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旋玲
互联网视角下新闻通联的创新之路
□ 郑旋玲
通联,自古有之。战国时期,纵横即合纵连横,便可称为国家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通联,“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苏秦合纵,张仪连横,千古而下,英风犹存。而传统新闻工作的通联,是新闻机构通过对外通讯联络收集信息反馈,依靠媒体外力量办报和立台的重要工作。 通联——即上通下联。“上通”,是指把本市一些较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及时、快速地送到省电视台乃至中央台等上级台播出,从而让全省、全国各地及时了解本地的最新动态,以提高本地知名度;“下联”指的是加强与县(市、区)电视台的联系和沟通,巩固发展特约记者和通讯员队伍。
在新闻工作中,通联工作是媒体联络社会群众的桥梁,也是媒体获得新闻线索并制作成新闻的纽带,它使媒体关注社会的范围更广、视野更宽。长期以来,一般的通联工作,是在一线新闻采编部门执行的,主要是往上级台上送稿件,采用下一级台站稿件,汇编一些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新闻,以丰富新闻的内容及版面。此外,还有跟线记者与政府相关部门或单位的联络,获取信息实行采编播。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通联工作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作方式在改变、合作对象在扩展。想要适应时代特点,就得不断创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那么在互联网视角下新闻通联应如何创新呢?
(一)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打造一个适应新时代通联发展的互动交流应用平台,实现新闻、资讯、信息、手段的实时交流与合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联新闻的传送已由最初的稿件用传真、打电话,视频画面用光纤实时传输到现在用互联网传输,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更新的结果。因为这不仅提高了稿件处理效率,加快了新闻传播速度,更实现了新闻信息资源的同步共享。例如目前常见的FTP服务器,是单位局域网与互联网之间的交接窗口,具有文件双向传输功能,又相当于一个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可存放大量文件。记者和通讯员可把新闻通过互联网上传到上一级FTP服务器。目前,地方台的运作大都如此,通联组都会配备几台分别连接互联网和局域网的电脑,以实现分工同步,编辑人员可以一边修改本台记者稿件以传给各上级台,一边利用网络传输等待中的时间空隙,用另一台电脑处理新闻来源(台站)上传的新闻,抢时效完成多项工作。
随着“广东新闻共享平台”、“城市网络交换平台”、“南方电视新闻共享平台”网站的投入运作,各地级市台把新闻上传到各个网站,也可从中共享其它地方的新闻资源。这些平台的运作和推广,变单向传送为多向获取,有利于整合全省各地市级台优质资源、协同作战,使由省级台整体策划、各市级台分兵作战、合作共赢成为现实。在电视新闻通联工作中,借助这一平台,可拓展通联工作的横向联系,实现地级市台之间的跨区域合作。
另外,通过加入中国公共电视新闻网(CPTN)平台,每天固定专人和网内其他省级电视台互通信息,紧密合作,通联编辑成功把全国各地的要闻趣闻下载后二次加工制作,在最短时间内展现在屏幕上,同时也把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民生百态通过CPTN平台传播到全国各地。这种和外埠电视台之间的通联合作,丰富了我们的电视荧屏,也扩大了本地新闻的影响力。
(二)微信传播。移动互联网下的微信是一款手机通信软件,支持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可以单聊及群聊,还能根据地理位置找到附近的人,带给人们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现在微信还增加了网页版,操作起来更方便。如今,在通联工作中,不管是地方微信群,还是省级台微信群,很多工作联络基本是在微信平台上完成。例如,中山台今年举办的2015年走进东凤现场报道大赛,以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为基调,以记者走基层的形式深入中山市东凤镇进行采访报道,全面反映近年来这个镇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19个镇区台站40多名记者参与,从参赛人员的报名到选题的设定再到拍摄技巧、节目风格、主题把握、后期制作等内容都在微信群里进行反复交流、磋商,以此有效避免了节目的单调同质化,最后大赛的作品各有侧重、篇篇出彩。
新闻通联工作的本质是打造一个新闻资讯生产的集散平台,实现新闻信息的高度有效聚集,最后实现多渠道分发。因此,为了适应未来新闻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新闻生产和新闻流程进行再造。
传统新闻的采编播是分离的,一条新闻从采访、编辑到播出,需要经历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但随着现在的新闻生产和竞争,新闻采编播的整合度更高,集散更强,采编播更紧密,因此要打破时间限制,才能保障新闻的时效性,以满足受众碎片化时间消费特征的需求。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新闻来说更是如此。从新闻生产的前端采访、后端编辑乃至到最后的播出,都要善于巧妙打破时间限制,使得新闻信息的分发从采访的前端开始,让信息时效性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保证。为了能够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把它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出去,往往市县镇区台站的“点”资源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去年5月8日的中山特大暴雨,中山镇区台站派出多路记者分赴一线,迅速将第一现场的情况回传,让暴雨、交通、水利、民生等服务类的信息在暴雨发生的第一时间通过直播、微信、微博、网站、APP等传播平台分发出去,让政府、百姓第一时间获得有价值的新
闻资讯信息,改变了以往新闻采编到当晚整点新闻播出的落后分发情况,得到了宣传主管部门、社会民众的一致认可。
地方电视台依靠平台优势,可以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获得第一手资料进行独家报道,并通过共享平台迅速传到千里之外的省台、央视,保证上级电视台在最短时间获得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去年8月份中山市发生的“东升渡船发生倾覆事故 5人死亡”的新闻,中山台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马上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为使新闻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传播社会正能量,通联组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和省台联络,保证新闻在最短时间和全省观众见面。
传统新闻通联工作受到新闻题材的地域限制,很多时候只关注到本区域的新闻题材。互联网时代的新闻采编,则能够完全突破区域限制。例如2013年11月25日至29日李克强访问中东欧国家时,两国签署多项合作文件或合同,当中提到了在核电、水电、风电领域开展节能环保合作。随后新华网、凤凰网都做了相应的报道,当年11月28日中国新闻网就顺势编辑了一条《中东欧盛赞历史性访问 李克强变身“超级推销员”》的报道,希望把中国能合作的项目都推销出去,扩大影响力。
结合风电领域这个主题,当天,中山台第一时间策划汇编了《明阳揽罗马尼亚4亿欧元项目 签下中国风电设备出口最大订单》的主题报道,首先电话连线了正在随同李克强总理访问的明阳集团负责人,并对中山风电新能源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同时联络明阳集团负责人,让其把现场访问和签约的视频、图片通过手机传送回来,有了互联网的支持,打破了这种空间限制,通联编辑经过再创作和结合新华网官网等相关新闻的链接,新闻内容显得更完整、现场感更强、信息更丰富、主题更明确。
个性化服务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设定来实现,依据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向用户提供和推荐相关信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从整体上说,个性化服务打破了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主动开展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全方位服务。
现在新闻的获取渠道很广,例如互联网上的权威网站,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等,给人们获取各类网络热点新闻提供了方便,很多权威网站都是24小时滚动报道国内、国际及社会新闻,内容覆盖时政、财经、文体、多媒体、社区等,种类繁多,以满足各行各业用户的需要。而对于通联编辑来说,就会根据每天新闻的版面需求,去各个权威网站搜罗当天相关的热点新闻资讯,然后有针对性地去挖掘多元化、广泛性的信息点,经过一定的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人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编辑,力争让市民获取最新、较全面的资讯。
通联工作是媒体经营、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支点。要将通联工作放在一个现代媒体得以成功经营的角度、投资的角度以及推进新闻改革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并实践之,就得构筑现代媒体所需的社交平台,适应未来发展。
(一)利用微信矩阵 扩大通联对象
除了媒体外,要发展单位、企业、个人(意见领袖)、团体,以更开放的姿态开展社会通联,让新闻通联走向社会、实现社会化生产。
如何利用社交平台,特别是微信,使传统媒体在用户数、内容生产、品牌影响、市场拓展等方面获得增值,是今天传统媒体共同面临的挑战。现在,广电媒体都认识到了这一点,纷纷开通微信公众号或订阅号平台,组织内容,开展互动。
以“钱江晚报”为例,钱江晚报微信矩阵,以用户中心为突破口,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媒体数据库;实现平台化与垂直化的整合,形成矩阵合力,全面转型;研究传播内容如何满足用户需求,符合网络特性,实现从读者到用户的转变;进而自建平台,把微信当渠道,形成了微信与传统媒体平台的良性互动。钱江晚报微信矩阵里的子微信涉及各个行业,比如杭州吃货、杭州房产、浙江名医馆、悠游天下、好摄之友、新闻编辑室、西湖晓蛮腰、升学宝、钱江晚报、浙中城事、汽车路路通等。作为新常态下的通联新形式,依托了微信等全媒体渠道营销,钱江晚报子微信下这些发展起来的通联对象灵活地借助这个平台大力宣传自己的品牌,做好产品的新闻宣传,因此都得到了不错的成效。
(二)建立微博微信平台 增强网络影响力
中山台《城市零距离》微信公众号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这个公众号每天会有专人在当天的新闻里面,挑选出一些与市民息息相关或热点或突发的新闻放到公众号上推送。除了推送新闻,还会推送一些市民感兴趣的吃喝玩乐及生活常识的信息,阅读量和点赞率都很高,同时还设置了一些热点互动、投票,甚至报料。在这里,通联工作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了放大,观众不仅可以参与到节目互动环节中去,而且通过报料平台,直接参与了新闻节目的报道,有的新闻就直接采用了网友提供的图片和视频。有些广告商看中这个平台的影响力,主动要求一起合作投放广告,以此达到双赢。截至到2015年5月12日,这个公众号的粉丝有117132人,开通微信公众号一年多来,受到各界的关注。在今年的微信公众号评比中,《城市零距离》微信影响力进入全国20强,排在全国第14位,是广东媒体第一!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的转型和融合势在必行,而电视通联工作在这方面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打破传统采编播生产的运作模式,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它独特的优势;与上级台和镇区台站、重点部门、重点行业以及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好移动互联网官网资讯,打造个性化的信息消费服务;建立各种平台上的有效沟通、合作,跟上新闻生产转型升级的脉搏,不断拓宽我们的新闻视野,才能把通联之路拓宽得四通八达。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