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高超+陈丽华
摘要:首先对牛肚被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了概述,然后对其制作流程进行了系统介绍,最后以普通毛巾被为对比,对牛肚被的透气性、透湿性及保暖性等舒适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牛肚被的透湿性及保暖性均优于普通毛巾被,具有冬暖夏凉、吸湿透气的性能。研究结果对牛肚被的传承及对其性能的了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牛肚被;发展现状;舒适性;保暖性
中图分类号:TS116 文献标志码:A
Tripe-like Quilt of the Blang Nationality: Development and Properties
Abstract: Firs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ripe-like quilt were summarized. Then the production processes of the tripe-like quilt were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 Finally, comfort property such as air permeability, moisture permeability and warmth performance of the tripe-like quilt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by comparing with ordinary toweling coverl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isture permeability and warmth performance of tripe-like quilt is better than ordinary toweling coverlet, and it is warm in winter and cool in summer.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inheriting tripelike quilts culture and understanding tripe-like quilts various properties.
Key words: tripe-like quilt; development situation; comfort property; warmth performance
布朗族独有的传统织品“牛肚被”是一种布朗族人用棉线织成的用以御寒的被子。牛肚被分为里外两层,其里层用棉条起绒,表面上形成一条条凸起的绒圈,像牛肚的内侧凸凹不平;外层为平纹组织,像牛肚平滑的外侧,因其整体外形似牛肚外滑内绒,所以形象地称其为“牛肚被”。牛肚被采用天然棉纤维纯手工制作,布边、被子中间均有蓝色经向嵌条,柔软、保暖,具有很好的吸湿透气性能,且结实耐用,因此,牛肚被既保留了棉线的肌理与温暖舒适,还呈现出自然美观、古朴简洁的造型,具有实用的独特个性。
本文简要介绍了牛肚被的发展,分析了织物的结构,并对其工艺流程进行了系统介绍,最后对其透气性、透湿性及保暖性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了布朗族牛肚被及其织物结构性能和纺织工艺,以期对布朗族牛肚被的沿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1 牛肚被的发展
用棉花织出的牛肚被因被誉为“人类手工纺织最早的毛巾被”而声名远扬。牛肚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史书上所记载的“塌布”即是今天布朗人用做被子的牛肚被,布朗族牛肚被又叫“阿娃毯”。唐宋时期布朗族已经有了较高水平的纺织技艺,纺织文化是布朗文化最为传统和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了布朗族人的心灵手巧。自古以来,布朗人就自己种植棉花,用传统工艺纺纱、纺线、织布、染色,制作独具民族特色的服被,纺织文化真实地记录了布朗族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牛肚被的纺织技艺在其它地方已经失传,只有在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一带的布朗族还完整的保留着,成为双江一绝。如今的邦丙村布朗人仍然传承着自己种植棉花、纺纱、纺线、织布、染色再制成服装和被子的生活方式。大多数家庭仍保留着完整的老式纺织工具 —— 轧棉机、纺线机、织布机等,完整的保留了传统的纺织工艺。布朗族是一个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许多独特的文化只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流传。布朗族人凭着对棉花与纺织的执着与热忱,使悠久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
牛肚被做工细致,织制流程较复杂,并且需要较高的手工技艺。织成一整条牛肚被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张牛肚被,从采摘棉花、去籽、弹松,然后到纺织、缝制,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成。如今能完整织成这种被子的手工艺人越来越少,因此牛肚被被奉为珍品。
2 牛肚被的制作流程
牛肚被制作要经过初加工、纺纱、织造等工序,具体工艺程序见图 1。其制作费工费时,也相对较繁琐,尤其是整经、穿蓖等工序,一般要由两个或更多人一起合作才能完成。
2.1 初加工
(1)轧棉花:棉花经过采摘、晾晒后,用自制的轧花机除去棉籽,将棉花与棉籽分开。(2)弹棉花:用弹花机将脱籽后的棉花弹松,同时达到去除杂质的目的,此阶段相当于清棉。
2.2 纺纱
(1)搓棉条:将弹好的棉花搓成细条,相当于制条,除了做“牛肚”起绒的棉条,还用于纺制棉线。搓棉条是对技艺要求较高的工序,一边转动纺车,一边轻拉棉条,蓬松的棉花通过纺车转动的牵引力卷成棉条。拉的棉条粗细必须均匀一致,太细保暖性和强力就会降低,因此是整个纺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图 2)。(2)纺棉线:将搓好的棉花条通过纺线机纺成线并绕于绕线棍上。此工序制成的棉线柔软舒适,可直接用作纬纱。
2.3 织前准备
(1)绕棉线:将棉线拉成同样长的经线。
(2)煮棉线:为了保证织布时经线不断头,需要提高棉线的强度和柔韧性,因此将绕成经线的棉线在泡有高粱、玉米等的容器中沸煮,经过漂洗后晒干,即浆纱过程。
(3)圈棉线:晾晒干后的线套,要上纺线车,手工将棉线从其上绕下来成一团,使棉线在加工过程中不打死结,方便操作。
(4)拉棉线:将绕成团的棉线绕纱在木桩上,使棉线略微抻直,相当于整经工序。
(5)穿蓖:将拉线悉数穿入蓖条内,即构成织布的经线。蓖板为长方形框架,如蓖子样细密的细木条排列成蓖条嵌于上下两头的木条中间。蓖板的宽度一般为一尺二寸左右,因此布的幅宽只有一尺一寸到一尺二寸,制作大件用品如床单,就需将多块布拼接起来。
2.4 织布
布朗族的织布机构造和织布方法相对简单。前端用一根碗口粗、长约1.6 m的竹筒拴在两根柱子上,将纱线叠作双层,作为经线可在竹筒上滑动。靠近织布者一端有一个较细的竹筒,经线中央夹层安置一个小竹筒和竹棍用来把上下层经纱分开,末端用大约 5 cm宽的布带固定,把纱线绷紧拴在细竹筒上,把纱线绷紧拴在腰部。若采用这种传统织布机不停地编织,一般织成一张牛肚被最快大约需要15 ~30天。
(1)开口:纺布者坐在小矮凳上,双足向蹬紧,右脚将织布机踏板踩下,使经线每隔一根交错变换一次位置。(2)引纬:左右手来回地用细竹棍引线穿纱,使纬纱从上下两层经线的通道间织入(图 3)。(3)打纬:用双手操纵挡纱板不断地把纬线挡紧(图 4)。
3 牛肚被结构与规格的测试与分析
3.1 牛肚被组织结构与规格
对牛肚被的组织结构与规格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对市场上常用的毛巾被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见表 1。
3.2 牛肚被的织物组织
对牛肚被的织物组织进行了分析,其织物组织见图 5。由图 5 可知,牛肚被为单层组织(平纹)与纬二重组织的交替间隔,由一个系统的经纱和表、里两个系统的纬纱相交织而成,经纱和里纬均由 3 根单纱并合而成,表纬为粗棉条。纬二重组织的表纬每隔三经起一次绒圈,即将粗棉条每隔三经从经线下方绕到细木条上,绕完一排“牛肚”后,每隔一经交替地引入一里纬,固定棉条绒圈后抽掉细木条,一条“牛肚”便被织进了棉布中,每织平纹组织的三纬起一次棉条绒圈,如此循环往复织成整条牛肚被。由此牛肚被外层紧密平整(图 6),里层表面形成一条条凸起的绒圈(图 7)。
4 牛肚被舒适性测试与分析
4.1 透气性
对牛肚被的透气率进行测试,结果见图 8。由图 8 可以看出,牛肚被的透气率比毛巾被小。织物透气性取决于织物中的空隙大小、多少及织物的厚度、表面性状等因素。牛肚被外层采用平纹组织,但纱线较粗,质地紧密厚实,里层的纬纱方向上织入了一层粗棉条绒圈,质地膨松、丰满、厚实,而毛巾被的质地相对轻薄,因此牛肚被的透气性较低,但能保持空气的流畅。
4.2 透湿性
对牛肚被的透湿率进行测试,结果见图 9。由图 9 可以看出,牛肚被的透湿率比毛巾被高。这是由于透湿率与纤维表面的浸润性和织物厚度、紧密度有关。毛巾被虽质地相对轻薄,但纱线较细,表面较光洁,不利于吸纳更多的水分;而牛肚被蓬松的棉条能吸纳更多的水分,有助于水分的传递,因此牛肚被的透湿性较毛巾被好。
4.3 保暖性
对牛肚被的保温率、传热系数、克罗值进行测试,结果见图10 ~ 图12。从图10 ~ 图12可以看出,牛肚被的保温率、克罗值比普通毛巾被高,传热系数比普通毛巾被低,由此说明牛肚被的保暖性比普通毛巾被要好。这主要是由于保暖性与织物的组织结构、厚度以及复合方式等有关,牛肚被外层采用平纹组织,质地紧密厚实,里层为一层粗棉条的绒圈,质地膨松、丰满,且蓬松的棉条绒圈能容纳较多的静止空气,而毛巾被的质地相对轻薄,因此牛肚被的保暖性相对较高。
5 结论
牛肚被独特的结构赋予了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其保暖性和透湿性均优于普通毛巾被。只有坚持保护与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布朗族纺织工艺,珍贵的牛肚被艺术品才能得以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曾庆芳.在群山的背后[J].滇池,2008(8):91-92.
[2] 杨竹芬.邦丙布朗族的传统纺织文化[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30(3):45-47.
[3] 子志月,肖黎煜.布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研究[J].兰台世界,2012(7):4-5.
[4] 陶玉明.独具特色的双江布朗族文化[J/OL].http://www.yn21st. com/show.php?contentid=16398,2012-08-24.
[5] 小溪.布朗族的牛肚被(图)[EB/OL].中共双江自治县委宣传部,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blz/2009-06/24/ content_18007042.htm,2014-11-1.
[6] 黄彩文.云南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邦丙村布朗族的传统纺织技艺为研究个案[J].西北民族研究,2010(3):199-205.
[7] 徐天琦.布朗族的棉纺情缘[J].纺织科学研究,2013(5):116-117.
[8] 于伟东.纺织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