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俣公约》
Minamata Convention on Mercurg
水俣是日本的一座城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该城市发生了世界上最严重的汞中毒事件。由于当地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流入水俣湾,导致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对当地居民以及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并引起当地居民患上了因汞中毒引发的“水俣病”,此病是被列为世界上最典型的公害病之一。自“汞中毒”之后,美洲、欧洲、非洲都相继出现了汞污染事件。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东北松花江和河北省蓟运河流域也曾发生过严重的汞污染事件。
汞是一种重金属,俗称“水银”,是一种有毒物质。汞及其化合物对人体可造成一系列严重危害,包括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损害,对肾脏、消化系统的损害,受害者可能会丧失记忆和产生语言障碍以及许多其他问题。 联合国之前的一份报告称,诸如中国等国家由于采矿增多和对化石燃料的日益依赖,汞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自然环境。在拉丁美洲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小型金矿开采使得汞污染更加严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13年全球汞评估》中指出,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亚洲成为最大的汞排放地区,几乎占全球汞排放的一半。
近年来,国际社会为限制汞排放与使用做出了积极努力。在2009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会议上,各国同意启动政府间谈判,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降低各种来源的汞排放。四年来,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已经进行了四轮谈判。在2013年1月13日至18日在日内瓦召开的是第五届、也是最后一届谈判委员会会议上,147成员国均派代表参加会议,经过艰难磋商,会议最终于1月19日凌晨通过了有关限制和减少汞排放的《水俣公约》。公约以日本水俣市命名,为了给世人以警示。
签署的《水俣公约》是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性公约。《水俣公约》开出了有关限制汞排放的清单。对含汞类产品的限制,规定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进出口的含汞类产品,产品包括了电池、开关和继电器、某些类型的荧光灯、肥皂和化妆品等。公约认为,小型金矿和燃煤电站是汞污染的最大来源。各国应制定国家战略,减少小型金矿的汞使用量。公约还要求,控制各种大型燃煤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的汞排放,并加强对垃圾焚烧处理、水泥加工设施的管控。
在2013年10月11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日本熊本市主办的《水俣公约》外交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92个国家和地区代表最终签署了《水俣公约》。
“签署《水俣公约》对于我们实现保护世界永远免受汞对健康造成的毁灭性后果具有长远意义。”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表示,“汞是引发重大公共卫生关注的前十位化学品中的一种,这种物质能够扩散、并在跨几代人的时间里长期留存于生态系统中,对暴露人群造成严重的身体疾患和智力损伤。”
编写/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