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14年,智能穿戴领域可谓新品迭出,从Moto 360到Apple Watch,都是让人或眼前一亮、或眼前一黑的焦点产品。如此“大跃进”的一年,是否能给智能穿戴领域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呢?
功能还是外观?这是个问题
许多智能穿戴设备都设计得潮流无比,不过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款智能穿戴设备的外观与功能注定不可能同样优秀,它必定要在某个方面有所妥协。因此对于很多厂商而言,这是一道必须正面回答的选择题。有的厂商选择了外观,于是有了Moto 360;有的厂商选择了功能,这便诞生了Apple Watch。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换做是你的话,你会如何抉择呢?
这些功能真的有用吗?
我们来看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很多智能设备所强调的一些功能,比如运动数据监测、睡眠质量监测等等,其实价值真的很高吗?你睡得好不好,难道你自己不知道,需要机器来告诉你吗?如此简单的道理,众多智能穿戴设备厂商却似乎完全没有考虑到。对于时下大部分的智能穿戴设备而言,很多功能的存在根本就是噱头。在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我们静下心,仔细地想一想,哪些功能对自己有用,哪些是毫无意义的。到底值不值得为它们掏腰包?
我们要生态圈
在Moto 360和Apple Watch发布以前,也有一些厂商发布了自己的智能穿戴设备,但相当多数量的产品都是“见光死”。除去外观和功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导致了它们的结局——孤立。作为智能手机的衍生品,智能穿戴设备注定了是要和手机紧密联系的,独立的产品根本无法生存,但很多厂商却把智能穿戴设备做得过于孤立了,就像是一个跟父母走失的孩子,留下的只有无助和绝望。而在产业链尚不发达的当下,有能力将整个生态圈建立起来的厂商,一个手也能数得过来。
智能穿戴设备≠微型智能手机
很多厂商在设计智能穿戴设备时,根本没有考虑过该类产品的特性,而是很直接地把手机的一些零部件稍加修改或者原封不动地组装到产品上,甚至一些所谓的智能穿戴设备根本就是小号的安卓手机,市场反响不言自明。难道你会买每天都要充电的手表吗?想要做出一款优秀的智能穿戴设备,很多零部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消费者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写在最后
从2014年整年的市场反馈情况来看,智能穿戴设备之所以没有达到之前很多人预期的火爆程度,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没有很好地解决上述四个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期待中的智能穿戴设备,应该还能走得更远。
编辑/阿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