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熙宁
(作者为江西省九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当前,互联网正快速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全民共享网络的时代,一些网络乱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过度娱乐丧失底线。一些网友把低俗当成幽默,以恶搞和反叛为荣,使网络下限屡被突破。比如一些网友以低俗为个性,经常把“尼玛”等“任性”词语挂在嘴边,以及轮番登场的娱乐圈丑闻,几乎把网络空间带入“审丑时代”。
网络谣言真假难辨。一些谣言披着真相解密、科学解读的外衣,极具欺骗性和迷惑性。比如用所谓“生理学常识”解构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诋毁英雄形象,新华社还专门就“刘胡兰是红军连长小三”谣言刊文加以驳斥。一些涉及医疗卫生、饮食安全的谣言也时有传播,比如“坐月子不能洗澡”“wifi辐射危害健康”等。这些谣言动辄冠以“夺命”“紧急扩散”等惊悚标题,人们往往抱着宁信其有的心态盲目转发。
网络暴力时有发生。在网络上,人们一不小心就会被千夫所指,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这些网络暴力有些是网友偏见,比如一起新闻事件,网友往往同情弱者,不分青红皂白批判强势的一方。在网络上医生对患者、公务员对老百姓、城管对小贩,常常有理也说不清。
极端观点不绝于耳。一些网友受西方不良思想洗脑利用,罔顾事实,随意发言,造成个别时段负面声音比较集中。比如有些人受到挫折就在网上四处宣泄不满,指天骂地;有些人对政府颁布的政策习惯性“喷之而后快”,毫无根据地指指点点;有些人喜欢把普通事件夸张化,微小事件扩大化,嘲讽为“中国式××”,否定现行政治经济文化;有些人动辄“西方国家如何如何”,拿国外的那一套评价国内事物 。
这些网络乱象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但我们也发现,很多网友既是这些网络乱象的受害者,同时又是参与者,甚至是推动者。清除有害信息、增强正面能量,关系每个网民的切身利益,广大网友要珍视宝贵的网络话语权,树立底线思维,避免成为低级趣味的追捧者、网络谣言的帮凶、网络暴力的“打手”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水军”。
要有是非底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和个人幸福生活的大是大非问题。每个网民都要自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分清是非黑白,不受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想毒害。面对片面极端的思潮和言论,广大网友不要做“沉默的大多数”,要勇于批驳,让正面的、积极的、主旋律的声音在网络上蔚然成风。
要有道德底线。网络虚拟,但道德规范不虚拟;娱乐无极限,但“节操”必须有下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古往今来中国人的价值观共识,告诉我们什么是美和丑、对和错,什么应该弘扬,什么应该摒弃,这同样也是网络空间的道德标准和底线。我们要崇尚文明,涵养情操,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风气。
要有法治底线。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下不能做的事网上同样不能做。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和“微信十条”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违反宪法基本原则、散布谣言等网络行为。因此,“人肉搜索”、诋毁他人等,都越过了法治底线。广大网友要自觉把这些法律法规作为网络行为规范,做一个知法守法的网络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