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基地发展状况及几点启示

2015-04-07 12:33余静娟
科技视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昆明市精品科普

余静娟

为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发挥科普工作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文明城市的促进作用,打造品质春城,营造良好科技人文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助推昆明市跨越式发展。2010年昆明市科技局制定了《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的认定工作,实施认定以来,昆明市科技局不断加强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规范管理与条件保障,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加强科普精品基地载体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地科普团队建设,改善科普设施条件。

1 科普精品基地绩效突显

截止到2014年底,共认定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18家,其中5家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8家为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经过5年多的发展,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专业科普人员队伍逐步壮大,基地开展的活动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已经成为昆明市科普工作的一支中坚力量。充分调动了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精品基地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了昆明市科普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

1.1 突出了优势和特色

为推动科普精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昆明市积极发挥科普精品基地载体单位的科研资源及人才优势,充分利用昆明市高原特色产业的优势,将特色产业成果转化为科普特色,打造成优势特色科普精品基地,形成领域布局合理、整合资源配置,发挥市场引导的局面。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实施5年以来,从领域分布来看涉及动物、植物、天文、太阳能、地质、园林、航空、电信、文化、旅游等领域,具体可为科研单位、特色企业、专业场馆、生态园区及旅游景区等5大类。其中:科研单位6家、占33.33%;特色企业5家、占27.78%;专业场馆4家、占22.22%;生态园区1家、占5.56%;旅游景区2家,占11.11%。

1.2 完善了设施和条件

为开展科普教育提供重要保障基础设施和科普人员队伍,是科普基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功能的重要保障。昆明市认定的科普精品基地都较重视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从投入、组织等方面给予保障,使得科普精品基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活动场所逐渐健全,专兼职科普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昆明市16家科普精品基地占地面积已达到15多万平方米;科普场馆面积9多万平方米;科普人员2千多人,其中专职科普人员近1千人。

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等精品基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完善基地设施,为公众提供视觉、听觉等于一体的科普感受。不断完善科普场馆建设,丰富科普内容,用模型、灯箱、图片、文字、音像、岩石标本等展示形式进行喀斯特地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建有电子触摸屏石林喀斯特地学科普查询系统和大型LED屏幕科普信息系统,用科普大型宣传橱窗随时向公众提供地学科普知识宣传;在典型地质地貌遗迹景观的位置,设置相关地学、植物知识的中、英、日、韩文解释标识牌900多块。

1.3 壮大了科普队伍

在科普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基地不断创新,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宣传科普知识的新路子。从2015年开始组织举办“昆明地区科普讲解员大赛”。通过大赛在全社会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使全市科普传播者、讲解人员和科普志愿者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各科普场馆、科普精品基地的科普传播能力,推动昆明市科普事业发展。以形成了专职科普工作人员、兼职科普工作人员、科普工作辅导员、志愿者等组成的科普人才队伍。同时把将科技特派员工作同科普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科技特派员举办培训班及培训指导活动、现场指导、发放农业教科书和宣传材料等形式传播科普知识,有效促进了农户科学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2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加强科普精品基地建设,是为市民提供优质科普资源的重要举措,以提升经济、环境、生活品质为重点,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昆明市建设成为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城市为核心,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步为标志。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优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2.1 开展流动性科普活动

云南天文台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科普宣传活动。携带天文望远镜、科普形成展板、宣传资料到党政机关、工厂、高等学校、部队、农村和社区举办流动展览,现场开展天文科普知识的宣传、咨询和讲解;利用特殊天象组织现场观测活动,把天文望远镜等仪器、设备带到社区、农村现场进行讲解;组织科普小小分队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科普巡回展,2012年分4批赴边远地区22县区开展科普三边(边远、边境、边疆)计划活动,行程万里,举办科普讲座28场次,大型现场科普观测活动40余场,参加人数达到10余人次,培养了公众对天文的兴趣爱好。

2.2 利用博物馆传播科普知识

昆明动物博物馆拥有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收藏量最为丰富的动物标本馆和国内最丰富的的对外展出动物标本的展示馆。目前馆藏标本67万余号,涵盖了云南动物王国和邻近省区几乎所有生态类型的动物标本,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馆藏模式标本441种/亚种5161号,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人们置身在昆明动物博物馆可以看到动物王国的缩影。体现了科普的地域特色,滇西北生物多样性展墙,完善了滇西北寒温带生境柜的展陈,湿地及动物展墙,向观众介绍相关知识,并宣讲保护环境,关爱动物之理念,昆虫展区地景拓展项目,丰富了昆虫展区的内容和视觉效果。新增三台3D电视进行科普宣传,新增多点触摸系统,墙面互动项目和地面互动项目三套电子互动设备尽展科普魅力,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博物馆在科学普及和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

2.3 亲密接触,体验科学魅力

昆明市园林科研所的科普精品基地占地500余亩;利用金殿名胜区实现旅游景区宣传、实现园林科学研究开发与科普教育活动的有效结合,充分利用景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科研所雄厚的技术力量、丰富的植物资源、设备完善的科普实验室和品种齐全的标本室,面向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与金实小学合作建立了以“走进植物世界”为题的科技创新实验室,为中小学生提供亲密接触植物、生态、园林;真正体验科学之魅力,常年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普实作培训,如花卉识别、自己动手种花、植物组织培养、常见病虫害识别及昆虫标本制作等实践活动,形成青少年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崇尚科学的良好风气。

2.4 积极参与重大科技活动

昆明市各科普精品基地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普宣传周”等一些大型主题活动,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一改守株待兔、坐等待客的被动状态,拓展了服务领域,改进了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水平。

3 面临的一些问题

3.1 对科普工作认识不足

科普工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共同来抓。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科普精品基地作为各单位兼职或者非主业的工作,存在受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一些管理部门及基地管理者对科普工作的性质、作用了解不够,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某种程度上顺其自然发展,一些基地投人少,甚至无投人,导致基础设施较差,人才流失严重等状况,严重影响基地科普工作的正常开展。

3.2 缺乏专业化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些科普精品基地专职科普人员少,多为兼职人员;对科普志愿者模式探索不够,招募困难;人员知识老化,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导致专业化高素质科普教育人才缺失,主要缺乏学科专业人才、高水平的讲解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

3.3 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

昆明市多数科普精品基地能够结合自身业务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但部分科普精品基地缺乏有效地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在科普资源利用、基地管理、科普宣传等方面各自为政,未能有效整合,难以形成合力。

4 持续发展的几点启示

4.1 加强指导,创新管理模式

加强昆明地区科普精品基地的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引导各基地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使其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加强对科普精品基地的运行、管理、发展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建立昆明地区科普精品基地联盟,研究实现科普基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总结推广科普精品基地成功经验和方法等。

4.2 加大投入,探索市场运作模式

拓宽科普经费投入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科普投人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科普精品基地的投入,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进一步理顺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之间的关系,不断探索市场运作模式,使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科普精品基地建设中来。

4.3 深度挖掘和利用科普资源,提升科普精品基地创新能力

加强对具备开展科普教育条件单位的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研究利用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人机互动、实景模拟等现代化科普教育手段开展科普活动,创新科普手段和形式,进一步促进科普与旅游、文化、教育、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生态等资源的深度结合。

【参考文献】

[1]曾庆江.青少年科普基地的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颜瑛逸.科普基地活动及其作用机理分析[D].东北大学,2012.

[3]郭彩,陈建国,贾宝红.天津市农业科技图书馆科普基地建设实践探索[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11:28-30.

[4]游国斌,张群.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普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宁德市蕉城区为例[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40-43.

[5]陆朝光,郑德胜.广东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与对策[J].科协论坛,2014,02:35-37.

[6]郭建斌,沈君. 基于新形势下科技社会组织科普基地建设发展研究:以全国林业科普基地为例[C]//中国科普研究所(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科技传播创新与科学文化发展——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十九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2012亚太地区科技传播国际论坛论文集,2012:05.

[7]操秀英.整合资源 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N].科技日报,2013-04-26(008).

[8]程秀娟.让科普之花绚丽绽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09-19(006).

[9]秦学,邹春洋.广州市科普资源与科普基地类型及分布研究[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2:37-41.

[10]黄丹斌,姚小明.共建共享科普理论在创新科普基地的实践应用[J].科协论坛,2010,08:14-17.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昆明市精品科普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延安医院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科普达人养成记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港珩隆2015大型春季拍卖·精品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