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烘烤”出的蓝领精英
——记“云岭首席技师”丁晓亮

2015-04-09 08:14黄小凤栾勇
中国有色金属 2015年6期
关键词:铝电解二厂电解槽

黄小凤 栾勇|文

丁晓亮,陕西西安人,出生于1973年6月,铝电解高级技师,铝冶炼高级工程师,云南省职业技能鉴定铝电解专业高级考评员。1996年参加工作后,其先后担任班长、值班长、工段长、分厂技术员,现任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铝电解分公司电解二厂五车间二工段段长。

近日,云南省首批45名“云岭首席技师”评出,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铝公司”)铝电解分公司电解二厂员工丁晓亮榜上有名。看到这条消息时,笔者怎么也无法将多年前那个一身燕尾服的“音乐指挥家”与“云岭首席技师”联系在一起。在笔者的印象中,技术人才很少会与“文艺界”有交集。

带着疑问,笔者于近日早早地来到丁晓亮所在的工段,到达电解二厂五车间二工段休息时,丁晓亮却出去量“两水平”(铝水平、电解质水平)去了。约莫半个小时后,丁晓亮出现在休息室,笔者肯定,这就是当年的“指挥家”,而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首席技师”,这让笔者不得不一探究竟。

丁晓亮工作现场

在与丁晓亮的交谈中,笔者发现他的言谈温和、行为果敢、思维敏捷、条理清晰,让人感到随和亲切。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丁晓亮在铝电解岗位上已从从容容走过了近20年的光阴,他对铝电解工作的那股热情与干劲已经像血液一样在其身上自然流淌。

勤学善思 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刚踏进电解铝这个行当时,丁晓亮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可以在这个岗位上大放异彩。想起初来云铝公司时的情景,丁晓亮记忆犹新:“60千安的自焙槽,工作艰苦、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艰苦……当时的日子真的很艰难。”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丁晓亮也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从天子娇子到普通工人,专业不对口、隔行如隔山的困惑,每月300元工资、10平方米小屋子的艰辛,以及皮肤被高温灼伤、工作环境恶劣的现实,都让这个怀揣远大理想的年轻人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然而,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让丁晓亮毅然决然地留在了云铝公司,并为之不懈奋斗着。那是刚来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丁晓亮领了第一个工资后,购买了床、被子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后,300元的工资就没有了,连饭都吃不起了,自己一个外地人,人生地不熟,要怎么生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丁晓亮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找到了当时招聘他们进来的云铝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位负责人听了他的情况后,二话没说,掏出了500元钱给他:“小伙子,这点钱你先拿着,好好干,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

500元钱不多,却让丁晓亮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日,也让他对云铝公司有了家一样的感觉。之后的日子里,领导的关心、帮助和师傅的谆谆教导,更让他觉得:“选择云铝没有错。”丁晓亮暗下决心: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平凡艰苦的岗位同样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于是,丁晓亮捧起了铝电解方面的书本,从铝电解的基本理论学起,从铝电解的基本操作学起,开始了对铝电解工艺的钻研之路。但那时候有关铝电解方面的书籍少得可怜,只有简单的理论和操作书籍,进行电解工艺控制基本都是靠人的经验判断,要想深入了解铝电解知识,基本上是通过师傅们口口相传。槽温、分子比有多高,没有测量工具,只能靠经验目测。因此,除了认真研读那少得可怜的几本书籍之外,丁晓亮认真向身边的师傅、同事学习,细心观察、努力摸索。由于勤奋好学、工作认真、踏实肯干,工作一年后,丁晓亮就被提拔为班长。

2001年,云铝公司启动“十五”环境治理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引入更先进的300千安大型预焙电解槽替代60千安自焙槽,丁晓亮所在的60千安电解生产线退出云铝公司历史舞台,而此时云铝公司第一期环境治理节能技术改造工程186千安大型预焙槽已投入运行。也是在这一时期,丁晓亮迎来了他来云铝公司之后最好的一次学习机会,他先后到186千安生产线学习了两次。求知欲强烈的他,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不论是管理还是操作技术,他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在学习换极捞块操作技术时,由于这项操作劳动量大,所有学习人员都不太愿意干,可丁晓亮心里清楚,300千安电解槽的启动,这些操作过程是必备的。为了熟练掌握铝电解的操作技能,他主动要求从最艰苦的捞块操作开始学习,连干带学了四个月后,熟练掌握了铝电解岗位的所有操作技术,从一名专业不对口的铝电解工人迅速成长为铝电解方面的行家里手。

“我成长最快的时候就是300千安启动前在186千安生产线学习的那段时间。在那期间,我把能找到的预焙槽的书籍都看了,我读的第一本关于电解铝的书籍就是《大型预焙槽的生产实践》。把能请教的人都请教了,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说着,丁晓亮顺手从休息室的书架上拿出了那本一直珍藏着的书籍,并告诉笔者,这本书是大型预焙槽的基础性研究,后来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籍都是基于《大型预焙槽的生产实践》而来。多年来,丁晓亮阅读了国内外大量关于铝冶炼的专业书籍及科技文献,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记录了十多本。

在186千安生产线学习期满后,丁晓亮回到电解二厂参与300千安电解槽的启动。由于是第一次接触预焙槽,很多地方都不熟悉,他便自己去找了很多书籍来,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启槽的过程是很艰苦的,但启槽的速度也很快,仅用了100多天便完成了248台电解槽的启动。这期间,丁晓亮不仅要带领班组管好已启动的电解槽的日常运行操作,又要配合启槽过程中的其他工作。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对于奋战其中的丁晓亮来说,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他后来能在300千安生产线有所建树、做出突出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刻苦钻研 技术创新攻难关

“自己干这一行,就必须把这一行搞懂,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精一行。”这是丁晓亮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态度。在多年的工作、学习和实践中,丁晓亮总结了一套适合300千安工艺控制和人员管理的方法,掌握了大型预焙槽的焙烧、启动、后期管理技术,对于处理300千安电解生产异常状况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改进,对大型预焙槽的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300千安生产线投产后,丁晓亮担任了三工段副段长。投产之初,由于对300千安电解槽没有经验,整个分厂的电解槽出现了大幅度电压波动现象,最高时全厂当月电压波动时间超过25000分钟,相当于一台电解槽17天左右处于低电流效率运行,严重影响了整个系列电流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对电压波动的异常现象,丁晓亮从人员操作水平、阳极电流分布、炉帮形成、工艺稳定、抑制磁场作用、改进测量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终于解决了300千安电解槽电压长时间波动的问题。

2005年,300千安电解槽B面角极部位出现伸腿肥大的现象,严重时抵断多处阳极导杆,而且影响了出铝等正常的生产运行。针对这一现象,丁晓亮独创了“预防、控制、处理、跟踪”四步工作法,从电压等参数管理和操作方法的调整,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消除了此现象。后来,该方法在分厂内部进行推广,消除了整个生产系列的阳极导杆抵断现象。

现在,担任了多年工段长的丁晓亮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技术指标方面,现在电解二厂的电耗、电流效率等经济技术指标在国内都是领先的,要想再进一步提高,难度很大。他经常都在思考如何创新,如何保持高效平稳的生产。二是安全方面,300千安电解槽已运行10年,经过几番大修后,又要运用一些新的工艺,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所以安全弦时刻在他心里紧绷着。就在笔者采访的头天晚上,因为丁晓亮的儿子发高烧,直到凌晨4点多才有所好转,他才睡下不久,手机响了起来,拿出来一看,是当天夜班班长小李打来的,他的心顿时紧张起来,接起来“喂”了几声对方都没有讲话,此刻的他更是不安,心想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情,接着联系了几位车间当班负责人反复证实后才得以安心,原来是小李干活时把手机装在衣兜里,不小心碰到按键拨了出去。

不计得失 甘做“幕后英雄”

在电解二厂,丁晓亮不仅是一名工段长,还是QC专家、培训老师……“知识面广,什么都能干。”跟他一起共事十多年的五车间党支部书记郭自聪这样评价他。他是集工人、裁判、教练、专家等身份为一体的典范。

2005年至2013年,丁晓亮负责电解二厂QC小组工作,电解二厂各车间QC小组均取得了好成绩,并被评为“云南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以前四车间QC工作推进的质量不高,有一段时间丁晓亮调过去,一做就拿奖。自他调走后又没拿过奖了。”“多年来,由丁晓亮组织或把关的优秀QC成果有许多,然而,在荣誉册上,丁晓亮的名字要么排在后面,要么没有,但他从不计较。”说起丁晓亮为QC工作的付出,电解二厂厂长刘强、党总支书记鲍平言语里充满了感动和赞赏。

但在丁晓亮生活中,做QC是很辛苦的,“我儿子上初中,我媳妇倒班,她不休息,我就得每天下班去照顾儿子,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都要3个小时左右。”很多时候,丁晓亮回到家,要先做饭、检查孩子作业,直到孩子睡觉后,他才能做科技论文、QC等文字工作,很多时候都要写到凌晨3、4点,第二天还得按时起床给孩子做好早餐,然后坐交通车到车间上班。对于这些,丁晓亮承认“很累”,但更多的却是收获。他说,QC项目对人的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等都有很大帮助,QC是技术创新的好方法,生产上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QC的方法来解决。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多年来,丁晓亮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他人,为电解二厂的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60千安到300千安生产线,丁晓亮带出了多少徒弟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了,很多人现在都成长为了电解车间班组长、工段长等生产技术骨干,有些人还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在车间里,笔者看到丁晓亮在4213号槽换极时的一幕:丁晓亮双手拿着铁钩伸到翻滚的电解质里钩一会,又拿钢钎在里面撬,撬完后又指着槽子说着什么,旁边的几个员工边听边点头,虽然车间噪音覆盖了他们的对话,但笔者从他们的表情中也能猜到,他在为员工们讲解电解槽的状况和如何处理目前状况的问题。

在2014年11月20日举办的“云南省职工铝电解技术技能大赛”中,作为云南省职业技能鉴定铝电解专业的高级考评员,丁晓亮为职工操作技能的提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丁晓亮为电解二厂选拔了7名铝电解工参加决赛,选拔工作均由他一手操办,从准备复习资料、出理论考试题、实作考试……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把关,7名参赛选手中有5名进入了决赛前20名。十年前,他曾作为选手参加云南省铝电解工技能大赛,获得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我认为参加技能大赛不一定要赛出名次来。上次技能大赛使我在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提升,可以说,正是通过这次技能大赛我才算真正跨入了铝电解的行业。” 丁晓亮谈起了自己参加技术技能大赛时的体会。

丁晓亮不仅技术过硬,还多才多艺,看书、听音乐、打球是他的业余爱好,当音乐指挥、参加体育比赛、制作晚会音乐……电解二厂的文体活动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年来,丁晓亮获得了“云南省技术能手”、“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技能大奖获得者”等荣誉称号。在获得“云岭首席技师”荣誉后以后,丁晓亮说:“以后工段上的工作还是一如既往地抓好,不管是作为首席技师,还是考评员,都离不开生产一线,坚持在一线工作才能发挥这个首席技师的作用。”获得“云铝首席技师”后,他便积极与公司教育科筹备云南第一个铝电解顶尖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铝电解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要为企业培养更多技能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1月8日,云铝公司总经理丁吉林亲自为丁晓亮颁发了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丁晓亮技能大师工作室”。我们相信,丁晓亮在“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个平台上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他要为企业“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抱负一定会实现。中

猜你喜欢
铝电解二厂电解槽
碱性电解槽成本最低
扩大电解槽规模可将绿氢成本降低15%
复杂电解质体系下铝电解工艺控制技术研究
二厂汽水
打造气田高质量发展样板
微重力水电解槽两相热流动与水量分配数值模拟
铝电解电容器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提高铝电解电容器合格率的多元化工艺技术
具有复合内抽芯机构的电解槽盖模具设计与工艺优化
提高铝电解电容器合格率的多元化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