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自军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郑州 450052)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青少年态度分化、转变及认同教育
夏自军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郑州 450052)
网络意识形态包罗万象、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和冲击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由于受网络传播的负面特质、西方意识形态话语霸权、青少年认知特点等影响,青少年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出现了极大分化。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凯尔曼的态度转变三阶段说、海德的平衡理论,为青少年的态度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缩小原先的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之间的距离、积极参加活动、团体规范制约、加强思想宣传,都是实现青少年态度转变的有效措施。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加强主阵地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创新网络施教方式方法,是青少年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对策。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青少年;态度分化;态度转变;认同教育
由于受网络传播媒介、西方国家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以及青少年认知特点等因素影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影响和冲击,青少年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出现了分化,认同危机加深。因此,关注青少年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并对其态度转变进行探究,进而加强认同教育,不仅关系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也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承接与发展。
(一)青少年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分化
自从18世纪法国哲学家特拉西首次阐述“意识形态”[1]概念以来,人们对“什么是意识形态”众说纷纭,各执一词。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决定并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思想体系,它表现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等意识形式,其核心内容是价值观。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是基于网络虚拟社会而产生的代表统治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指导其行动的思想体系。青少年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态度分化是指青少年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感知、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出现裂变,向不同方向发展。
当前,在互联网这个主战场上,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和权威认同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网络上主流化、权威化的思想和言论大大减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当然是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根本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青少年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态度分化的实质,就在于青少年在网络上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否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坚持我国的政治制度、党的领导。
(二)青少年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态度分化的原因
1.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负面影响、内容混杂及对其管理滞后
首先,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特性。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不同于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传播,它具有虚拟性、数字化传播、文化渗透性、舆论导向性、非对称性、信息疆域化、全球化、多元化、政治资源化以及对信息技术依赖性等特性。这种特性使青少年能自由、开放、快捷地接触到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同时,也使青少年固有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影响和冲击,使其不能保持长久。
其次,网络意识形态内容的鱼龙混杂。网络意识形态内容丰富,形态各异。在网络空间中既有代表先进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又有以新儒学为代表的具有本土化特征的传统文化保守主义,更有肆意渲染“世界主义”、“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宪政民主等西方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反动意识形态。五花八门的网络意识形态内容,使青少年往往陷入疑惑、彷徨的泥潭。
再次,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滞后。网络是意识形态争夺的主战场,至关重要。但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2]等网络管理弊端,使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各种反动意识形态也未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威胁着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进而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西方国家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网络基础资源和技术优势,强化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既大力推行西方的价值理念、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又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大肆攻击、渗透和破坏。
首先,大肆推行西方精神和文化价值观。美国等西方国家雇佣“网络推手”[3],公开地鼓吹、兜售其社会政治理论、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大力宣扬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人权、公正、博爱等普世价值观。我国的民众,尤其是青少年深受其害,许多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向度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崇洋媚外、爱慕虚荣大行其道,自我认同的国家意识形态正在丧失,政治意识形态变得越来越模糊,道德意识形态出现滑坡,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
其次,极力宣扬意识形态淡化论、历史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麻痹我国青少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除了在互联网空间赤裸裸直接推行西方精神和文化价值观以外,还采取隐蔽间接手段消解我国青少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西方敌对势力利用苏东剧变和冷战结束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这一主题,在网络上散布意识形态淡化论、历史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迷雾,企图淡化、动摇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破坏我们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再次,攻击、渗透和破坏我国的意识形态。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除了对我国继续实施西化、分化外,还采取了一些新的手法:一是在网络上妖魔化中国。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话语权故意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衰退论、黄祸论,攻击我国社会主义是极权主义,视我国的爱国主义是狭隘民族主义,丑化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利用网络贸易挟带“意识形态”私货。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全球化,网络贸易已成为经济交往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贸易进行意识形态“植入”,把人权、人道主义同网络贸易挂钩,以强制的方式加强意识形态渗透和意识形态输出,严重威胁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3.青少年认知特点
青少年认知特点是其对网络意识形态持中立、冷漠甚至攻击态度的主观因素和直接原因。
首先,青少年思想活跃但不稳定。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思维敏捷,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学习和模仿能力强。同时,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稳定、不成熟,极易受不良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空间中大量存在着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全球化的挑战,西方推行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少数人的贪污腐败以及党和政府工作人员一些失误,都严重影响青少年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其次,青少年政治辨别能力弱。对于网络空间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各种社会思潮,尤其是反动的社会思潮,青少年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有时只看表象,抓不住问题实质,政治敏感性迟钝、政治立场不稳,政治定力不强,政治底线模糊,很容易受其影响,甚至会出现情绪化的过激行为,不利于青少年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再次,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渴望受到关注和尊重,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着概念化、教条化、形式化倾向,内容枯燥,方法单一,极易引起青少年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反向认同问题。
(一)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195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了引起态度转变的认知失调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整个认知结构是由诸多彼此独立的认知元素组成的。一旦个人的认知元素之间出现对立、冲突等失调状态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进而形成动力,驱使个人尽可能地减轻或消除这种失调,使认知系统重新恢复协调状态,在此过程中,个人态度就会发生转变。失调程度越大,消除的动机就越强,态度转变的可能性就越大。
认知失调理论给青少年态度转变提供了重要启示:对于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既有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又有资本主义的反动意识形态,青少年在网络空间接触这两种既独立又对立的意识形态时,他的认知结构就会处于极度失调状态,要求改变这种状态的动力也日趋强烈。因此,我们必须从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出发,强化青少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教育,尽可能消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使青少年认知结构趋于协调、和谐状态,从而转变其态度。
(二)凯尔曼的态度转变三阶段说
1961年,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变化三阶段说。即服从、同化和内化三个阶段。凯尔曼认为,服从阶段:一个人在外界压力下表面上会转变自己的态度,往往会表现出顺从的行为,但仅仅是受迫被动的。同化阶段:个人不是被迫地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行为与信息,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态度相接近,但还未能同自己的全部态度体系相融合。内化阶段:个人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新观点和新思想,并把这些新思想和新观点纳入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之内,成为自己态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到了这一阶段,一个人的内心才会发生质的变化,态度才会真正地形成并固化下来,不太容易改变。
正如态度转变三阶段说所阐述的那样,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态度转变也要经历服从、同化和内化三个阶段。首先,相关部门要利用网络空间这一延伸平台,积极做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向青少年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好奇心强和辨别能力弱阶段,很容易接受和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容易走弯路,对青少年进行强制灌输式教育很有必要,决不能放任自流。其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青少年自愿接受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逐渐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后,青少年从内心深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任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充满信心,并自觉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正能量。可以说,直到内化阶段,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真正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入脑、入心。
(三)海德的平衡理论
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态度转变的平衡理论。与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大致相同,海德的平衡理论又被称为“P-O-X理论”,P和O各代表一个人,X代表事件(态度对象),这三者构成了环状的封闭系统。人类普遍有一种平衡的需要。一旦P-O-X三角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个人在心理上就会产生紧张的焦虑,这种紧张消除驱使人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认知结构才恢复平衡、和谐。与费斯汀格不同的是,海德的平衡理论更强调一个人对认知对象的态度,常常取决于自己与他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即海德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和环境对态度的影响力。
海德的平衡理论对青少年态度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我们在促进青少年群体网络意识形态态度转变的同时,更要注重青少年群体中的个体态度转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因他人的不当态度影响青少年群体态度的形成和转变;另一方面,打铁还须自身硬。搞好党的自身建设,维护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减少工作失误,为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态度转变提供优化的生态环境。
(一)原先的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
态度转变的主观量表(心理学家常用来衡量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表明:态度转变的难易取决于原先的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差距的大小。如果二者差距太大,不仅难以改变,反而会坚定原先的态度,甚至会产生对立的情绪。要转变青少年的态度,就要认真分析其动机、情绪、过去经验等内在因素和社会环境中人、事、物等外在因素,并把内外因素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尽量缩小原先的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之间的距离,避免产生对抗情绪,争取实现态度转变。
(二)在积极参加活动中转变态度
要转变一个人态度,引导他积极参与有关活动是行之有效的主要途径。当然,这种活动必须是正当的、有益的,否则,态度就会转向消极甚至反面。要转变青少年的态度,可以鼓励青少年对博客、微博、论坛、社区、SNS、IM进行编辑、评论和回复,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社会正能量,也可以引导他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站和红色网站建设,促使其态度发生转变。当然,如果青少年散布有害信息或参与黑色网站建设,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态度就会转向反面。
(三)在团体规范制约下转变态度
任何人都会处于一定团体中,团体中的准则、要求、纪律和规则可以有效改变个人的态度。共青团有各种规章制度和对团员的具体要求,青少年入团以后就会受到规则准则和要求的约束,从而逐渐改变其原来的态度。
(四)在思想宣传中转变态度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对青少年是有影响的,但效果究竟如何,还取决于思想宣传者的专业性和可信性、思想宣传的内容和活动组织情况等。因此,我们必须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指导,增强思想宣传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以此推动青少年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转变。
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有利于增强意识形态认同,坚定意识形态定力,坚守意识形态底线,营造良好的意识形态生态环境。
(一)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4]关注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关爱青少年,教育和培养青少年,是全党全社会的社会责任。网络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在虚拟社会的延伸,但绝不是虚拟的。搞好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认同工作,关系到中华民族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大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薪火相传。因此,我们必须增强政治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破除网络“爱惜羽毛”[5]的错误思想,决不允许网络成为“法外之地,”[6]绝不容忍网上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行肆意横行,为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认同培厚涵养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二)加强主阵地建设
首先,加强网络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一是以问题为导向,增强青少年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时效性。16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表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经久不衰、历久弥坚,就在于它坚持问题导向,澄清理论疑惑,与时俱进。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仍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它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正实现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二是以包容为动力,增强青少年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互动性。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就要有包容开放的心态,增强互动性,吸收借鉴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三是以青少年为本,增强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针对性。青少年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就要以青少年为本,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满足青少年诉求,创造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集思想性、观赏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从而丰富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内容,拓宽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
其次,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由于网络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受众人数多、交互作用强、传播速度快等特性,利用网络对青少年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往往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教育部门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勇于担当,勇于实践,勇于发声,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牢牢把握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加快推进团报团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做大做强共青团网、青联网、青年志愿者网、青年之声等重点青少年网站,形成以重点青少年网站为骨干、知名商业网站相配合、各类网站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要积极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和手段,将主流意识形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传授给青少年,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新平台、新通道,从而确保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始终处于强势地位。
(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
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才能真正落实落细落小。
首先,学校是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为推动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顺利开展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并及时跟进其思想状态。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上,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网络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意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网络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知识点和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润物无声中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定力、底线思维。
其次,家庭是基础。在青少年认同教育中,家庭教育影响权威、方式灵活。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家庭在网络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中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些家长主流意识形态功底肤浅甚至缺失,不能正确引导孩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有些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孩子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很少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友善地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而是动辄恶语相向、拳脚相加;有些家长害怕子女沉溺网络,抵制网络上的一切信息,视网络意识形态如洪水猛兽;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或享乐,无暇对孩子的网络意识形态思想动态进行引导和监督,这无疑会影响孩子网络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实效。
再次,社会是重要的依托和平台。在青少年认同教育中,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是形成发挥“三位一体”合力的重要支撑力量。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意识形态,居委会、村委会、司法机关、企业以及相关的技术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通过技术、行政、法治等手段,控制反动意识形态的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尤其是相关技术部门,及早研制出屏蔽和过滤反动意识形态的软件,为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提供优质网络环境。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才能形成合力、取得实效,青少年才能全面自由健康地发展。
(四)创新网络施教方式方法
青少年网络施教的方式、方法要堵导结合,以导为主,正面发声。
首先,对青少年的网络不良意识形态要“堵”。对网络上故意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鼓吹西方“世界主义”、“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攻击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意识形态,恶搞民族英雄,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信息,党和政府要坚决反驳、删除。
其次,对不明真相、盲目跟风的青少年要“导”。青少年推崇时尚、接受能力强,但识别能力弱,容易盲目跟风。因此,对那些不明真相、盲目跟风的青少年,党和政府要促进信息的开放,主动及时发布消息,澄清事实,遏制网络谣言的滋生,引导教育青少年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再次,及时正面发声。正面发声是对青少年进行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最有效的方式。网站管理者要把握好网络实时资料,积极主动弘扬社会正气,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有目的地引导网络舆论。党和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危机时,不回避矛盾,不封锁消息,积极主动掌握事件的真实情况,并且敢于亮剑,敢于发声,占据网络舆论的制高点,从而使歪曲事实的不良信息不攻自破,也是对那些利用突发事件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敌对分子的有力回击。
[1]戈士国.批判与建构:特拉西意识形态概念的双重意象[J].哲学动态,2011,(2).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1).
[3]吴玫.网络推手运作揭秘[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2.
[4]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238.
[5]陈莉萍.切实提高依法治网科学化水平[N].河北日报,2014-12-24(2).
[6]莫津津.网络不是法外之地[N].人民日报,2012-12-18(1).
(责任编辑:赵广平)
Network Mainstream Ideology: Teen Attitude Differenti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Education
XIA Zi-jun
(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Party School of CPC Zhe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Zhengzhou, 450052, China )
Network ideology covers nearly everything and sornething uneven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ideology of Marxism the neg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the hegemony of Western ideolog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oung, znfluenced by young people have a great divergence from the attitude of mainstream ideology. Festinger's cognitive disorders theory, Kelman's attitude change three stage perspective and Heider's balance theory provide theoretical base for adolescent attitude change. Reducing the original attitude and distance for a change of attitude,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activities, group norm control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communication, are effective measures of young people's attitude change. Establishing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 spirit of pla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positions, constructing of the linkage mechanism of schools, families and society "Trinity", innovating network teaching methods are youth network identity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education.
Network Mainstream Ideology; Adolescents; Attitude Differentiation; Attitude Change; Recognition of Education
2015-09-21
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社科联专项调研课题(青少年工作)“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态度转变及认同教育研究”(QSNYJ2015187);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基金课题“依法治网与网民尊严研究”(15HZKT133)
夏自军(1971-),河南罗山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青少年教育、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研究。
D432.62
A
1008-7605(2015)06-005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