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二毛
关于网上购物啊,我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出来就是一段对话:
买家问:“老板,问下你,你说这网上购物有骗子吗?”卖家回答:“亲,那是肯定的。”买家又问:“哦,那你给我说说他们有什么特征。”卖家回答:“,亲,骗子有什么特征我就没时间归纳了,但被骗的人一定有一个特征。”买家问:“那是什么?”卖家回答:“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买家打出“呵呵”二字,又问:“那请问用什么方法保证质量?”卖家回答:“用祈祷,亲。”
这个故事讲的是,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因为缺少有效监管,大家买东西得“用祈祷”,靠运气。网络购物,从最初“满怀质疑”的小购买,到如今“心无疑虑”的大采购,可以说电商平台今日之市场、今日之信誉来得着实不易。可是谁也没想到,网购还是出了问题:包括天猫在内的多家电商都被查出售假行为。
实事求是地说,售假、买假,别说在中国,在国外也不奇怪。但是,为什么这事还值得一说?第一,网购人群很大,交易额很大,大到2014年“双十一”一天,仅仅天猫就破了500个亿,真的让全世界人民为中国人的购买力惊呆了;第二,这些电商平台,打的广告就是正品,比如天猫,口号是“品牌正品、商城保障”。大家选择他们,就是冲着“正品”二字来的。
嘴上喊的是“正品”,身上却藏着猫腻。问题就来了:天猫等电商售假,板子该打在谁身上?电商?卖家?还是消费者?
一个四平八稳的说法是:电商售假链条中,电商、卖家和消费者均有责任。电商平台为吸引消费者眼球而压低价格打折促销,卖家为了利润而不择手段降低产品质量,甚至造假,消费者看到折扣商品盲目购买,三方共同促成了电商假货的流通。
我不这么认为。我想说,这里的板子首先要打在电商身上。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位想做长久做大生意的人,首先不会想到作假。那么他们为什么要作假?这里有原因。在一个公开报道里,一个卖家店主这么形容她的处境:“8位人工,平均每天在天猫直通车烧钱3000元。各种价格大战、打折促销、存货若干、亏损一年。继续做,继续亏;不做,亏的打水漂。你觉得我该怎么继续做?”
没错,电商平台也要赚钱,这无可厚非,但他们制定的规则,如果让商家不堪重负,这就是问题。商家不堪重负,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必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实在转嫁不了,只好兜售假货了。
至于马云将互联网上假货泛滥归咎于易受骗和“贪心”的消费者,这样的说辞,我暂时找不到、也理解不了他的依据在哪里。我唯一能理解的,就是两个字:傲慢。
那么电商售假,该怎么追究责任?仅仅是下架相关产品,或者假惺惺地表个态,都是无济于事的。必须要加大违法成本,甚至是毁灭性的惩罚。当然,咱们的立法也得跟上,目前,我国规范网络商品交易行为只有《网络商品交易管理办法》这部行政规定,作用有限,国家层面应该尽早出台“电子商务法”,对网络交易行为进行彻底的监督。
电商平台售假的问题不解决,消费者在无数次的交易中一点一滴攒起来的依赖和信任,会随之倒塌。一次两次三次,小心下个“双十一”神话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