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潜伏者”,代号“登革热”

2015-04-09 03:17
南方周末 2015-04-09
关键词:汪涛灭蚊登革热

在登革热疫情中,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的比例为2.2:1。若就此调整防控策略,“失控”的疫情是可以避免的。

南方周末记者 袁端端 发自广州

歌手刀郎如果身在南方,他可能没有机会歌唱第一场雪,只能咏叹“2015年的第一例登革热病例,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此前,广州市卫生系统的专家就担心,去年是暖冬,可能有携带病毒的蚊子越冬。

2015年4月2日,广州全市为此开展今春首场灭蚊行动,据称共有66569人次参加,比往年提前3个多月。

不过,把怒火撒向蚊子未必管用,登革热暴发可能另有其因。

“隐性感染是登革热暴发流行的重要推手。” 2015年3月31日,这一观点及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专业期刊《被忽视的热带疾病》(《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上。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遍及热带、亚热带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约有5000万至1亿人感染登革病毒。

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广东是登革热多发和重点防控的地区。大多数年份里,发病例数不会超过1000例。但2014年成了广东二十年来登革热疫情最严重的年份,发病例数高达4.5万余例,是2013年全年总数的30倍。在此前最严重的年份1995年,全年的病例也仅有7000例。而这只是经过临床确诊的数据,实际数字可能更高。

这场被称为“失控”的登革热疫情,吸引无数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探寻其原因。

广东省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汪涛团队和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陆家海团队为此开展联合攻关,他们发现,在登革热流行中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的比例为2.2∶1。

“平均下来,每个登革热显性感染(有临床症状)的人周围都有2.2个隐性感染的患者。”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汪涛指出,这2.2个携带病毒的人才是登革热大暴发中被忽视的传染源。

以往,公共卫生学家把焦点都关注在已发病的感染者身上,所有的政策制定和防控都向发病者倾斜,而忽视了隐性感染人群。

“这一研究结果首次阐释了登革热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对于疾病蔓延的重要影响,对制定登革热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研究的合作者、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陆家海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汪涛很早就关注到“隐性感染”的可能性,但仅仅是教科书和国外文献的报道,中国国内没有相应的研究和数据。因此在2013年7月,中山市登革热暴发期间,他带领其团队对中山市887例登革热病例可能的共同暴露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

为验证结论,2014年4月,他们又针对2013年发生过登革热疫情暴发的4个镇及未发生过暴发的2个镇共1167名居民进行调查检测,结论和2013年相同。

“这牵涉到一个防控策略的问题,传染病人需要隔离治疗,但已形成广泛流行后,一个区域会产生大量的隐性感染者,他们也会起到传播病毒的作用。”汪涛说。这意味着单纯对已发病者采取措施意义不大,应该着手对区域防控。

汪涛的防控理论已经得到过验证。2013年研究结论出来后,中山市疾控中心调整了应对策略。2014年1月起就开始每月对登革热疫情监测,5月改为每周监测,结果“71%的病例能在传染期被发现”。在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大流行的年份,中山市登革热疫情规模与2013年相比,不升反降,本地病例数623例,而2013年是809例。

这足以为广州等地的登革热防控提供镜鉴。2014年,广州市登革热报告37357例,占广东总病例八成以上,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早期控制不力,从而造成后期“失控”的局面。

除了后期防控战略需要调整外,把早期防控的重点放在灭蚊上也是值得商榷的。

伍明亮是广州市汇城害虫防治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从事害虫防治近三十年。2014年10月上旬,登革热最严重时期,他的一篇《登革热或与过度化学灭蚊有关》文章,引发网络热议。文章认为,长期单独依赖化学灭蚊,不仅灭蚊效果不好,反而减少了蚊子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2014年登革热大暴发,或与长期滥用化学药物灭蚊有关。

“单靠化学药物,永远灭不了蚊子。”伍明亮强调,科学灭蚊很重要,需要放到整个生态系统中看待,首先通过食物链,发挥蚊子天敌的作用,必要时才在特定区域使用化学药物。

他所在的公司承包广州番禺某大型小区“四害”防治已有14年。根据合同要求,不论有没有蚊子,不论春夏秋冬,每周在小区内全面喷施一次菊酯类农药灭蚊。此外,小区的绿化维护每月两次全面喷施农药杀虫。

“保守估计,广州每年喷施的农药有一千吨,超过合理需要药量的100倍。”伍明亮估算。

“长期使用化学药剂,而使用数量又不规范,蚊子是会产生抗性的。”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副院长陈晓光也有相同的看法,他认为社区用化学药剂灭蚊,政府应提供更多的现场指导。

最近,随着新疫情出现,伍明亮看到灭蚊行动又大范围开展起来,他意识到这样的观点“没多少人认可”。

登革热疫情日渐严重,很可能是个长期趋势。世卫组织称,在过去15年间,登革热发病率上升了70%,主要遍及热带、亚热带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原因包括人口增长、城镇化、人口流动趋繁、塑料等垃圾量激增和环境破坏等。

尽管现有医疗手段可以治愈大部分登革热的症状,但如果患者同时感染其他病毒或细菌将会非常危险。2014年,广东省某三甲医院的脑病科室就接收了大量登革热引发的脑炎患者。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可以使用。跨国公司赛诺菲研发的第一支登革热疫苗预计2015年底才会面世。

“登革热流行不可避免,但失控是可以避免的。”汪涛说。他也是广东省登革热防控专家组成员,正在参与编制一本详细的防控指南,不光会指导医生,还会给社区、家庭和居民提供具体意见,因为防控疫情,“每个人都有责任”。

(杨国要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汪涛灭蚊登革热
灭蚊趣事
基于Web的城市交叉口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
『静享』无蚊之境 充电式诱蚊灭蚊灯
2021年高考数列经典问题聚焦
打折
“死去”20多年的弟弟复活了
航空旅行导致登革热扩散
登革热是什么
妈妈的“灭蚊神功”
灭蚊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