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贫血不用慌,中西医结合帮你调

2015-04-09 16:59夏乐敏
科学生活 2015年2期
关键词:血虚气虚健脾

夏乐敏

编辑/维悌

西医对贫血的认识

贫血指的是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的现象。“贫血”一词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疾病名称,因为贫血可以由多种不同的病因所引起。换句话说,贫血只不过是多种不同疾病都可能发生的一个常见症状。引起贫血的原因颇多,常见的原因有营养不良、感染、肿瘤、免疫性疾病、肾脏病、胃肠病、内分泌疾病、遗传性等疾病以及药物作用等。如果你说某人患“贫血”,其实还没有说清楚他患的究竟是什么病,只是抓住了一个现象,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2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中国患贫血的人口比例高于西方国家,在患贫血的人群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贫血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6种常见病之一,应该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与关注。

通常临床上是用血红蛋白浓度作为诊断贫血的实验指标。我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20克/升、成年女性低于110克/升、妊娠期妇女低于100克/升时,可以诊断为贫血。血红蛋白浓度越低,贫血也就越严重,一般把血红蛋白浓度在90克/升以上的贫血称为轻度贫血,(60~90)克/升的贫血称为中度贫血,60克/升以下称为重度贫血,不足30克/升的为极重度贫血。

由于贫血时血红蛋白减少,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会使全身组织和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氧,于是会在全身引起各式各样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苍白”,往往是被家人发现脸色不好,皮肤苍白。最容易检查出苍白的部位是口唇和眼结膜。早期的自觉症状还有疲乏、无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贫血时由于机体需要设法提高氧的供应,于是,就代偿性地加快呼吸和心跳而引起气短和心悸,特别是人体力活动后氧消耗增多,症状也加重。如果贫血很严重,即使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心悸。慢性严重贫血甚至会引起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此外,还可能引起食欲不振、恶心、腹胀、月经失调、闭经和性欲减退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涉及的组织器官很多,但没有一个症状是“贫血”所独有的,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这些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造血物质缺乏是贫血的主要原因,造血物质主要指铁元素、叶酸、维生素B12等。因此,补充造血物质是调理贫血的主要方法,像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的治疗,原则上就是“缺啥补啥”。

贫血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治疗以刺激骨髓造血为主。

中医对贫血的认识

对于贫血及其相关病证的论述古已有之。但中医对于贫血却没有单一的定义,而是将其列入“血虚”的范畴,将气与血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血虚是由于气虚所致,而血虚又反过来加重了气虚,导致气血两虚证。

那么,什么是气,什么又是血呢?中医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存在是通过生理功能表现出来的,如血的生成和运行,气不足(即气虚)或气的运动失常,人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而血在中医里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其在人体内运行,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血不足(血虚)就会导致人体缺乏滋养。

既然贫血病人常表现有血虚,中医治疗贫血多从对血虚证的调补入手。一般而言,气血的生成,一是靠营养物质的摄入,二是靠脾胃的运化功能。如果脾虚,则不能化生气血,此乃导致气血两虚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用现代医学语言解释即为:“脾”具有对饮食中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的功能(相当于西医学中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而营养物质能为机体血液的生成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此是“脾”的生血影响。因此,脾虚在血虚证的发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医学“治病求其本”的原则,健脾则利于血虚的改善。

同样,贫血属血虚证,虚者则应补之。补不但应从气血两补入手,还应健脾助运。气血是互生互根的,补血当先补气,气血的生化又需要靠脾的运化,而且补血之品多腻,有碍吸收。所以,健脾益气还能够舒塞,帮助吸收。因此,气血同补,健脾助运,补不碍滞,是中医调理血虚的基础,也是现代中医改善贫血的总则,贯彻于治疗的始终。

血虚各证型的表现及治疗原则如下:

1. 气血两虚

主要表现: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舌暗,苔白,脉弦细。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滋养气血。

2. 脾胃气虚

主要表现: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疗原则:健脾助运,益气养血。

3. 心脾两虚

主要表现:有心悸失眠,多梦健忘,食少,大便稀溏,倦怠乏力,或见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脉细弱。

治疗原则: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4. 肝肾阴虚

主要表现:头晕目眩,目干,容易疲劳,肢体麻木,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胁肋隐痛,遗精,腰膝酸痛,耳鸣,女子月经量少,不孕,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养肝肾,滋阴填精。

5. 脾肾阳虚

主要表现: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中冷痛,腹部胀,久泻久痢,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而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细弱。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壮阳益精。

综上所述,对贫血的防治最为根本是气血同补,双管齐下,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该采取有效合理的预防保健措施,注重身体的调理。(待续)

猜你喜欢
血虚气虚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血虚体质人群日常调理很重要
血虚≠贫血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血虚≠贫血
芪归金蝉方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