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恐怖主义中的“伊斯兰国”
马国春,曹 君
(北京警察学院, 北京 102202)
摘 要:从传播的社会政治维度来看,以推特和脸谱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不仅能点燃“阿拉伯之春”,而且也能将网络恐怖主义推向新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兴起正是一次恐怖主义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全新生长,代表网络恐怖主义的一种最新趋向。由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所反映的网络恐怖主义最新发展变化,为我国应对网络恐怖主义提供了诸多启示,再一次证明遏制恐怖主义离不开有效的全球治理。
关键词:伊斯兰国;网络恐怖主义;新兴媒体;网络攻击
责任编辑:何银松
正如一名美国反恐专家曾说过的那样,拉登的武器是枪支弹药,他后代的武器很可能会变为鼠标键盘。2011年以来以推特和脸谱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点燃了引发西亚北非政治大变局的“阿拉伯之春”。然而当人们还在惊叹网络特别是新媒体的神奇力量时,网络恐怖主义却已经走入人们的视野。最近两三年中,网络恐怖主义在伊斯兰国恐怖组织中无疑表现得最为明显。网络恐怖主义中的“伊斯兰国”,正以“利用西方反西方”的面目使网络日益越出其最初的工具范畴,成为影响全球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动因。
“网络恐怖主义”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加州情报与安全研究所的研究员巴里科林在1997年提出,其将网络恐怖主义描述为“网络与恐怖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西方对网络恐怖主义进行明确定义始于2000年英国颁布《反恐怖主义法》,其将网络恐怖主义界定为“对政府或社会利益构成影响和危害的黑客活动”。美国“9·11”事件后,网络恐怖主义一词频繁出现在西方话语体系。虽然如此,西方就“网络恐怖主义”的定义并未形成共识,普遍的理解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政府部门的界定,如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对于网络恐怖主义的官方定义:非政府组织出于一定政治动机,所策划的对网络信息系统、电脑程序和信息数据的攻击,使目标遭受巨大的损失。另一类是学术界的定义,如美国著名反恐专家多诺茜·邓宁认为,网络恐怖主义就是“为了实现政治或社会目的,针对计算机、网络和存储起来的信息非法实施攻击或威胁要实施攻击,以恐吓或要挟政府或民众”。①杨隽、梅建明在其《恐怖主义概论》中认为,事实上西方对“网络恐怖主义”并没有一致的概念界定。政府机构和学界对其界定的区别比较小,实际上基本都认可网络攻击说。参考《恐怖主义概论》,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201页。
但不管何种界定,就西方社会普遍而言,网络恐怖主义离不开对计算机的直接攻击。根据西方定义,很多网络恐怖行为都无法包含在网络恐怖主义内,包括我国新疆境内外恐怖分子通过网络传播暴恐音视频等,因其不属于网络攻击行为而无法予以认定。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长程琳认为,西方对网络恐怖主义的模糊界定实际上是方便其自由裁量,因而建议中国明确界定网络恐怖主义。参考新京报报道《程琳:呼吁明确定义网络恐怖主义》。西方对网络恐怖主义的定义显然不能为我国所接受。我们虽然无法给网络恐怖主义下明确定义,但就我国而言,对网络恐怖主义起码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把网络作为信息媒介加以利用的恐怖主义,另一种是把网络作为攻击对象的恐怖主义。较有参考价值的定义是:非政府组织或个人,基于一定的政治动机,有预谋地利用网络,或以网络为攻击目标进行的恐怖活动,旨在破坏目标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安全,制造舆论和社会恐慌,是恐怖主义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恐怖主义形式。③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课题组.网络恐怖主义发展趋势及其打击防范对策[J].公安研究,2010年第9期。
根据上述理解,我们认为网络恐怖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在Web1.0时代主要依托专门网站的恐怖信息传播及小规模的黑客攻击。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30个被美国冠以恐怖主义的组织中,有一半拥有自己的网页。如基地组织就曾先后成立官方网站al-Neda(阿拉伯语,意为“召唤”) “先知的利剑”等,以向互联网上的支持者布道,同时还有负责制作网络宣传品的“队伍”、“云彩”、“媒体委员会”以及“圣战之音”所谓的四大媒体中心。④唐岚.恐怖组织“圣战”新战场[J].世界知识,2009年第4期。在这一阶段,网络恐怖攻击来源于具有恐怖主义倾向的个别黑客,组织规模和行动策划都不成熟。第二阶段是Web2.0条件下依托社交媒体的网络恐怖传播和较广泛的网络攻击。在这一阶段,信息由单向发布转为互动式传播,推特、脸谱等社交网站以及聊天室、交互式论坛等新媒体不仅能让恐怖组织发布信息,更能让受众参与整个过程,交流自己的感受或分享经验。网络恐怖分子开始形成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具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并且在网络攻击技术和能力上大有提高。第三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发展,恐怖分子利用网络传播恐怖意识形态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网络恐怖攻击也开始进入综合协调阶段,恐怖分子具有专门的网络技术力量和先进的黑客技术,网络恐怖主义与网下恐怖主义实现了更深和更广的结合。⑤关于网络恐怖主义的发展历程,理论界尚有一定的争议,但无疑网络恐怖主义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紧密联系,本文以互联网技术发展历程来区分网络恐怖主义发展阶段,属一家之言。
目前,全球网络恐怖主义正处在从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演变过程中。正如美国学者埃瑟·戴森在《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一书中曾经预言的那样,互联网2.0的发展将导致恐怖主义团体和江湖巨骗获得新的工具,肆意制造谣言或恶意中伤。①参考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不幸的是,这些预言在“伊斯兰国”网络恐怖活动中都得到了体现,“伊斯兰国”恐怖主义也同样过渡到2.0版本,并向层次更高的网络恐怖主义过渡。
“伊斯兰国”(The Islamic State),一个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恐怖组织,近两年来因其扩张迅速、行为残暴而成为继基地组织之后最受世人关注的恐怖组织。②2014年6月29日,该恐怖组织领袖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宣布建立一个“宗教国家”,其自称为哈里发,并自行将“政权”更名为伊斯兰国(IS)。此前该组织改名为“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al-Sham",简称ISIS),也被称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the Levant",简称ISIL)。与其他传统恐怖组织相比,“伊斯兰国”具有鲜明特点,如极度狂热、组织严密等,作为伊斯兰逊尼派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被反什叶派的逊尼派极端思想所主导,不惜对其他教派进行清洗以建立一个“纯净”的逊尼派国度。该组织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善于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壮大自己,其中尤为重视网络技术手段。“伊斯兰国”依托最新网络技术手段,既把网络作为宣传自身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的工具,以制造恐怖氛围、招募人员和募集资金,同时也将网络作为其恐怖攻击的重要目标。网络恐怖主义与线下现实恐怖袭击紧密配合,“伊斯兰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迅速崛起。
首先,依托网络宣传恐怖信息。当前,“伊斯兰国”网络恐怖主义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其对西方社交媒体的广泛利用。自“9.11”事件后,很多恐怖组织运营的网站被各国情报及执法部门列为目标进行打击,迫使其寻找新的网络传播替代方式。以推特、脸谱为代表的新媒体之所以能受到恐怖组织青睐,原因有:一是受众广泛,传播迅速。社交媒体如推特和脸谱等,在西方受到年轻人普遍热捧,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恐怖组织使用社交媒体能快速扩大传播范围;二是社交媒体具有开放、自由、隐蔽等特点。恐怖组织运营的网站一旦被发现,很快就会被关闭,难以长期维持。而恐怖组织使用的社交媒体账号并不需要暴露详细信息,即使被关闭,也能随意注册新号,再次回归。
“伊斯兰国”的快速崛起与其善于利用新媒体进行恐怖主义宣传是分不开的。“伊斯兰国”网络恐怖主义宣传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注册大量社交媒体账号,大肆传播恐怖血腥图片视频等信息,制造社会恐慌。据悉,“伊斯兰国”仅在推特上就注册了上千个账号,其中既有其下属组织的,也有恐怖分子个人的。这些媒体账号大肆传播恐怖视频图片信息。2014年8月19日,“伊斯兰国”在推特、脸谱上大肆转发了美国记者詹姆斯·福利被斩首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此后,又有数名英国人质以这种方式被处决,其视频信息也被伊斯兰国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当然,在血腥之余伊斯兰国也善于抓住不同受众的心理,如传播一些“伊斯兰国”精美制作的所谓“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以及一些反应社会生活的“亲和”内容,以展示其在控制区域的“成就”。第二,“伊斯兰国”恐怖分子显然熟练掌握了复杂的新媒体技术。为增加关注度,“伊斯兰国”经常使用的策略就是运用标签功能,即符号#连接特定词条形成推特话题。在使用主题标签功能时,“伊斯兰国”可能会创建一些关键词的标签,对于这种标签主题下的讨论,进行跟踪和监测,以确定目标群体。为了进行有效的投放,“伊斯兰国”还会采取分众传播的手段,比如借用社交媒体现成的用户分组,来分析并锁定恐怖主义的受众群体,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宣传。“伊斯兰国”甚至还会开发新媒体客户端,其中最成功的是一个阿拉伯语的推特应用,名为“福音的黎明”(The Dawn of Glad Tidings),于2014年4月投入广泛使用。当用户下载它时,“伊斯兰国”会要求用户提供一定的个人信息来进行注册,一旦注册成功,这个应用就会推送信息到用户的账号,形成点对点的推送。
其次,利用网络进行人员勾联。“伊斯兰国”不仅把网络打造成为宣传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的平台,同时也将网络当作人员勾联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人员招募过程中依托网络进行通联。网络恐怖宣传能够聚集大量反社会和极端闲杂人员,并引诱大量缺乏自控力的青年,使组织成规模化扩大。除宣传外,“伊斯兰国”还有一套成熟的网络通联渠道。美国华盛顿智库组织“中东媒体研究所”执行总监史蒂夫·斯塔林斯基认为,“伊斯兰国”投放大量资源研发加密技术,已研发出一套独有软件,保护成员之间通讯免被西方情报机构窃听。①“伊斯兰国”欲打造“黑客帝国”发动网攻[N].深圳特区报,2014-09-13.如一个名为“Asrar-al- Ghurubaa”(陌生人的秘密)的加密程序就曾被“伊斯兰国”恐怖分子广泛应用。大量的恐怖分子正是因为网络宣传蛊惑并经由网络勾联投奔到伊斯兰国恐怖组织。2014年9月4日,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史蒂夫·沃伦说,美国认为大约有100名美国公民在叙利亚境内参与武装活动,其中大约10人与“伊斯兰国”武装人员并肩作战。伦敦警察厅厅长伯纳德·霍根豪称,有500名左右的英国人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作战,其中可能多达一半是伦敦人,他们可能回到伦敦,这些人已经变得“激进化、军事化,对暴力麻木不仁”。而来自一个穆斯林居民比例较高地区的议员哈立德·马哈茂德却说,英国政府对中东地区英籍“伊斯兰国”战士数量的估计很保守,过去三年间可能有至少1500名英国极端分子被招募到伊拉克和叙利亚作战。此外,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比利时、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本国公民参与“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根据相关情报,在“伊斯兰国”中作战的外国人总数达到1.5万人。
随着“伊斯兰国”宣传和勾联范围的扩大,西方国家“独狼式”的恐怖袭击此起彼伏。如2014年10月20日和10月22日加拿大连续发生两起恐怖袭击案件;2014年12月15日澳大利亚悉尼发生支持“伊斯兰国”恐怖主义劫持事件;2014年12月20日和12月21日法国又连续发生两起恐怖袭击事件。这些恐怖袭击事件中恐怖分子都受到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独狼式”恐怖袭击无疑给西方社会带来严重社会恐慌。正如一位恐怖问题专家所言,美国面临的最大恐怖威胁不再来自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边境山区,而是来自美国国内滋生的本土恐怖分子。
再次,网络恐怖攻击威胁始终存在。早在2012年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就曾指出,未来十年,网络战和网络恐怖主义的威胁将远大于今天。如今,约瑟夫·奈的这个预言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伊斯兰国”随时准备通过网络对西方世界发动网络袭击。美国前国防部长帕内塔就曾经明确表示下一次美国遭遇“珍珠港事件”会是针对政府安全网络系统或者全国电网网络控制系统的“网络恐怖袭击”。而2014 年11月18日英国伦敦市警察局局长莱帕德则称,“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很可能对西方主要金融机构发动网络攻击。
2014年12月叙利亚境内一个专门记录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暴行的民间组织遭黑客攻击。按照网络安全监测机构“公民实验室”的说法,遭攻击的组织由一些脱离“伊斯兰国”的前成员发起并运营。2015年1月13日,美国中央司令部的官方推特页面遭到自称代表“伊斯兰国”的黑客入侵,推特发布警告称,“网络伊斯兰国”将继续破坏美军的网络和电子设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伊斯兰国”发动网络攻击的同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讲话称,要大力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美国公民的信息安全。①“伊斯兰国”入侵美军社交媒体账号:我们来了[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 com/gj/2015/01-13/6961132.shtml.就在法国《查理周刊》编辑部遭受恐怖袭击之后,法国也有1.9万个网站遭到了网络恐怖攻击,而根据法国军方网络防御的负责人称,其中一些网络攻击被证实来自伊斯兰黑客团伙。
面对“伊斯兰国”网络恐怖主义的逼人攻势,西方国家已采取诸多应对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遏制“伊斯兰国”网络恐怖主义宣传,通过采取包括封闭社交媒体账号、发起抵制恐怖宣传的舆论反制等在内的诸多措施,以减少“伊斯兰国”在网络中的宣传能力。如美国记者福利被杀的视频上传推特后,这些网站迅速删除或者冻结传播该视频的账号。“伊斯兰国”在社交网站上大肆传播血腥视频图片后,推特上还发起了No ISIS(对ISIS说不)的推文,西方政府也呼唤网民集体抵制“伊斯兰国”的暴力血腥内容传播。美国还与多国组成“情报联盟”,防止“伊斯兰国”在互联网上进行人员招募。同时,美国政府对“伊斯兰国”可能发动的网络恐怖袭击进行风险评估,应对“伊斯兰国”网络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受各方面的压制,“伊斯兰国”在社交媒体上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敛。随着西方强化对主要社交网络和相关媒体的管控,“伊斯兰国”网络恐怖主义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特征。
1.网络恐怖宣传向更为多元的社交媒体等网络空间扩散
“伊斯兰国”开展网络恐怖宣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善于利用社交媒体,过去一年在社交媒体上屡屡引起轰动。受制于西方对其社交媒体的打压,“伊斯兰国”网络恐怖宣传与勾联日益向多元的社交媒体等网络空间扩散。
正如美国网络安全公司ZeroFox特别报告称,“伊斯兰国”通过社交网络组织了一个高效的网络宣传活动,除了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WhatsApp外,还有很多其它社交平台,它还使用蠕虫网络(bot)传播信息。当前“伊斯兰国”在Diaspora、instagram、Voxer等其他新兴媒体上面的活跃度不断上升。根据西方情报部门的监控,“伊斯兰国”在推特的账号被禁后,开源社交网络Diaspora受到了“伊斯兰国”的高度关注。Diaspora是由一群美国大学生在2010年创立的社交网站,其创建的最初目的就是对抗Facebook。该网站具有鲜明特点:开源、去中心化、尊重用户隐私,每一个用户都可拥有自己的小型社交圈。与其他社交网站不同,该网站的数据不是存储在某一组织的中央服务器上,用户对自己放在Diaspora网络上的数据具有更大的控制权。这意味着工作人员无法随便访问用户信息或查禁个人账户。或许正是因为其隐蔽性较强的特点,Diaspora迅速成为“伊斯兰国”青睐的社交网络。
2.网络恐怖主义整体向“专业化” 、“职业化”方向迈进
精心拍摄的视频、吸人眼球的图片及各种依托社交平台的精心策划,都说明在“伊斯兰国”强大网络恐怖宣传能力的背后必然具有一批深谙网络的专业恐怖分子。事实上,正如美国华盛顿一位专门研究圣战的研究员形容的那样,“在社交网络策略上,‘伊斯兰国’比很多美国企业还要精通”。
“伊斯兰国”网络恐怖主义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迈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战术向更加专业的方向转变。为了迎合媒体的需要,“伊斯兰国”发布的图片和视频的风格也在改变,越来越注重去适应一般性传媒规则,用西方媒体的话来说,“伊斯兰国”发布的照片和视频是由“非常职业化”的“专业机构”所发布。当美国政府通过推特等社交网站发布视频等信息揭发“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残忍的时候,“伊斯兰国”及其追随者采取了令人惊讶的反击战术,他们利用美国互联网大公司的“服务条款”,不断举报美国政府发布的微博或视频存在“过度暴力”或者是“垃圾信息”,从而导致这些内容被系统删除。“伊斯兰国”及其追随者们删除美国政府网络信息的行为,展现了该组织复杂的社交媒体战术。二是网络恐怖力量向职业化方向挺进。“伊斯兰国”积极招募熟练黑客,试图打造圣战分子网络专家,以拥有对西方实施网络攻击的能力。该极端组织中不少圣战分子是年轻且具高学历的西方人,他们因各种复杂背景参加圣战,熟悉数码技术。如英籍黑客朱奈德·侯赛因,由于他曾入侵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Gmail电邮账户入狱半年,2013年赴叙利亚参战。据悉,该人目前为伊斯兰国“网络圣战”团队主要负责人。
虽然目前并无直接证据证明“伊斯兰国”具备对美国进行网络恐怖袭击的技术能力,但“伊斯兰国”还欲通过自身的网络技术构建“网络伊斯兰帝国”,其计划对美国和西方国家发动大规模网络攻击的意图是明确的。圣战分子的网络攻击目标包括西方国家政府部门、能源公司、运输系统和银行等机构的网站。中东媒体研究所执行总监史蒂夫·斯塔林斯基说:“‘伊斯兰国’正在超前思考和试验黑客入侵。未来,圣战网络部队的活动将成为日常现实。”
参考文献:
[1]杨隽,梅建明.恐怖主义概论[M].法律出版社,2013.
[2]程琳.呼吁明确定义网络恐怖主义[N].新京报,2014-11-21.
[3]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课题组.网络恐怖主义发展趋势及其打击防范对策[J].公安研究,2010,(9).
[4]唐岚.恐怖组织“圣战”新战场[J].世界知识,2009,(4).
[5][美]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8.
[6]刘建.网络恐怖主义的兴起及其发展趋势探析[D].外交学院,2012.
[7]美防长:约100名美国公民加入中东极端组织[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 com/world/2014-09/06/c_126960476.htm
[8]“伊斯兰国”大肆招募西方成员引各国担忧[N].参考消息,2014-08-23.
[9]约瑟夫·奈.网络战争与和平[N].新加坡联合早报,2012-04-13.
[10]伦敦警察局长警告称“伊斯兰国”或发动网络攻击[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 chinanews.com/gj/2014/11-19/6792455.shtml.
[11]“黑客帝国”现“伊斯兰国”身影[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world/2014-12/20/c_127320010.htm.
[12]ISIS用游戏和社交媒体招募年轻人[EB/OL].网易新闻http://j.news.163.com/ docs/99/2014092320/A6RR7I3P00162OUT.html
[13]“伊斯兰国”推特被禁 或转向特殊社交网络[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 com/world/2014-08/22/c_126905379.htm.
[14]伊斯兰国改进外宣策略[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10/26/c_127140483.htm.
[15]“伊斯兰国”欲打造“黑客帝国”发动网攻[N].深圳特区报,2014-09-13.
[16]网络恐怖主义:安全威胁不容忽视[EB/OL].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 n/2014/0721/c1002-25304621.html.
The Islamic State in Cyber-Terrorism
Ma Guochun, Cao Jun
(Beijing Police College, Beijing 102202, China)
Abstract:The new media, represented by Twitter and Facebook, can not only trigger the “Arab Spring”, but also promote cyber-terrorism to a higher level. To some extent, the rise of the Islamic State, a terrorist organization, can be regarded as a new round of terrorist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which represents the latest trend of cyber-terrorism. The Islamic State, a terrorist organization which suggests latest changes in cyber-terrorism has provided some inspiration to our country in responding to terrorism and it has further proved that effi cient global cooperation in governance is the key to suppressing terrorism.
Key Words:Islamic State; Cyber-terrorism; New Media; Global Attack
作者简介:马国春(1988—),男,北京警察学院侦查系教师;曹君(1988—),女,北京警察学院理论教研部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微博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项目编号为13BFX047)的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4-12-28
DOI:10.13643/j.cnki.issn1008-5750.2015.03.012
文章编号:1008-5750(2015)03-0090-(07)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