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丹丹,吕 欣
(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上海 201105)
边防检查机关应对航空枢纽建设与发展的对策思考
葛丹丹,吕欣
(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上海 201105)
摘要: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作为国家对外开放口岸的行政执法机关,担负着为出入境旅客、交通运输工具及其员工提供安全、快捷、便利的出入境服务,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重要职责。机场边检机关要充分认识大型空港口岸出入境活动变化态势,把握边检工作特点,始终确保口岸安全畅通,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关键词:边防检查机关;航空枢纽;对策
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作为国家对外开放口岸的行政执法机关,担负着为出入境旅客、交通运输工具及其员工提供安全、快捷、便利的出入境检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重要职责。上海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地处浦东国际机场,隶属于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担负浦东国际机场国际航班入出境旅客、员工和飞机的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其验放出入境人员数量已经连续11年居全国空港之首,是展现上海对外开放形象的重要窗口。当前,上海航空枢纽建设按照《上海航空枢纽战略规划》所确立的“三步走”阶段目标已经进入第三阶段——成熟和扩展阶段(2011年至2015年),这是上海市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未来对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具有显著推动效应的外部因素包括定位为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的上海自贸区和以迪斯尼乐园为核心的浦东国际旅游区的建设,上海航空枢纽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向着国际大型航空复合枢纽迈进。在这一背景下,上海机场边检机关如何认识大型空港口岸出入境活动变化态势,把握边检工作特点,始终确保口岸安全畅通和确保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是机场边检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和任务。
上海航空枢纽港的建设是一个人流、物流、资金流不断汇聚的过程。伴随着上海航空枢纽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出入境政策的不断开放,中国公民出境和外国人入境渠道日益拓宽,上海空港口岸呈现出开放程度更高、功能更全、出入境活动更为频繁的局面,与此相伴,出入境人员活动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边检工作面临的管控形势也出现一些新特点。
1. 大型空港口岸航线网络的枢纽化,决定出入境人流呈现“大客流、高波峰”特点
根据上海航空枢纽建设“三步走”战略计划:2008年浦东机场二期工程设施全面投入运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6千万人次,年起降飞机达到49万架次;2015年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8千万人次。据有关资料显示,浦东口岸自开航以来出入境人流吞吐总量持续攀高,2009年至2013年五年间,以年平均10.6%的速度增长,而单日最多出入境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大型空港口岸航线网络的枢纽化,决定出入境人流呈现“大客流、高波峰”特点,并出现两方面变化:
一是内地居民出境游数量逐年递增,国际中转旅客数量增幅巨大。随着中国东方、吉祥等中国航空公司陆续开通或加开至大阪、巴黎、普吉岛等多条国际航线,外国航空公司(如阿联酋、北欧、斯里兰卡等)也纷纷开通了上海直飞航线,旅客出行更加便利。加之外国对我国公民签证政策进一步放宽等原因的综合作用,内地旅客出境游数量逐年递增。2014年,从浦东口岸出入的内地旅客超过千万人次,同比增加19.4%,2014年出入境内地人员数量所占比重最大,达到1290万人次,占出入境人员总数的52.4%。
浦东国际机场目前是内地拥有最多国际出入境旅客的空港口岸,坐落于东南亚至北美、东北亚至欧洲、大洋洲至欧洲等多条国际中转航线衔接点上,拥有发展国际中转市场的先天优势。围绕建设浦东国际机场航空枢纽战略,在联检单位、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共同努力下,浦东机场的中转业务发展迅猛。随着国家简化过境边检手续的政策实施,浦东国际机场国际中转旅客数量呈直线上升态势。2012年3月15日起在浦东机场正式试行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政策,至2012年底,共为此类旅客办理手续24.1万人次,比2011年同期直接过境旅客人数增长158.5%,2013年共办理41.5万人次,日平均办理超过一千人次,同比增加40.1%。2014年,单日最高数更是达到1502人次,自2013年1月1日起上海口岸施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浦东口岸为13543名外籍旅客提供了72小时过境服务手续。
简化过境旅客手续业务的开展方便了国际中转旅客,使浦东国际机场的国际中转流程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流程的简化和MCT(最短衔接时间)的缩短使得浦东机场亚太航空枢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稳固和提升。今后,随着浦东机场国际航线网络结构的进一步完善,过境旅客的范围还将逐步扩大。
二是出入境人流呈现波浪状态势,单日人流随航班波出现高峰,年出入境人流高峰受节日影响。随着浦东国际机场基地航空公司实力逐步增强,枢纽型航线网络布局已基本成型,为了吸引更多的中转旅客,实现最大化潜在的收益,航空公司在航班时刻安排上尽可能将进出枢纽港的航班集中在一定时间段内,因此,会在一天内形成一个或几个波峰。正是由于波峰的存在,客观上加重了边检机关应对出入境人流的压力。目前,浦东国际机场已经形成全天早、中、晚“三进三出”的国际标准航班波。随机抽取2014年9月5日浦东国际机场入境航班和旅客流量分析,两个航站楼入境航班均有3个高峰,T1最高峰出现在下午3点到6点,平均每小时旅客1354人次,其余是上午8点至10点、晚上8点至12点,平均每小时旅客均为600人次左右;T2最高峰出现在其下午2点到6点,平均每小时旅客2254人次,其余是上午7点至10点平均每小时旅客1200人次,晚上6点至8点,平均每小时旅客1485人次。
此外,从全年这一时间轴上看,出入境人流高峰期呈现波浪式状态。出入境旅客总量受假日经济影响,人流初期的波谷会随着国内各类假日来临而迅速攀升至波峰,再逐渐回复至平稳状态。据2014年数据显示,在7月到8月的暑期学生出入境高峰期间,上海浦东机场口岸出入境旅客人数达到415万人次,占整个上海口岸的80%以上。
总之,准确把握“大客流、高波峰”这两个特点,是上海机场边检工作应对大型空港口岸发展,提高客流高峰的应对能力和用警效益,破解口岸通道数量和警力不足等难题的有效途径。
2. 大型空港口岸地位的国际化,使管控形势出现新变化
随着浦东国际机场枢纽港建设的发展,浦东口岸将进一步国际化,浦东国际机场也必将成为各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来沪出席会议,大量境外游客入出中国国境和中转的重要通道。同时,上海作为国际商务目的地城市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各类重大国际会议、赛事和展会活动接踵而至。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上海共举办各类展会793个,较2012年增长20.8%,位列世界排名第24位。
各类大型国际会议的聚焦效应,必然会被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所利用,成为对我国实施“逢会必闹、逢节必扰”策略的可乘之机。与此相伴,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民族、宗教和新疆、西藏、台湾、香港等问题,对我进行长期渗透破坏活动不会改变,境外宗教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渗透活动会加剧,据资料显示,“东突”恐怖组织、“藏独”激进组织和国际恐怖组织早把上海列为在中国境内发动暴力恐怖袭击的重点目标之一。例如,2014 年10月,上海机场边检站查获一名企图改变姓名和改换证件的性质为国际恐怖分子的外籍不准入境人员。由于浦东国际机场国际航线众多,中转方便,所以,恐怖分子很容易把浦东国际机场作为潜入潜出的重要通道。一些重大经济、刑事犯罪嫌疑人作案后也企图通过浦东国际机场逃往境外逃避打击。以2010年举办的世博会为例,上海机场边检站查获边控对象近三千人次,同比大幅增加56.0%。2014年,上海机场边检站查获边控对象1千人次(其中重控对象过半),查获网追对象百人次,大幅增长。
3. 大型空港口岸国际中转的便利化,引发新型非法出入境案件层出不穷
非法出入境活动是一种跨国性质的违法活动,严重地影响出入境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浦东国际机场作为出入境的一个重要口岸,既是旅客正常出入境的通道,也是非法出入境活动频发的场所。一些偷渡集团也利用上海航空枢纽的特点加紧活动,2014年,上海机场边检站共查获、审理非法出入境案件两百起,同比增长6%。从已查获非法出入境案件来看,外国公民非法出入境案件数量明显上升,偷渡手法也从以往惯用的揭换相片冒名顶替等转向中转迂回偷渡、通过非法打印或从第三方中介手中购买伪假电子签证的方式和以正当理由直接出境到达目的国后逾期不归等这些更加具有隐蔽性的偷渡方式转变。
随着浦东国际机场中转过境航线数量的增加,中转过境,特别是24小时免检过境逐渐成为偷渡集团瞄准的新载体和侵犯领域。浦东国际机场对于持有联程客票、24小时内转乘其它国际航班且不出口岸限定区域的过境旅客提供直接过境免办边检手续的便利,旅客办理过境手续全部由航空公司中转柜台完成。由于航空公司人员在人像比对和伪假证件识别等专业知识上的缺乏,决定了航空公司对直接过境免办边检手续的旅客缺少管控能力。正因如此,上海机场边检站加大了对利用过境免签政策实施非法出入境活动的打击力度。据数据显示,2014年一年间,共查获了利用中转免签过境偷渡的案件达到二十几起。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中国公民实行免签、落地签、电子签证政策,但是,在国外宽松的签证政策给我国公民出境带来便利的同时,无形中也为偷渡客打开了方便之门。涉案人员开始尝试通过非法打印或从第三方中介手中购买伪假电子签证的方式,骗过边防检查从而达到非法出境的目的。据统计,上海浦东机场口岸2013年1月至12月初,此类案件为零,而2013年12月至2014年底此类案件已达十余起。
总之,随着上海航空枢纽港的建设发展,出入境人员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管控形势也呈现一些新特点,这对机场边检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自1999年浦东国际机场建成启用以来,上海机场边检机关已累计检查入出境人员2.07亿人次、入出境航班149万余架次,其中验放入出境人员数量连续11年居全国空港口岸之首。其间,在上海加快推进实现“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机场边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应对挑战,结合大口岸、大队伍、大勤务的工作特点,通过创新管理工作机制,圆满完成了各项边检工作任务,确保了浦东大型空港口岸安全畅通,为未来上海机场边检机关应对航空枢纽建设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 以“动态灵活勤务机制”为核心,积极应对大型空港口岸“大客流、高波峰”的服务需求
在目前口岸通道数量和警力有限的情况下,只有科学合理配置警力,才有利于更好地提升队伍战斗力,也才能创造出应对“大客流、高波峰”的大型空港口岸的科学勤务机制。近年来,上海机场边检机关立足自身,在增强勤务的科学性、严密性上下功夫。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利用旅客流量预测、机场航班动态显示(IQS)和API预检预录系统组合研判航班、客流高峰,创新以“大勤务、小单元、短周期”为内容的“动态灵活勤务机制”,发挥警力资源的最大使用效能,实现了旅客通关速度的大飞跃。
一是逐步完善大勤务工作体制,全面推进“动态灵活勤务机制”的科学化建设。大勤务模式是通过打破出入境界限、打破科队建制,最大限度盘活警力的一种勤务方式。目前,上海机场边检机关能有效利用出入境错峰特点,充分发挥双章检查员优势,合理配置执勤区域警力,已经实现了由“两个队各管一摊”到“一个队出入统筹”的大勤务机制的实质转变。二是以小单元勤务模式为突破口,建立反应灵敏,快速调配的“动态灵活勤务机制”。2011年上海机场边检机关在分析出入境人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小单元勤务模式,明确由四至六名民警为一个执勤小组,每名民警都有双章,既可办理出境手续,又可检查入境旅客,受当日值班科队长统一调配。值班科队长利用视频监控电脑观察候机楼内出入境执勤点的客流情况,随时指令某个执勤小组从某执勤点撤出支援另一执勤点,不受出境入境种类限制。这种勤务工作模式是确保大勤务机制运行的基本前提。三是以“短周期”勤务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动态灵活勤务机制”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用警效益。短周期模式是指尽可能缩短连续工作周期和岗位转换周期,提高勤务运作可持续性的一种勤务安排。目前,上海机场边检站采取(8+16)做一休二的短周期工作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行大大缩短了民警连续工作周期,进而提高了民警单位时间内的执勤效率和服务质量。四是以复合岗位培训为基础,全力保障“动态灵活勤务机制”运行。复合岗位培训机制是指以出入境双岗业务培训为基础,以办证技能培训为主要突破口,以业务专家人才库为资源,以双岗等级检查员晋升培训考试为门槛的培训机制。通过这一机制的运行,上海机场边检站双章检查员素质日益提高,复合型能力逐渐增强,有力保障了“动态灵活勤务机制”的运行。
上海机场边检站通过“动态灵活勤务机制”的运行,在入出境人流高峰时段实现了相互支援,初步实现了“入出境一盘棋”的大勤务运作模式,用警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勤务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单位时间段警力减少近百分之三十的情况下,仍能有效确保实现98%的旅客20分钟内通关的承诺,并成功经受单日出入境流量历史新高纪录超过九万人次的极端高峰考验。在2013年的ACI测评中,上海机场边检站各项指标均跻身全球机场旅客满意度测评前4名,其中“边检护照检查等候时间”在第三季度首次上升至全球第一,取得新突破。
2. 以“专业基础工作机制”为基石,全力构筑大型空港口岸管控防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边检专业基础工作的强弱是边检工作水平高低的直接体现。作为国门第一道防线,上海机场边检站始终把加强以“入出境人员人证对照、证件资料录入、伪假证件识别、形态辨别和报警甄别等重点环节”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同时,自主研发“72小时过境免签逾期人员查询系统”、“伪假证件考核软件”、“专包机人员重复录入查询系统”、“出入境旅客注销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地区人员中英姓名转化软件”、 “旅客资料检中录入核对软件”等与基础工作密切相关的应用软件,这些应用软件的运行大大减轻了一线检查员的工作压力和强度,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口岸查控查堵能力。
在此基础上,边检机关加大科技投入,安装启用外国被盗签证查询系统,照片查控、人像比对系统,建立单机版电脑与梅沙系统重要人员信息提示功能相结合的非在控重点人员资料库,通过运用配备全息3D人身检查仪、爆炸物探测仪等世界安保一流装备,加强重点人员人身、行李物品检查,严密查控查堵,有效提高了对重点人员发现、查获、处置能力和对重大案件隐藏线索的发现能力。
目前,上海机场边检机关狠抓各项管控措施的落实,已经制定了以执勤监控日报制度、执勤工作分析与执勤质量谈话制度和民警岗前执勤质量手机短信提醒制度为内容的专业基础工作监督核查机制,并在实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专业基础工作机制”和“科技运作机制”的有效配合下,口岸查控查堵能力有效提升,有效消除了口岸管控隐患。
3. 以“信息分析工作机制”为重点,全力构筑大型空港口岸反偷渡群防网络
大力加强边检信息化建设,倡导信息主导警务模式,是应对大型空港口岸发展的必然趋势。上海机场边检机关充分发挥信息主导作用,构建了以梅沙网络为主要平台,以勤务指挥中心为中枢的站信息预警网络。各级业务主导部门把信息工作作为边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加强口岸收集信息手段的建设,扩大信息线索来源,建立触角广泛、反应灵敏的边检信息网络。在此基础上,还加强与航空公司、地方公安机关、国外移民机构、驻华使领馆的信息互通,完善与德国联邦警察局慕尼黑机场分局、香港入境事务处的协作机制,进一步增强打击非法出入境活动合力,形成大型空港口岸反偷渡群防网络。
另外,在“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信息网络运行原则指导下,上海机场边检机关围绕入境前置检查、重点航班检查、可疑人员检查、生物特征核查等重点环节,开展了浦东国际机场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边检手续反偷渡工作。偷渡活动重点专项打击工作有效消除了口岸管控隐患,维护了口岸的出入境秩序。
通过几年的努力,上海机场边检机关应对航空枢纽建设已经探索出了一套适应目前口岸发展需要的工作机制,勤务科学化水平、基层基础建设、队伍业务建设和社会反响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要适应上海枢纽港建设的步伐,进入世界先进、跻身国际一流,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当前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移民机关一直采取“重入境、轻出境”的“简化查验”模式(即对本国公民实施出国境检查时,并不查验前往国签证),而我国对中国公民出境的查验模式与之相反,还是采取查验其前往国签证的检查方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中国内地居民的出境游数量逐年递增,甚至达到出入境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伴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我国目前的这种查验模式已经影响到大型空港口岸实现“大通关”这一目标的要求。这是因为境外签发的签证种类繁多,缺乏统一标准,很多国家签证没有权威样本或更新不及时。同时,世界各国的签证政策随时都在变化,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很难及时、准确掌握各国的签证信息。特别是未建交国家,不愿向我国提供签证资料的防伪信息,边检工作人员对相关签证实施查验缺乏参照标准,查验难度较大。正因如此,我国目前的这种查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成本,降低了通关速度,与提高边检服务水平工作“提高通关效率、减少通关时间”的主旨相悖。
二是行政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运用缺乏应用性规范的衔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不准入境的,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可以不说明理由”,赋予了边检机关是否准许外国旅客入境的自由裁量权,强化了对外国人入境管控的力度。根据国际法,是否准予外国人入境属于一国主权范围内的权力,而非国际法上的义务,国家可以自主决定,并不必说明理由,不少发达国家均有类似规定和做法。如美国对外国人在口岸被拒绝入境可以不说明理由。但在我国出入境管理工作中,出入境管理法中关于自由裁量权仅有原则性规定但无合理性、应用性的具体规定,使得边检机关“不会用”。另外,使用自由裁量权的过程,由于缺乏客观、适度的操作规范,极易造成边检机关与旅客产生各种纠纷,使得边检机关“不敢用”。正因如此,现实中,边检机关对外国人的入境审查(包括过境审查)主要是一种形式检查,即旅客只要满足入境或过境条件,且不属于不准入境人员,边检机关就应为其办理入境或过境手续,准许其入境或过境。随着浦东国际机场这一大型空港口岸的入境、过境旅客数量迅速增长,外国人“三非”问题、涉暴问题越来越突出,自由裁量权的“不敢用、不会用”已经成为入境、过境旅客审查的严重桎梏。
三是新型查验模式的检查手段受到配套检验系统不完善等因素制约。随着国家简化出入境手续政策的出台(如24、72小时过境免签和24小时过境免检)和国外新型签证政策(如电子签证、落地签)的推行,传统的“查护照、验签证、辨真伪”的查验模式的可行空间逐渐缩小,而“查验护照、核对行程”的新型模式正在成为查验方式发展的主流趋势。但由于浦东机场尚未建立口岸信息共享平台,旅客订票信息、中转航班信息、签发签证信息没有被整合,信息难以共享开放,所以,与新型查验模式配套的电子审查方式也受到制约,难以实行。以过境和电子签为例,边检机关梅沙查验系统并无匹配的电子签证和旅客行程查询平台,对旅客实际行程的查询需要间接通过航空公司予以确认,查验操作程序非常繁琐,随之带来了诸如“鉴定难”、“验放慢”等一系列问题,从浦东机场口岸执勤现场的调查发现,无论是对持用电子签证或落地签出境旅客的验放速度,还是对持用电子行程单要求过境旅客的验放速度,都比对持用签证的旅客验放速度要慢近一倍之多。
四是相对于大型空港口岸的验放规模,查验工作的信息化、科技化程度还存在差距。目前,高科技查验手段在西方国家的出入境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澳大利亚各出入境口岸和驻外机构均可通过计算机终端,在2至3秒内调阅不准入境人员以及所有出入境人员的证件、签证和出入境时间、事由等详细数据资料。每一名赴澳的外国人在人员到澳之前,其持用证件、签证乃至航班座位等情况信息都已进入澳移民部有关信息系统,并多次与“黑名单”等系统进行了比对。澳大利亚移民部还在新加坡、香港、巴黎等多个主要的国际机场派驻了联络人,负责向所在地航空公司提供拟乘飞机到澳大利亚的人员中哪些人持有合法签证可以登机的信息。澳大利亚移民机关的信息查验系统一方面确保了出入境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与之相比较,上海机场边检机关在信息化建设、科技应用边检工作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自助通关这样的自动化信息查验系统是未来口岸查验方式的发展方向,很多国外发达国家移民局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基于面像识别技术的自助通关通道。浦东国际机场作为全国空港第一口岸,理应在自助通关系统建设上有所突破。但是,目前浦东国际机场的自助通关系统仅限于在中国港澳居民这一很小范围内使用。随着中国电子护照和卡式内地居民往来港澳通行证的签发,无论从提升通关效率、优化通关环境的角度,还是从节省警力、提高工作效能的角度来讲,加快边检信息化、科技化建设,实现中国内地居民出入境的自助通关应该是大型空港口岸努力的方向。
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空港口岸特点,把握大型空港口岸发展趋势,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在实现与枢纽口岸发展同步的同时,紧跟世界发达国家的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发展步伐,为争创一流机场边检工作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 加快新型查验模式下配套政策法规的跟进,提升大型空港口岸边检工作法制化水平
一是借鉴国外移民机关“重入境、轻出境”的“简化查验”模式,修订中国公民出境查验政策规定,逐步放宽查验中国公民前往国签证制度。二是可以借鉴国外边检机关在自由裁量权方面的经验做法,总结制定出自由裁量权应用细则,对不准入境、不准出境的法定情形进行更加清晰、明确、具体的界定,出台明确的、可操作的规范性文件。三是可以通过修订《边防检查条例》明确关于新型查验模式(如电子签证、落地签、24过境免办边检手续等一系列新型查验模式)的查验程序要求。四是可以建议市政府牵头,对口岸内各部门的配合、资源共享、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合作机制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明确的操作性、指导性意见。
2. 构建“民警复合岗位等级管理机制”,加强适合大型空港口岸发展的专业化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民警复合岗位等级管理制度。随着提高边检服务水平工作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检查员岗位划分方式(入境、出境、机组、接机、核查、证件鉴别等岗位划分种类)容易造成民警能力培养单一化,各岗位民警衔接不畅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大客流、高波峰”的大型空港口岸对于边检队伍建设专业化的要求。为实现对民警队伍科学化管理,增强民警对复合岗位能力培养的进取心和事业心,加强边检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应该建立民警复合岗位等级管理制度。等级评定以民警掌握复合岗位的数量和质量为主要考评依据,将民警复合岗位等级设定为若干等,并详细规定各等级民警的基本条件和晋升、降级情节以及相关责、权、利。二是建立复合岗位专业培训机制。以民警复合岗位专业培训为主导,全面规范各岗位工作,把复合岗位教育培训作为专业化队伍建设的载体和手段,逐步形成以岗位基本规范训练为基础,以复合岗位专业培训为主要突破口,以兼职教官和专家人才库为资源,以民警复合岗位等级晋升培训考试为门槛的专业培训体系。
3. 完善“查验手段技术应用机制”,打造适合大型空港口岸发展的信息化查验方式
一是要大力推进自助通关系统应用。扩大自助通关系统的使用场地和查验范围是上海机场边检机关应对航空枢纽建设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上海机场边检机关正筹划推进新建14条自助查验通道,并积极建议上级机关扩大自助通关对象使用范围,满足旅客便捷通关需求。二是要依托生物特征比对技术,提高出入境管控能力。人证对照是边检工作的核心环节,要不断完善指纹、人像等生物特征比对技术在实施人员查控、防范变换身份非法出入境以及建立旅客出入境档案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提升边检机关的主动发现能力、动态管控能力及行踪轨迹实时还原能力。三是要充分发挥API的预报预检功能,强化信息前置排查,同时,使用航空公司的旅客信息预报等系统进行预检分析和风险评估,提前完成入境审查。
4. 建立“口岸信息共享机制”,营造适合大型空港口岸发展的信息化执法环境
一是推进口岸信息平台的建立。信息的快速传递是航空枢纽港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大型空港口岸高速运转的保证。机场信息化的发展对缓解有限地面资源紧张状况、进一步简化查验流程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目前,浦东机场各个单位之间的电脑无法实施联网,信息不能快速传递和实现共享,各单位之间的协调基本靠一对一、点对点的交流,这大大影响了口岸工作效率。所以,建立口岸信息共享平台,缩短查验中间环节,提高通关效率,应该是边检机关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可以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料,为申请临时入境许可的旅客建立诚信档案,通过记录旅客身份背景资料、来华行程、入境时间、停留范围、出境路线以及在华期间有无违法犯罪记录等,对逾期居留、实际行程与申报不符等违反免签过境政策的旅客,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处理。通过诚信档案的建立,可以实现口岸情报资源共享,从而筑牢口岸管控防线。
大型空港口岸边检工作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实战中检验和不断发展。实践告诉我们,要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必须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口岸发展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以工作模式和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不断提高边检机关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实现边检工作发展的新突破。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750(2015)05-0060-(09)
DOI:10.13643/j.cnki.issn1008-5750.2015.05.007
收稿日期:2014-12-27责任编辑:何银松
作者简介:葛丹丹,女,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办公室副主任;吕欣,女,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机场边检站检查四队副分队长。
Ponder over What Countermeasures Frontier Inspection Agencies Should Take to Deal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viation Hubs
Ge Dandan, Lv Xin
(Shanghai Entry-Exit Frontier Inspection Station, Shanghai 201105, China)
Abstract:Entry-exit frontier inspection agencies as national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departments stationed in ports which open to outside world have important obligations to offer safe,convenient and fast exit and entry services to tourists, transports and crews and to protect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security. Frontier inspection agencies in airports should have good understanding of dynamic changes and trends in large ports and airpor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inspection work so as to ensure the smooth fl ow of these areas,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Key Words:Frontier Inspection Agency; Aviation Hub; 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