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荣晋
(三晋文化研究会,太原030071)
丰子恺的漫画《护生画集》,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赵朴初称它是“近代佛教艺术的佳构”[1]丰一吟.护生画集(再版前言).新星出版社,2012.。
这部画集的问世,缘自一段传奇的合作。世称“情僧”的弘一大师是丰子恺早年的图画音乐老师,又是丰子恺皈依佛门的领路人。1928年,为庆贺弘一大师五十岁生日,由丰子恺作画、弘一本人题字,二人合作完成了字画各50幅的《护生画集》;弘一大师六十岁时,二人又完成了字画各60幅的续集。画集问世后反响甚佳,弘一大师畅意期许今后每十年出一集,字与画数应符寿数,直至百岁时完成字画各100幅的第六集。然而,1942年大师圆寂。此后,作为弟子的丰子恺事死如事生,不负重托,绘画不止,于1973年如数完成了创作,并约请叶恭绰、朱幼兰、虞愚等名家代师题字,遂一了夙愿,“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2]丰子恺.护生画集(第三集序).新星出版社,2012.。
《护生画集》全六集,字与画共900幅。在四十六载的创作过程中,丰子恺历尽艰辛,主旨不渝。由于作者在社会动荡中颠沛流离,在战争摧残中避走各地,在运动洗礼中辗转城乡,作品必然地打上时代的烙印,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色彩。所有这些,都不断地完善着作品的主题和思想,丰富和拓展着作品的表现力。然而,在这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美术作品中,丰子恺是怎样反映他未曾涉足的山西的呢?他没有刻意反映地域,只是抱着“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3]马一浮.护生画集(第一集识语).新星出版社,2012.的思想,从各种诗书记载中选取素材,画出了山西历史上的许多人与事,突出了护爱心、戒杀生、除残忍、长慈悲的创作主题,令人或爱或恶,可歌可泣。
白居易是丰子恺选材最多的诗人,而且贯穿了《护生画集》创作始终。白居易(772—847),字乐天,《旧唐书》称其籍贯为“太原人”,《新唐书》称“其先盖太原人”。第一集,选取白诗《鸟》,创作出《暗杀(其二)》【一·一三】[1]【】内的数字表示该作所处集数及其序号,以下同。;选取白诗《放鱼》,创作出《幸福的同情》【一·四八】。第二集,选取白诗《观游鱼》,创作出《我来施食尔垂钩》【二·三】。第三集,选取白诗《禽虫十二章》之一,创作出《老羊羸瘦小羊肥》【三·一○】;选取白诗《慈乌夜啼》,创作出《鸡抚群雏争护母 猫生一子宛如娘》【三·二○】;选取白诗《放鱼》,创作出《施恩即望报吾非斯人徒》【三·三一】;选取白诗《鹦鹉》,创作出《思乡之歌》【三·四九】;选取白诗《戒杀》,创作出《倘使我是蟹》【三·五一】;选取白诗《禽虫十二章》之一,创作出《大丹一粒掷溪水禽鱼草木皆长生》【三·六九】。第五集,选取白诗《禽虫十二章》之一,创作出《黄口无饱期》【五·二○】。第六集,选取刘禹锡《鹤叹》诗序中的一段故事:在长江边,刘禹锡遇到从东南沿海归来的白居易,当时,白挈着一双小鹤,他们二人曾整日赏鹤驯鹤。第二年,刘到白在洛阳的宅中去探访,主人虽不在,而那双成长起来的鹤竟翩然而至,看到刘,鹤如故旧相逢,虽不能言,但却“徘徊俯仰,似含情顾慕填膺”地翔舞调态献殷勤。据此,丰子恺创作出《鹤识旧人》【六·二七】。
丰子恺如此多地从白诗中选材创作,首先,白居易平生号称“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2]白居易.与元九书.创作思想是“唯歌生民病”[3]白居易.《伤唐衢》诗.,“但伤民病痛”[4]白居易.《寄唐生》诗.,倡导并践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意在“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其二,白居易于儒学之外“栖心释梵,浪迹老庄”[5]旧唐书(卷一六六).中华书局,2000.,可谓儒佛道皆通之人,具有泛神论色彩。其三,在现实主义结合浪漫主义的创作中,白居易吸取和采用民歌艺术创新通俗诗歌,细腻生动,雅俗共赏。其四,白居易一生创作甚丰,存世的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多达3000首,具有很大的选材空间。这些都是有利于《护生画集》思想追求和艺术表现的因素。
《护生画集》中有题材近似或重复的字画,但对同一首诗进行多次图解,只发生在元好问身上。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名冠金元两代的诗坛巨擘。泰和五年(1205),15岁的元好问自陵川出太行赴并州科考,在汾水畔遇到捕猎大雁的人。捕猎者讲:“今天早晨捕得一只大雁,把它杀了。但它的脱网同伴在上空悲啼盘旋,不肯飞去,最终竟自投地而死。”元好问听罢,从捕猎者手中买下殒命的大雁,将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石为坟冢,命名“雁丘”,并写下了不朽的《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6]贺新辉辑注.元好问诗词集.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P636)。
丰子恺一画“雁丘”,是摘录《虞初新志》中的记载,以元好问的原诗句为题,创作了《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四·三八】;二画“雁丘”,是完整地书写《雁丘词》并序,创作了《只影向谁去》【五·一八】;三画“雁丘”,是摘书《梅磵诗话》中的记载,创作了《雁丘》【六·一六】。从1950年到1973年,丰子恺三画“雁丘”经历了不同的时代,证明元诗给画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也许还有读者要求的因素,因为该书创作到第四集以后,各方寄来的题材甚多[1]护生画集(第五集·序).新星出版社,2012.。这些画辅之以内容详略不一、书家不同的作品,相得益彰地再现了《雁丘词》的内涵,用不同的典籍记载向世人证明了元诗的魅力。
美善总是与丑恶相比较的,怜悯慈悲总是与冷酷残忍相伴随的,正如太原的汾河畔先有捕猎者的杀戮,才有元好问的垒丘赋诗一样。
《护生画集》有两幅取意一样的画,都是采自一段历史掌故:北宋时,宋真宗赵恒来汾阴(今山西万荣)祀后土,看到一只羊撞死在道边,惊愕地问左右,怎么出现了这种怪事。左右禀告:“今天司食的官员宰杀了一只羊羔,所以老羊就自杀了。”宋真宗听罢,心中惨然,从此不让屠羊羔。依此,丰子恺创作了《母羊自杀》【二·四○】和《羊殉亡羔》【六·一九】。这两幅画作虽取意相同,但创作时间相距三十多年。所配字书,前者为弘一大师,后者为朱幼兰,素材分别摘自《人谱》《同生录》两部书。
画到丑恶与残忍,最惊悚的莫过于发生在太原的一段公案,而且是在离“雁丘”不足十里的晋祠。说的是,太原城外晋祠开有一家著名的“鲈香馆”。此店所营名菜并非鱼,而是以特殊烹饪驴肉闻名遐迩。其烹调饮食方法是:选一头膘肥的驴,先以酒灌醉,继而对驴全身击打;将驴的四腿分别捆于四桩,头尾绑在同一根木棒上,使驴动弹不得;然后以百滚汤浇烫驴身,将毛刮尽;店家根据食客要求,以刀“凌迟”驴的部位肉上桌。直到食客吃到驴肉,大快朵颐了,驴尚未死绝。这个残忍无比的酒馆竟然这样开办了十多年,直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新来的山西巡抚巴延三才严令查禁,将馆主和为首食客或斩首、或充军,并勒石立碑,永远严禁这种“虐食”。
此事曾被各种正史野史所记载,流布过程中且被调盐加醋、花样翻新地渲染,可谓臭名昭著。晋人有耻,羞于言谈“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丰子恺的画作《酷刑》【四·七二】便是根据清人钱泳(字梅溪)的《履园丛话》创作而成。钱泳将此事收在其书的卷十七《残忍》部分,以“报应”为题记述。残忍与报应,指的就是虐杀生灵者该死。弘一大师一生怕写“刀”字[2]夏丏尊.护生画集(第二集·序一).新星出版社,2012.,然而,为谴责这种丑恶,丰子恺在《酷刑》中画出了利刃,实在是不得不为之也。
丰子恺擅从诗词文章、志怪传奇、野史笔记中取材绘画,而探讨史事真伪不属个中之意。因此,他向读者申明“请勿拘泥其事实”,他只想证明“古来人类爱护生灵之心,历历可见”[3]丰子恺.护生画集(第四集·跋).新星出版社,2012.。从下列两幅作品中,就能发现他不究底里的望文生意、主题先行的图解有时会别生异趣:
唐末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虞乡(今属山西永济)人,曾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晚年因世乱,退隐于中条山王官谷,自号知非子,写出了具有浓重道家色彩的艺术论《二十四诗品》,最讲究诗的“味外之旨”“象外之象”[1]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他的“翠衿红嘴便知机,久避重罗稳处飞。只为从来偏护惜,窗前今贺主人归。”(《喜山鹊初归》)典型地表达出他洞察时务,机智地躲避重重政治罗网后的侥幸心理,然而,这首诗在丰子恺笔下却画作了楚楚依人的《窗前好鸟似娇儿》【三·三九】。
北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曾官至尚书左仆射,编撰了《资治通鉴》,为相主政,废除王安石的新法,谥温国公。王安石使他在历史上落下了畏天、畏祖宗、畏人言,反对变法新政的保守者名声。丰子恺根据袁枚的《随园诗话》记载,将恰能体现司马光性格作风及执政理念的一句语录“草非碍足不芟”,最终画作了一簇《草不知名略似兰》的小盆栽【五·三一】。
在这里,丰子恺不顾诗里话外真伪,不分儒佛道,不管“味外之旨”“象外之象”的比喻或寓意,只取人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相互关爱,相得益彰地净化心灵、愉悦生活。在他的笔下,时间不分先后,人物没有贵贱,故事无论大小,简洁的画面倾斜关照的是生趣盎然的动植物,人却成了陪衬,突出的是众生平等:《报告火警》【四·三二】的创作是根据《虞初新志》卷十八的故事:五代时,上党人卢言有怜悯之心,收养了一条羸瘦将死的流浪狗。有一天,卢言醉眠不醒,恰邻家失火,流浪狗焦急地扑上床对着卢言的耳朵嗥吠,又口衔他的衣服扯拽。卢言惊起,火已燃其屋柱,遂偕狗冒着浓烟跑出去得以幸免——突出狗的义气。《犬豕同乳图》【五·三四】的创作是摘引《魏书》记载,太原人郭世俊家门雍睦,七世同堂,家庭和谐到以至其所饲养的猪狗同乳,连树上的乌鹊也同巢,时人以为这是义感共振的效果——突出犬豕的温情。《知更雀》【六·三三】的创作取自《开元遗事》,唐宰相、稷山人裴耀卿(681—743)勤于王事,常是夜看案牍,昼决狱讼,曾养一鸟,此鸟擅知更会报时,每夜至初更时有声,至五更则鸣急,裴耀卿遂将之命名为“知更雀”——突出雀的知性。
《护生画集》中反映有关山西人与事的字画各22幅,虽不及全书的廿分之一,但是,这样几组书画足以反映出丰子恺全部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方法。丰子恺的护生观要比他的佛教观宽广活泛得多,针对画集中劝人食素又劝人勿折花草的“自相矛盾”,他着重指摘“残杀动植物这种举动,足以养成人的残忍心,而把这残忍心移用于同类的人”[2]丰子恺.护生画集(第三集序).新星出版社,2012.。强调护生的目的实是为人生,即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从这一点看,《护生画集》是一部不囿于宗教见识的劝善书,它以通俗柔美之情调,令读者生凄凉悲悯之感想,对于今天有志于生态文明建设、拯救道德完善品行的人们,历历可见的人与犬豕共舞、诗与乌鹊齐飞,“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3]礼记·中庸.,当然会激发感动与共鸣——作者期冀的正是万类生灵竞自由的大关爱大欢乐。
附:原画所配题写内容(按画序):
【一·四八】幸福的同情 香饵见来须闭口,大江归去好藏身。盘涡峻激多倾险,莫学长鲸拟害人。(唐白居易放鱼诗)
【二·三】我来施食尔垂钩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唐白居易诗《禽虫十二章》之一)
【二·四○】母羊自杀 宋真宗祀汾阴日,见一羊自触道左,怪问之。对曰:“今日尚食杀其羔,故尔如此。”真宗闻之惨然,自是不杀羊羔。(《人谱》尚食者,司食官名。)
【三·一○】老羊羸瘦小羊肥 兽中刀枪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羔羊口在缘何事,暗死屠门无一声?(唐白居易诗《禽虫十二章》之一)
【三·二○】鸡抚群雏争护母 猫生一子宛如娘(吹万楼句)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唐白居易《慈乌夜啼》诗)
【三·三一】施恩即望报 吾非斯人徒 晓日提竹篮,家人买春蔬。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无声但呀呀,以气相呴濡。倾篮泻地下,泼剌长尺余。岂无刀几忧,坐见蝼蚁图。脱泉虽已久,得水犹可苏。放之小池中,且用救干枯。水小池狭窄,动尾触四隅。一时幸苟活,久远将何如?怜其不得所,移放于南湖。南湖连西江,好去勿踟蹰。施恩即望报,吾非斯人徒。不须泥沙底,辛苦觅明珠。(唐白居易《放鱼》诗)
【三·三九】窗前好鸟似娇儿 翠衿红嘴便知机,久避重罗稳处飞。只为从来偏护惜,窗前今贺主人归。唐(司空图《喜山鹊初归》诗)
( ) 3. Betty is a new student in our class. We know _______ about her except her name.
【三·四九】思乡之歌 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谁能拆笼破,从放快飞鸣。(唐白居易《鹦鹉》诗)
【三·五一】倘使我是蟹 世间水陆与灵空,总属皇天怀抱中。试今设身游釜甑,方知弱骨受惊忡。(唐白居易《戒杀》诗)
【三·六九】大丹一粒掷溪水 禽鱼草木皆长生 好生之德本乎天,物物贪生乐白全。我要长年千岁祝,不教物命一朝延。(唐白居易诗《禽虫十二章》之一)
【四·三二】报告火警 上党人卢言,尝见一犬羸瘦将死,悯而收养。一日醉寝,而邻火发。犬忙迫,乃上床,于言首嗥吠,又衔衣拽之。言惊起,火已爇其屋柱。突烟而出,始得免。(《虞初新志》)
【四·三八】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词句) 元裕之好问,于金泰和乙丑,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捕得二雁,一死,一脱网去。其脱网者,空中盘旋哀鸣,亦投地死。裕之遂以金赎得二雁,瘗汾水旁。垒石为识,号曰“雁丘”。(《虞初新志》)
【四·七二】酷刑 山西省城外有晋祠地方,有酒馆,所烹驴肉最香美,远近闻名,群呼曰“鲈香馆”,盖借鲈为驴也。其法以草驴一头,养得极肥,先醉以酒,满身排打。欲割其肉,先钉四桩,将足捆住,而以木一根横于背,系其头尾,使不得动。初以百滚汤沃其身,将毛刮尽,再以快刀零割。要食前后腿,或肚当,或背脊,或头尾肉,各随客便。当客下箸时,其驴尚未死绝也。至乾隆辛丑年,长白巴公延三为山西方伯,将为首者论斩,其余俱边远充军,勒石永禁。(《梅溪丛话》)
【五·一八】只影向谁去 元好问云:“太和五年乙丑岁,予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五·二○】黄口无饱期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嘴爪虽欲弊,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慈母念,今日尔应知。(唐白居易诗)
【五·三一】草不知名略似兰 尹似村《小园绝句》云:“春草自来芟不尽,与花无碍不妨多。”深得司马温公所云“草非碍足不芟”包容气象。(见《随园诗话》)
【五·三四】犬豕同乳图 郭世俊,太原人,家门雍睦,七世同居。犬豕同乳,乌鹊同巢。时人以为义感之应。(见《魏书》)
【六·一六】雁丘 元裕之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获一雁杀之。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因葬之,号曰“雁丘”。(《梅磵诗话》)
【六·一九】羊殉亡羔 宋真宗祀汾阴日,见一羊自掷道左。怪问之,左右对曰:“今日尚食杀其羔。”真宗不乐,自是不杀羊羔。(《同生录》)
【六·二七】鹤识旧人 唐刘禹锡诗序云:“友人白乐天,去年罢吴郡,挈双鹤雏以归。予相遇于扬子津,阅玩终日,翔舞调态,一符相书,信华亭尤物也。今年春,乐天为秘书监,不以鹤随,置之洛阳第。一旦,予入门问讯其家人,鹤轩然来睨,如旧相识。徘徊俯仰,似含情顾慕填膺,而不能言者。回作《鹤叹》,以赠乐天。”(《唐诗金粉》)
【六·三三】知更雀 裴耀卿勤于王政,夜看案牍,昼决狱讼。尝养一雀,每夜至初更时有声,至五更则鸣急。耀卿呼为“知更雀”。(《开元遗事》)
图说: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浙江嘉兴人。
弘一大师(1880—1942),原名李叔同,中国音乐家、美术教育家。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图画音乐教师,后出家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护生画集》全套共六册。由丰子恺先生作画;第一、二集的文字为弘一法师题写,第三集为叶恭绰撰写、朱幼兰题写了第四和第六集、虞愚书写第五集。《护生画集》创作过程前后相继长达四十六年,是佛教界、文艺界诸位先贤大师合作的结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