院才抢救了过来。自此,孔景娜更加关心覃新华,帮助她很快走出失败的阴影而重燃信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
覃新华并不是惟一的“幸运儿”。近年来,新疆军区大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先后投入7100多万元,援建帮扶“八一”爱民学校、双语幼儿园、希望小学350所,为贫困学生捐款1200多万元,使5100多名学生重返校园。
今年,新疆军区总结以往捐资助学的经验教训,对机关团以上干部“一帮一”助学活动进行了调整,由过去一次提供助学金改为年内多次给予助学金或帮购餐券、赠送学习用品等形式捐资助学。同时,机关干部主动和受助学生及其家庭联系,对孩子进行人生指导、品行引导、学业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很多受资助对象感动地说,解放军叔叔不仅为我们捐款,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多做贡献。
同心筑“堡垒”,
富民固边稳根基
推开十六村“党员之家”大门,一块块“先进党支部”、“优秀党支部书记”的奖牌金光闪闪。村支书乌斯曼说:“这些荣誉的取得,有一半的功劳要归炮兵团!”
过去,十六村党支部没有办公场所,支委会、党员大会一年也开不了几次。村里34名党员队伍中,有12人犯过错误,前任村支书干了28天就无奈地辞职了。乌斯曼上任后,一度也想甩手不干。
“村民富,关键靠支部;人心齐,主要看书记。”时任部队政委冯金安感到,书记的威信树不起来,村里的班子强不起来,人心就聚不起来,落后面貌就很难改变。为此,他与县乡领导一起,反复找乌斯曼谈心,与他一道分析村情民情、制定发展规划、做群众工作,帮助他理清思路,增强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近年来,新疆军区充分发挥所属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力、经验丰富、有一大批党建工作者的优势,每个团级单位至少与驻地1到2个社区、乡村建立了联建联创对子,组织党委与支部、委员与支委、党员与党员进行结对帮扶,围绕增强基层维稳力量,每年赠送一批基层党建丛书和影像资料,每半年组织一次政策理论、实用技能学习培训,每季开展一次“指导员之家”和村(区)“党员之家”经验交流,每月研究解决一个领导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切实增强了广大农村党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使其成为各族群众的主心骨,成为带领各族群众促稳定、谋发展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
乌苏县墩买里村是一个由汉、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村,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90%以上,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够强。新疆军区某师指定一个营党委进行挂靠帮带,定期为支部成员和9名党员进行党务知识培训,及时为他们讲解党的富民政策,传授致富经,提高了村支部开展党务工作的能力。2013年,该村的人均收入较前年翻了两番。2014年2月,墩买里村进行换届选举,再次当选的热依木激动地对村民说,“咱们村党支部工作做得好,群众认可,这都是部队帮带的好!吃水不忘挖井人,咱们村嘛,谁也不能忘了解放军对咱的帮助。”
新疆尼勒克县苏布台乡套苏布台村是全县最偏远贫穷的山村,其中特困户就有30多家。县人武部主动与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对子,引导群众破除依赖思想,由“输血”式救济向“造血”式帮扶转变,帮助群众自主发展生产,不到三年使群众脱贫。
新疆军区某团为了提高驻地村支部成员开展党务工作的能力,每逢党和国家召开重要会议、出台重大政策措施,他们就在第一时间翻译成维文印发给每名村支委;每逢部队组织重大党日活动,都要有意识地安排村党员干部参加;团党委中心组组织学习,他们都要把村支委请过来一起讨论交流。在团党委的帮助下,村支部组织生活正常,书记和班子的威信树起来了,党员的模范作用明显了,使群众看到了希望,增强了对支部和干部的信任。过去村里什么事都由清真寺主持说了算,现在村支部成了村民的主心骨。村里56名党员就像56面旗帜,人人都向他们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