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一处

2015-04-09 03:21程幼石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2015年3期
关键词:烧麦虎头特色美食

程幼石

公元1752年,也就是乾隆十七年的大年三十,天色已经很晚,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回京途经前门,已是饥肠辘辘,当时所有的店铺都已关门,只有一家叫“王记酒铺”的还在亮灯营业,便进店用膳。没想到店面不大,但是酒醇菜香,服务着实周到,出人意料。乾隆便和店主攀谈起来,询问店名,店主难为情地回答:“还没有呢。”乾隆听后说:“此时,京城开门的就你一家,就叫‘都一处吧!”当时店主也没太当回事。没想到几天后,宫中派人送来一块虎头匾,竟然是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都一处”。

老板颇有商业头脑,他立刻把乾隆皇帝坐过的椅子,用黄绸子围起来,当“宝座”供起来,并将乾隆走过的从大门到楼上的一段路保护起来,终年舍不得打扫。日积月累,来客络绎不绝,带进的泥土堆积多了,最后竟成了一道土埂,被称为“土龙”。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苏州文人张子秋,慕名来到“都一处”,酒饭后写道“都一处土龙接堆柜台,传为财龙”。

只见这块御赐的虎头匾与常见的中规中矩的匾额不同,憨头憨脑的椭圆形,黑漆油饰字贴金箔,乾隆亲题的“都一处”三个大字洒脱刚劲,尽显天子豪迈。匾的四周雕刻蝙蝠图案,暗喻“有福”。 从此“都一处”生意更加红火了。大家争相来此观看御匾,后来就连外宾用餐后都要在御匾前合影留念,成了“都一处”延续到现在的一道风景。

有藏头诗称赞说:“都城老铺烧麦王,一块皇匾赐辉煌。处地临街多贵客,鲜香味美共来尝。”短短二十八个字,把“都一处”的历史、特色、烧麦的鲜香味美,统统道出,最后两句告诉大家“都一处”临街开店,交通方便,欢迎大家都来品尝“都一处”的特色美食——烧麦。

数百年来,都一处形成了精湛的烧麦制作工艺,尤其是走槌压皮技艺独到,用走槌压出的皮呈二十四个花折,代表二十四个节气,缺一不可,制皮和包馅的过程,也极具艺术观赏性。成型的烧麦外观独特,封口露馅不干,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烧麦馅料调制也相当考究,根据季节时令的不同,制作出四季烧麦:春季的春韭烧麦,夏季的西葫芦烧麦,秋季的蟹肉烧麦和冬季的猪肉大葱烧麦等。食之香而不腻,回味无穷,堪称一绝。

“都一处”烧麦,是誉满京华的传统风味小吃。烧麦,是中国各地人民都喜欢的一种吃食,它有许多叫法,如山西叫梢梅,湖北叫烧梅,江南叫烧卖,等等。虽然名称不同,其实所说的都是同一种食品。“都一处”的名声响起来后,京城里的达官贵人,文臣武将,以及普通百姓,无不慕名而来,争相品尝。烧麦的味道确实不错,吃过的人传告没吃过的人,成为京城无人不晓的美味名吃。直到今天,“都一处”的烧麦在北京依然十分有名呢!

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都一处”经历了多次装修翻建,1964年扩建后的新楼为两层。同年秋天,郭沫若到店观赏乾隆御赐的虎头匾后又为“都一处”写了匾。

在近三百年的经营中,“都一处”不仅因乾隆帝赐匾而驰名,更有特色美食“都一处烧麦”不仅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宾朋佳客,还曾东渡扶桑,在日本技艺得到传授。1989年,“都一处烧麦”荣获商业部餐饮最高奖项“金鼎奖”;2000年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2008年“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endprint

猜你喜欢
烧麦虎头特色美食
Special food from New Zealand来自新西兰的特色美食
烧麦花
非洲特色美食,兰州牛肉面
烧麦的价格
夜钓虎头鲨
虎头电池集团更名启事
小米游侠记:虎头将军
烧麦
烧麦
奇葩的特色美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