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介甫
张思德(1915—1944),四川省仪陇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思德参加过长征,作战机智勇敢,曾在一次战斗中一人夺得两挺机枪,先后3次负伤。1938年任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长,工作认真负责,在带领全班完成机要通信、站岗放哨、开荒生产和建窑烧炭等各项任务中,成绩优异。1942年11月部队整编,他服从组织分配,调中央警卫团第1连当战士,在毛泽东内卫班执行警卫任务。他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织草鞋,带头帮助驻地群众发展生产劳动。1944年,他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被选为农场副队长。7月,进陕北安塞县山中烧木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每到出炭时都争先钻进窑中作业。9月5日,因炭窑崩塌,不幸牺牲,年仅29岁。9月8日,中央警卫团在延安召开追悼会,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对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之后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父亲张行品在肃反中被杀害
张思德的父亲张行品是村苏维埃干部,也是张思德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张行品,1878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今思德乡)韩家湾村,祖祖辈辈靠租佃几亩薄田度日,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难。张行品的妻子朱氏长期患病,生下张思德7个月后就离开了人世;长子拉犁干活,累得吐血,死在地主的田里;次子生病无钱医治,死在父亲的怀里。家庭的惨状,令张行品痛不欲生,社会的黑暗,滋生了他强烈的反抗意识。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越过大巴山攻占了通(江)、南(江)、巴(中)三县。社会上到处流传着“红军专门杀富济贫,打土豪分田地,为穷人打天下”的消息。张行品连忙步行到巴中等地打听红军消息,所见所闻令他深受鼓舞。1933年7月,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了仪陇城。几天后,红军下乡,张行品主动当红军的向导,挨家挨户宣传红军政策,配合红军抓捕恶霸地主。
在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办事公道、严于律己的张行品被推选为韩家湾村内务委员兼土地委员。
川陕苏区建立后不久,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就调集20万兵力分六路围攻根据地,地主反动武装“还乡团”活动频繁,抢劫、绑架、暗杀等恐怖活动经常发生,韩家湾村就有几个革命积极分子被敌人抓去后遭残忍杀害。但张行品不为所惧,他说:“在反动派欺压下,我家死了两口人。为了革命的胜利,搭上我这条命也值得。”
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更激发了他的革命斗志,工作更加积极。作为内务委员的他,主要负责保卫红色政权工作,组建了村少先队、童子团,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动员了近百名青年参加红军和赤卫队。他还募集了大量的粮、棉、布等军需物资,组织民工翻山越岭送到长胜、巴中等地支援前线部队,每次均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受到红九军十五团政治处的表彰。
1933年10月,张行品将未满18岁的张思德送到了部队,嘱咐儿子要多杀敌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再立新功。1934年8月下旬,部队要开往前线作战,张思德顺路回家探望父亲,吃了饭后就匆匆离开了。谁也没有想到,父子俩这次见面竟成了永别。
20世纪30年代,张国焘在川陕苏区大搞“肃反运动”,制造了许多冤案,张行品尽最大努力保护本村受害人。1934年9月,村民张立品被怀疑是敌特而被关押,准备处死。张行品立即赶到县上说明情况,又托人写了保状,张立品最终被释放。同月,陈袁氏身穿苏维埃政府分给她的绸料衣服赶集,被误认为是地主而遭逮捕,计划次日押到外地被集中处死。张行品反复说明真相,又回村找来一批穷苦人作证,她才被释放回家。张行品保护了那些无辜者,但他却无力保护自己,最终牺牲在“左”倾路线执行者的屠刀之下。
原来,当时韩湾村的村苏维埃主席胡南台好吸大烟,张行品素来对此看不惯,多次劝说,但胡不但不戒除恶习,反而多次向张行品索要从富人那里没收来的大烟供自己享受。张行品对此当然严词拒绝。1934年9月的一天,张行品准备把打土豪收缴的财物上交乡苏维埃政府,胡南台欲拿走一些烟土,张行品不允许,两人为此大吵一架。胡南台没有得逞,怀恨在心,一个歹毒的计划在脑海里形成。这年冬天,他趁去县苏维埃开会之机,向县政治保卫局诬告张行品包庇富农张炳均、范有万。其实,张、范两人并非富农,也是穷苦人,一调查就能真相大白。但在当时的“肃反”扩大化中,谁来调查呢?有人告发就是“铁证如山”,“包庇坏人”就是犯有死罪。
县政治保卫局听信了胡南台的诬告,随即让胡通知张行品到巴中开会。张行品以为有重要任务,连夜赶路,但他一到达目的地就被捆了起来。审讯人员对他严刑拷打,逼他供认“犯罪事实”,张行品拒不承认,再三申辩,仍无济于事。几天后,他在巴中顶山被杀害,时年57岁。
1987年,韩家湾村党支部、村委会根据当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的请求,向县委、县政府递交了报告。经原南充地委、县委派专人走访调查,查清了事情真相,县人民政府遂于当年11月为张行品恢复名誉,平反昭雪。
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3月,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北上,张思德随红四方面军冲破川敌的阻拦,渡嘉陵江西进。在战斗中,张思德勇敢顽强,右腿中弹也毫无惧色,冲进敌阵,击毙敌军射手,一人缴获了两挺机枪,受到战友们的赞扬。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川西懋功地区胜利会师。张思德和战友们一起准备了毛巾、毛袜等礼物,赠送给红一方面军的战友们。两军会师后,红军力量大增,士气高昂。党中央派慰问团到红四方面军进行慰问,宣传遵义会议和党中央的正确决定。张思德等红四方面军战士坚决拥护中央的正确领导,对革命前途更加充满信心。
不久,红四方面军部队来到丹巴黑水河边,河虽不很宽,但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河水撞击着河中的礁石,激起阵阵浪花,河上没有桥,只有一根高悬在两岸间的溜索。细长的溜索似乎好久没有人过了,站在河边的战士们不免有些担心。这时,炊事班的老班长放下行军担子说:“我去试试看!”还没等他伸手,张思德已用树枝勾来了溜索上的竹筒,坚定地说:“我先过!”
因不久前张思德的右腿第二次负伤,一个多月前才归队。老班长拉住他说:“不行,你伤刚好。”
“我过!我过!”岸边的战士们也纷纷抢上前来。
张思德伸开双臂拦住大家说:“争啥子呀,我们都要过去的嘛!”说毕,转身便跨到竹筒垂下的绳结上,随即滑了出去。溜索在空中抖动,岸边的战友们都提心吊胆地盯着他,希望他快些滑到对岸。可是,张思德却慢慢地一段一段地检查溜索。到了河心上空,他竟用力摇晃那溜索。战友们都惊叫起来,而身临险境的张思德却毫不在乎。为了给部队开辟通途,他已忘掉一切,一步一步地沿溜索前滑。张思德终于顺利到达对岸。“同志们,可过啊!”他的大声呼喊,使河边的战士们欢跳起来。
1935年8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为执行中央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决定,从毛儿盖地区北上,进入茫茫大草地。草地里水草纵横,风雨无常,泥泞潮湿,行军极端艰苦。张思德和战友们不畏艰难,奋力跋涉,希望早日走出大草地。可就在这时,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却大搞分裂活动,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命令部队掉头南下。当时,张思德等普通战士并不了解中央领导内部发生了严重分歧。部队南下后,张国焘公开打出反对党中央毛泽东的旗帜,这使许多红军指战员异常痛心。由于张国焘战略方针的错误,南下红军不得不同以逸待劳的优势敌人展开激战,使部队元气大伤。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受到了历史的惩罚,南下失败后不得不重新北上。
1936年7月初,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7月上旬,红二、红四方面军开始北上进入大草地。当时,张思德在红四方面军通信营任通讯班班长。由于他在战斗中多次负伤,加上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瘦弱,两颊深陷,面色憔悴,两脚也被草地的污水泡得红肿。但他眼晴明亮、精神抖擞,工作整天忙碌不停。每当有上级的送信任务时,他总是立刻行动,在泥泞的草地里艰难跌滑,从不叫苦。通讯班副班长见他身体不好,又事事抢先,心中不忍,希望他注意休息,对他说:“班长,你总是这样不成啊,送信任务还是大家轮流干吧!”张思德却说:“我们班好多同志年龄小,不能让他们再多跑路,我自己多跑几趟。让大家都能走出草地,都能北上啊!”副班长见他不依,便说:“那我可以多送。”张思德则说:“你和我还不都一样嘛!”
在草地里行军多日,红军指战员们带的干粮吃完了,不得不搞野菜充饥。有一次,炊事班老班长端着一碗野菜糊糊递给张思德:“给,把它吃了!”张思德推辞道:“不,你自己吃吧,你年岁大,要多保重。”老班长却说:“莫惦记我,你们年纪轻,往后路长呢……”张思德深深感谢这位50多岁的老班长,他接过糊糊,悄悄地走出去,又送给了班里两个外出拣柴火回来的小战士。
战士们以野菜充饥,中毒的事时有发生,因而学习分辨不同野菜的特性很重要。有天晌午,部队在一片水草丰茂的洼地上休息时,张思德便带着一名小战士到附近地区找野菜。他们在一处水塘边看到一丛丛青葱的野草,小战士惊喜地叫道:“班长,瞧,这是野萝卜!”说着弯腰便去采摘。
张思德忙喊住他说:“别急于采,有些颜色好看的野草,却是有毒的。”他先撕下一片野草叶子放到嘴里,嚼了嚼,味道倒是甜丝丝的,他便让小战士先采一些带回去,做鉴别。可不久,张思德感到肚子疼痛,并呕吐出一些清水。他知道自己中了毒,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不能吃,快告诉同志们。”小战士忙叫来班里的战友,大家见张思德脸色发青,面部浮肿,急忙赶到营部取来解毒的药物。张思德服后才脱离了危险。
从草地继续往前走,到达噶曲河边。这是一条黄河上游的小支流,河宽水寒。张思德和几个水性好的战士挽着臂膀,站在水的深处,保护着不会凫水的战士过河,直到通信营的战士们全部安全过了河,他们才向对岸趟去。上岸后,正准备追赶队伍,忽听到身后有呼救的声音,他们回头一看,总部几个过河的女战士,被上游直泄下来的冰水冲倒了,正在水中挣扎。见此情景,张思德和战友们立即向下游奔去,拦住了被水流冲倒的女战士,并把她们一个个护送上岸。上岸后,张思德见有个背药包的女战士神志昏迷,又急忙取出背包里的一块盐巴,用瓷缸化了碗盐水,给那女战士喝了,女战士马上清醒过来。
长征是张思德一生中最难忘的战斗历程。后来在工作中,他常以长征事迹和长征精神激励自己和身边的战友们。
张思德说:“长征时,有一点吃的东西,总是首长让给战士,战士让给首长。为什么要那样互相爱护呢?因为咱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大家都是为一个目标战斗的阶级兄弟。”
毛泽东为他挥毫写下“为人民服务”
抗战全面爆发后,张思德所在的部队上了前线,而他却因伤病被编入八路军某部留守处警卫连任副班长。由于张思德工作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完成任务出色,1937年10月入了党,后被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当通讯班长。
1940年初夏,张思德奉命带领一个班,到延安南边的深山老林里烧炭,供机关冬季取暖。苦战3个月,经过了伐树、打窑、烧火、出窑、捆扎等一道道繁重工序,他们把4万公斤烧炭运回了延安。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为了克服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陕甘宁边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张思德随警卫营开赴南泥湾,带领全班战士披荆斩棘开荒种地,出大力,流大汗,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粮棉好收成。
1941年隆冬季节,张思德与两个战士从杨家岭前往新安场执行公务,路过石砭时,看到一辆小汽车正陷在磨沟的冰窟窿里动弹不得。他马上奔过去,不顾寒冷刺骨踏进冰水里,与战友们一起用力把车推离了冰窟窿。这辆车正是毛泽东乘坐的。毛泽东询问后记下了张思德的名字,称赞道:“同志啊,你是路见不平奋力相助,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哩!”
1942年春天,杨家岭修建大礼堂的施工中发生了险情,在现场的张思德运足力气硬是用肩、头顶住了大梁,使下面的民工和战士避免了伤害,而自己却受了伤。路过这里的毛泽东得知后,立即吩咐把受伤的张思德抬到自己的窑洞里,俯身关切地问询伤势时,认出了张思德,亲切地说:“老朋友,是你呀,张思德同志!”
1943年春,中央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队合并为中央警卫团,张思德被调去内卫班当战士。虽然已经当了多年班长,但他二话没说,坚决服从,说:“当班长是革命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需要。”
当年夏天,张思德被分配去当毛泽东的警卫战士。能为毛主席站岗放哨,保卫毛主席,张思德心里十分兴奋而自豪,他深感责任重大,以加倍的勤奋、细致、周到做好本职工作。毛泽东对这个沉默寡言、吃苦耐劳、不计个人名利的大个子战士印象更加深刻。
1944年夏,中共中央决定于1945年4月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后勤保障工作提前进行,其中一项任务是储备大批木炭,供700多个代表近一个月的燃料之用。为此,中央决定组建一个烧炭小队完成此项任务,因为张思德以前曾烧过炭,积累了很多经验,遂被挑选任副队长。张思德又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去了安塞县石峡峪。
为了多烧炭,烧出优质炭,爱动脑筋的张思德决定动手开挖新窑洞,然而一个意料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9月5日,天正下着雨,张思德和战士小白正起劲地挖着窑洞,突然,洞体由于雨水渗透出现了崩塌!在这生死关头,张思德猛力将小白推出洞外,自己却被压在了窑里……
张思德以身殉职,时年29岁。
消息传到延安,警卫队长古远兴立即向毛泽东报告。
毛泽东听了一怔,十分震惊又难过。听着古远兴详细讲述张思德遇难经过,他双眼湿润了:“多好的同志呀,就这样没了。战场上死人是难免的,后方劳动生产死人,太不应该了,今后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他又问及张思德的遗体在什么地方,准备怎么办。
“还在窑洞里压着,打算刨出来就地埋葬。”古远兴回答。
“那可不行。”毛泽东一脸严肃,带着几分生气地说,“马上挖出来,保护好。山里有狼,若是给狼啃了,就撤你的职!”他停顿了一下,扳着手指作了三点指示:第一,给张思德同志身上洗干净,穿上新衣服,入殓前要给他站岗;第二,搞一口好的棺材盛放张思德的遗体,运回延安来;第三,要开追悼会。
他还强调道:“什么时间开告诉我,我要参加,还要讲话。”
9月8日下午,张思德追悼大会在延安凤凰山下的枣园操场举行。
祭台上高悬着“追悼张思德同志”的大字横幅,后壁党旗下挂着张思德的遗像,下面摆满了用松枝和山花扎成的花圈。遗像旁边挂着毛泽东写的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这是一个高规格的追悼会,中央机关与中央警卫团官兵千余人参加。党的最高领袖参加普通士兵的追悼会并讲话,是建党以来未曾有过的。
毛泽东在杨尚昆等人陪同下来了,他神色庄重,脚步缓慢,拿起花圈,轻轻地放到张思德遗像前,低头默哀。中央警卫团团长吴烈宣布追悼大会开始,毛泽东与大家起立,向张思德遗像鞠躬、静默后,警卫团政治处主任张廷桢致悼词。
致悼词毕,毛泽东走上祭台,以沉痛的神情,开始了即席悼念讲话: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会后,秘书将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讲话的记录稿作整理后,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阅后,挥毫书写了“为人民服务”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作为题目。
1944年9月21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全文刊载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从此,“为人民服务”的声音传遍了延安,传遍了陕甘宁边区,传遍了全国各解放区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