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下午,最后一位开国中将 (1988年授上将军衔)、101岁的张震将军去世。作为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一生颇为传奇,无论是战争年代他的浴血奋战,还是两次授衔的经历,以及“父子兩上将,一门五将军”的张氏将门 (张震的四个儿子均为将军,其中三子为张海阳上将),都为人所称道。
1992年10月,张震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站在了军事生涯的顶峰。在回顾自己的军旅生涯时,张震曾说过:“在总后的近5年艰苦工作,使我应对、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升,为我进入战略决策层奠定了基础! ”
总后的困难局面
1975年1月5日,邓小平开始全面整顿。总后是“文革”中的重灾区,当时仅在总后机关,他们炮制出的所谓 “反党集团”“特务集团”等大大小小的冤假错案就有35个,3500多人被立案审查,其中被打死、逼死的,就有143人之多。为拨乱反正,邓小平选中了时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张震。
9月18日,张震前往总后机关报到。当时,军委对总后领导班子作了较大的调整:部长仍由张宗逊担任,未配政治委员。而在总后8位副部长中,军委将张震摆在了第一位,同时担任总后党委副书记。
到任伊始,张震首先展开调查,发现问题比较严重。比如,每年全军的经费并不多,仅100多亿元,却买不到装备,装备费老是用不完。由于装备费用不完,王洪文插手总后,把一部分钱拿到上海,购买当地生产的枪炮。对于这事,张震最为揪心。当时,总后党委曾作出决定,要调整16名追随林彪反革命集团、犯有严重错误的干部的工作。刚刚行动,“四人帮”就公开插手,为这些人翻案,使问题拖了下来。
随着工作的逐步展开,张震面临着一个最麻烦的问题:当时,总后机关对干部的看法不尽一致,有的甚至截然相反。怎么办?张震心里也犯嘀咕。于是,他决定抓一下总后机关的干部队伍建设,挤时间到一些单位了解情况,找一些干部谈心,争取多一点发言权。
1975年下半年,在张震等总后领导班子的努力下,总后的局面不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就在这个时候,情况起了变化,形势发生逆转。随着“反击右击翻案风”,总后的整顿工作,被迫停止。
在一次会议上,张震见到了邓小平。由于是特殊政治环境下的见面,张震印象特别清晰:邓小平虽然沉默寡言,但表情依然十分坚毅。张震问邓小平:“身体好吗?”邓小平说:“还好。”张震说:“您多保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邓小平沉思着,没有接张震的话题。
全面的揭批工作
粉碎“四人帮”后,对于总后的整顿如何开展,张震一度比较纠结。经过反复考虑,1977年12月1日,张震代表总后党委常委,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汇报总后揭批查运动的情况,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建议在揭批“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基础上,同时解决在与林彪反革命集团斗争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对于这封信,邓小平很重视。12月2日上午,他就作了重要批示:“我已电话回复同意。总后多年来一直解决不了问题。不再这样办,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建立一个较好的班子,都不可能。”他还将张震的信批转中央领导人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和汪东兴一阅。为了不耽误工作,他还让秘书王瑞林打来电话,表示“先这样办”。
1977年12月,中央军委任命王平为总后勤部政治委员。次年2月,中央军委又任命张震为总后勤部部长。在党内,王平任总后党委第一书记,张震为第二书记。两人是老搭档,曾一起主持南京军事学院工作,张震任院长,王平任政治委员。这次共同主持总后勤部,合作比较默契。
在总后揭批查运动中,张震遇到一个比较难办的事,就是如何处理总后领导班子内个别同志的问题。对此,张震客观地指出:“这位同志在我党同‘四人帮的斗争中确有错误。 ”“当时,上面对他的问题看得比较重,说他的核心问题是一屁股坐在某人一边,并且不断催我们报材料。”因此,他坚决主张慎重行事,说:“根据掌握的情况,我认为还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对于这位同志的错误,既要严肃地进行批评、帮助,但又不能匆忙戴帽子、定调子,同时还要全面地历史地看待一个干部。”“这样处理问题,是从党的利益出发,是对同志负责。”后来的实践也证明,这样做对党的事业较为有利。
总后清查与林彪集团、“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涉及到的干部比较多,高达3000余人。对于这些干部的处理,张震等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于绝大多数人,只要讲清了问题,吸取了教训,就及时予以解脱。到了运动后期,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只是极少数。
“这个部长懂政治”
“文革”中,由于林彪集团、“四人帮”一伙在总后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有段时间,张震天天都收到大量要求平反的信件,天天都有来访的干部、群众。有时,他在大院里走着,突然就有人跪在他面前,高声喊冤,申诉自己和亲人遭受迫害的情况。为了尽快为受迫害的同志平反,总后专门成立了甄别平反办公室,集中审理,大大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在总后党委领导下,总后所属单位分别给2754名干部群众和113个假集团案平了反。
1978年11月10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张震被分在东北组。陈云也编在这个组,大家讨论得很热烈。 12月4日的小组会上,张震再次谈了自己对真理标准讨论的认识:“我认为,我们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几十年,对毛主席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在革命实践中深切地认识到,毛主席是伟大的马列主义者,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并不是说毛主席没有缺点和错误,我们不能要求他的每条指示都百分之百的正确。在战争年代,毛主席作出战略决策,从来都是根据实际来决定的。当情况发生变化时,他总是及时改变决心,修改计划,作出合乎客观实际情况的决定。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主席发现自己的决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时,也能够及时改变。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
看到小组发言简报,邓小平称赞说:“张震懂得在思想路线上进行拨乱反正,这个部长懂政治!看来,总后的思想路线也对头了! ”
1980年1月,张震调任副总参谋长。
(据《老年生活报》苏振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