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都出生在1955年;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着较高的飞机失事率;中国人的数学成绩比西方人优秀;纽约很多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开创者都是犹太人后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被誉为“21世纪彼得·德鲁克”的格拉德威尔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机遇和环境的熏陶,即便智商超过爱因斯坦,也只能做一份平庸的工作。
看看下面这串数字:4,8,5,3,9,7,6。大声读出来。现在放下书本,花20秒时间记忆一下,然后把数字按正确顺序背出来。
如果你说英语,你只有50%的可能记住这串数字。但如果你是中国人,这种可能性几乎是100%。为什么呢?因为人类大脑存储数字的记忆周期是2秒钟,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很容易记住两秒钟内读完的东西。以中文为母语的人能够很容易记住这串数字,而英语则不行。
于是,我们就不难想到,这个世界上众多民族的民族性遗传和文化传承的合力,将对全世界的发展产生多么深远而重大的影响。那么,种稻民族的文化特性能不能帮人们学好数学?稻田文明和学校教育存在哪些关联呢?
中国种植稻米的历史可以上溯数千年,种稻技术正是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一段种植稻谷的历史,诉说着亚洲人民积累种植技术的艰辛历程。
有关稻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只有当你置身一块稻田之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面积非常小。一块典型的稻田面积只有旅馆标间大小,一个典型的亚洲农民家庭有两到三亩土地。一户五六个家庭成员的中国农户只拥有大约2个标准间面积的土地。因此农业在这里只能依靠农技。
从历史来看,西方农业发展属于“机械导向型”模式。农场主想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产出,就购进更多高技术设备,用机械代替人力。但是在中国或日本,农民没有足够资金购买机械,另外,他们也没有更多土地可以转化成新耕地。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们要想增加产出,只能依靠更熟练的耕种技术,更精确的耕种时间,培育更优良的水稻品种。正如人类学家弗朗西斯卡·布雷将稻米文明归为“技术导向型”农业:你只有更精心除草,更小心施肥,密切观察水位变化,有效控制黏土层,利用好水田的每一寸土地,你才能获得丰收。毋庸置疑,千百年来种植水稻的农民是种植各类农作物的农夫中最辛劳的一群。
水稻种植需要人们把每天能利用的时间都投入到劳动中去,在珠三角,每年3000小时的工作量是超乎想象的,农民们时常要在烈日炎炎之下,在稻田里耕种、除草。
以这种劳动强度为职业的农民们会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呢?可以说他们的生活与投身纽约制衣业的犹太移民很类似。他们都追求有意义的生活。首先,种稻农民的劳动在投入与产出之间有明确关联。他们在地里干活越卖力,收获也越大;其次,他们的工作由一系列复杂工序组成。种植稻米并不仅仅是春耕秋收这么简单,它还要求农民们从事农产品及农用物资的买卖,他们要有能力调度全家劳动力参与劳动,同时要在选种、维护排水系统以及协调第一次收割与第二次播种关系上开动脑筋,并全力以赴。
中国有个说法叫作“一年忙到头,吃穿不用愁”。一年忙到头?对于悠闲自得采集蒙果果的博茨瓦纳境内的土著人,或是依靠睡觉过冬的法国农民,或是任何生活在非稻田文明地区的人们来说,这样的谚语真是莫名其妙。
很显然,努力工作的精神品质在亚洲人身上很常见,被他们视为一种美德。当然,努力工作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性,而稻田中产生的文明的精华是,通过努力工作,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贫穷中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亚洲人在许多方面受惠于这种文化,尤其在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每4年会针对全世界的中小学生举办一次数学与科学研究和评测活动,即大名鼎鼎的TIMSS考试。其旨在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当各国学生参加考试时,他们都需按要求填写一份题目多达120道的问卷。问卷问题五花八门:诸如父母的教育水平、对数学的看法、朋友都是些什么类型的人等等。这些问题既单调又麻烦,很多学生最后都有很多问题空着没填。
最有意思的部分出现了。如果将各个国家学生的答题平均数量排序和各国TIMSS考试得分排序放在一起比较,你会发现两者的排序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哪个国家的学生更愿意花时间仔细回答冗长的问卷,这个国家的学生在TIMSS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就更好。
对于每年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我们不需要任何数学题,甚至连问卷都不需要,只要考察哪个国家的文化特别强调努力的作用,结果就八九不离十了。
名单的最顶端是哪些国家或地区呢?答案并不令人意外: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日本。这5个国家或地区的共通点在哪里?那就是他们的文化都是崇尚有意义工作的稻田文明。为了生存下去,他们的观念就是“一年忙到头,吃穿不用愁”。
企业家推荐
荣誉文化的魔力
推荐人:罗永浩
锤子科技创始人
我最近从理论高度反省了我为何这么好斗,这个说起来很有意思。其实我多年前推荐过这本书,叫《异类》,讲述环境和文化对人的影响。
《异类》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东西,其实是我当年看的时候就有所感悟,后来没有深入地想下去,现在想起来非常羞愧,那就是它里面提到的荣誉文化。什么叫荣誉文化呢?就是指,在人类社会的一些地方会存在一种现象:有一个群体的人,特别容易被激怒,常常为了所谓“荣誉”这样的东西,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杀个你死我活。
在美国什么地方是这样的?是过去的西部,蛮荒时代的西部。但即使在今天,已经不是蛮荒时代了,你到美国西部去看看,会发现那里仍然保留着荣誉文化的很多性格特点,仍然是为了微不足道的事情容易打起来,只是不像当年一言不合就掏枪了,现在还是会掏拳头的。在我的家乡东北,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如果有个歹徒过来把牛仔们家里最值钱的10匹马、6头牛全部牵走了,那么他们一夜之间就破产了。在那种蛮荒的地区生存,法律又管不着,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勇敢。你要让别人怕你,这个很重要。所以,你要让别人怕你呢,时时刻刻就要经营这个东西。这个就是所谓“荣誉文化”地区。
这种文化有很强的生命力,虽然如今已不是蛮荒时代,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一些原始的乃至恶劣的东西。这表现在,到了现代文明时期,虽然人们不一定动手打起来,但是在网上很容易被激怒。在一个相对好一点的文化地区长大的人,是不会被一个这样的东西激怒的。这个问题对企业家而言是很严重的。(支点杂志2015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