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宗华 |文
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管道维修工,但他通过自学成才的“各类复杂弯头平面展开图设计”绝活,能直接在硬壳纸上设计、画图、剪样,一步完成弯头模板制作,熟练在成品管上放样,至今60年,仍未过时。
我的父亲叫曾铁友,1985年年底,父亲因超龄退休,他在华锡这个被称之为“世界锡都”的地方,一干就是31年,他为“锡都”建设付出了青春年华。虽然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管道维修工,但他通过自学成才的“各类复杂弯头平面展开图设计”绝活,能直接在硬壳纸上设计、画图、剪样,一步完成弯头模板制作,熟练在成品管上放样,至今无人能及。
1955年3月,父亲从湖南冷水江市锡矿山,徒步几百公里来到大厂矿务局(广西华锡集团前身),在当时的长坡矿,做了几年杂工、后来进了食堂,再后来改做管道维修工,一干就是30多年,带徒弟无数。
父亲有个尊称,叫“管道工程师”。父亲没进过正规学校上学,年少时只上了几年私塾(相当于现在的小学三年级),就因家中无钱付学费,而被迫辍学回家放牛种地,那年父亲刚满10岁。他非常好学,私塾先生说父亲是个好苗子,不上学太可惜了。由于家庭贫困,实在没有办法继续上学,但父亲没有放弃,向别人借课本,利用上山放牛的时间自学,一直坚持自学完成大约初中一年级的课程。这段自学经历,为他后来到广西华锡矿山参加有色金属行业建设,成就他“管道工程师”的美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9年下半年,父亲调到长坡矿选矿厂管道维修班做班长,当时班里有十多号人,要负责坑口井下及选矿厂的所有管道维修工作,任务非常艰巨而繁重。与现在相比,当时1人要承担的工作量起码是现在的数倍,而且环境非常差,缺少生产工具,大都依靠手工完成、没有运输工具,就靠人肩扛到坑口井下或选矿工地。那时都是抓紧时间连续作业,中途休息时间很短,一天下来累得连晚餐都不想吃,只想先休息一会儿,但当时父亲没有别的想法,只想为百废待兴的有色金属企业——大厂矿务局的生产发展,多做一份贡献。
凡做过管道维修的人都知道,接管道时常要用到不同直径、角度的弯头。当时绘图工具很简单,只有圆规、量角器、直尺等,不像现在,不仅各种绘图工具齐全,而且还可用电脑CAD软件绘图。在四十多年前,父亲完全靠自己土方法上马,用简易的绘图工具在硬壳纸上或油毛垫上,画出管道平面展开图,然后用剪刀剪下,再放到管道上把弯头平面展开图用石笔画下来,最后用氧焊、电焊完成弯头的制作。
对于一些复杂的弯头平面图的画图,不仅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画图难度相当大,开始又没什么资料和书籍可参考,全靠自己慢慢想、慢慢琢磨,没日没夜不断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基本掌握常用弯头平面展开图的画法,为当时的生产做出了非常了不起的贡献,受到了单位领导的高度赞扬。为此,他连续多年荣获各类“先进”称号。
后来,父亲又借助管道专业书籍,潜心研究,专攻起了各类复杂弯头平面展开图的设计。比如:三通、人字形或一些特殊场合所需角度的弯头的画法。在那个年代,这些都是“绝活”,就连那些早期分配到大厂的中专机械专科毕业生,都不能很好掌握。70年代初期,父亲班组分来了两名机械专业毕业生,充实了班组技术力量,培训指导工人学技术,以便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两年后,那两名专科毕业生,切身感觉到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如父亲这个只上过小学三年级的“大老粗”画图好。父亲画的弯头展开图十分精确,从样板到实体非常一致,而他们画的样板与实物总是对不上,间隙太大,需要补焊太多,不但影响维修进度,弯头经过多处焊补,又影响外观质量,而且浪费很多焊条。当时他们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允许的,父亲看到后总是耐心指导,手把手培训,但那两名年轻人当时很不服气,觉得没面子,自己是堂堂的专业技术员,怎么可能不如你一个“土包子”。他们总是对父亲画的图在暗中使坏劲,父亲察觉后都默默纠正。经过一年多的暗中较量,他们终于明白,父亲掌握的是一门“绝活”,谁都动摇不了,开始放下面子,虚心向父亲请教,并正式行“拜师”礼。父亲收下了这两名徒弟,把自己自学掌握的“绝活”手艺传给了后人。这两个徒弟也见人就夸父亲手艺好,虽没多少文化,没进过大学学堂,却掌握了过硬的管道弯头平面展开图的设计绝活,非常了不起。
70年代中期,一些刚从大专院校分配到华锡的机械专业毕业生,或是在管道维修岗位工作多年的技师,闻讯父亲掌握“各类管道弯头平面展开图”的设计“绝活”时,都纷纷前来取经,向父亲当面请教。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开始称父亲为“管道工程师”。当时我还小,不知“工程师”是何含义,后来参加工作后,才慢慢知道,“工程师”是经过专业学习的技术人员,掌握一门专业技术专长,工作到一定年限后,经本人提出申请,通过职称技术部门评审聘任的专业技术职称,它是一个人掌握某项专业技术资格的证明。父亲没进过高等学府学习和深造,也没有经过专业职称技术部门评审聘任,父亲的这个“管道工程师”称号,是民间对父亲所掌握的技术绝活的肯定,同时也体现了学者们对父亲的尊敬。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管道弯头平面展开图用电脑CAD制图,是否可取代父亲拿手绝活呢?”我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身边工作的几位机械本科技术员和工作多年的老钳工师傅。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制作DN200mm以上大管径管道弯头仍然需要在硬壳纸上画平面展开图,只是从前父亲是直接在硬壳纸或油毛垫上画1:1平面展开图,设计、画图两项工作一次完成。现在需要分两个步骤进行,先通过电脑CAD软件画出设计图,再在硬壳纸上“放大样”画出1:1平面展开图。前者,在现场实际制作中工作效率更高,而后者由于使用了电脑CAD软件制图,方便技术资料存档。由于人们在电脑上用CAD软件画图,需要一定的时间学习,如对制图软件掌握不好,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也就是说,虽然目前可用现代智能技术即电脑CAD软件制图,但是在设计DN200mm以上大管径弯头平面展开图时,电脑制图相当于是打草稿,最终还是要通过“放大样”的传统方式,画出弯头钣金展开图,再在成品管道上放样,这一工作现在有个专门名称叫“钣金工”,也是一项专门技术,从钣金手册上可以直接查出各类结构弯头制作数据。而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不需要在电脑上先画设计图,如果实在要画的话,也是为方便资料的存档保管而已。当然,对于新上岗的机械维修工来说,也可依据电脑CAD制图,再在硬壳纸上放大样,画出1:1管道弯头平面展开图,用剪刀剪下制成管道弯头部件的模板。
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通过查阅钣金手册,把所需要制作的弯头平面展开图数据列出,再在硬壳纸上画出1:1弯头平面展开图,最后制成管道弯头部件的模板,这是现场管道维修工常用的一种方法。而当年父亲的画图制作模板,没有现成的管道弯头数据可查,画图要从基本数据计算开始,然后用简单的画图工具(圆规、量角器、直尺等)在硬壳纸直接画出1:1的管道弯头平面展开图,这样更直接、工作效率更高,而且“展开图模板”可重复使用,制作同样的管道弯头不再需要画图制作模块。
目前,在一些大、中型企业里,父亲“绝活”至少要由3个岗位人员来完成。包括:弯头平面展开图设计(由机械技术员在电脑上完成);钣金展开图,即在硬壳纸上画出1:1管道弯头平面展开图,并用剪刀剪下制成模板(由钣金工完成);在成品管上下料,将弯头平面展开图模板在成品管道上画样,再由氧焊工通过氧焊切割、等离子切割机切割(不锈钢管)或用现代智能工具数控切割机切割出管道“弯头部件”;管道弯头成品制作,由电焊工使用交流电焊机或直流焊机把“弯头部件”按图进行焊接。从设计到制作完成,四道工艺涉及三大工种,每一过程质量要求都非常高。
由此可见,父亲掌握的这门“绝活”,在当今并没有过时,电脑制图也无法从根本取代,只是方便资料管理而已。并且父亲那个年代制作管道弯头的“四大工序”工作全部由1人来完成,更符合现在提倡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而当今把“四大工序”细分,由3方面人员来完成:(1)技术员设计图纸;(2)钣金工放大样——1:1弯头平面展开图;(3)电焊工制作管道弯头成品。但是不管怎样,在硬壳纸上画1:1的平面展开图,这一步在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见,熟练掌握“四大工序”岗位技能和质量要求是做好此项工作关键所在。
为进一步证实我得到的初步结论,我直接向父亲求证。他想想说,大约在十年前,有位从事设备维修多年的技师,请父亲到工厂现场进行一场比赛。比赛项目:制作管径DN800mm、90度、“四片瓦”弯头一个,规则是现场画图(方法自选)、放大样、焊接好成品弯头一个,不仅要比时间,看谁用时少,而且要比质量,看成品弯头焊接质量,不能存在砂眼、泄漏及表面不平整现象。比赛开始,年轻技师先用电脑制图,然后再在“硬壳纸”上放大样,画1:1平面展开图。父亲仍然用老办法,直接在“硬壳纸”上设计、画图、剪样,一步完成弯头模板制作,然后熟练在成品管上放样,切割、焊接,结果比赛还没结束,那位年轻技师就自认输了。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铸造梦想。2015年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五一”表彰会上,发表了题为“崇尚劳动,让劳动者更光荣”的讲话。他说:“现在的劳动不能是过去的苦干、傻干,而应是‘巧干’、‘会干’,这样才‘能干’。”
“能干”赋予劳动新的内涵,“能干”的劳动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那么,作为企业职工,你对“能干”有怎样的感悟,又如何实现“能干”呢?笔者认为,“能干”就是具备过硬的本领,需要掌握一门或多门专业技术,更需要多一些像父亲那样掌握一门“绝活”的能人或者说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巧干”、“会干”的能力,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实现更大的劳动价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