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转型趋势下土建类群专业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2015-04-07 19:23:04
四川水泥 2015年4期
关键词:土建类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刘 云

(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应用型转型趋势下土建类群专业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刘 云

(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为了顺应国家提出的应用型转变要求,土建类群专业必须加强实践体系建设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构建新的专业实践体系、加强各实践环节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变革毕业设计模式出发,探索了土建类群专业实践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为高校土建类群向应用型转变提供思路。

应用型转型;实践教学体系;毕业设计模式

2014年2月,国家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教育部随后明确表示将会加快高校设置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设置标准,为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创造条件。今后,除少量一开始就定位于研究型大学的高校外,新设本科学校和更名大学都要明确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办学定位。

土建类群专业包括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由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而成的行业和学科,体现了学科融合的时代特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应用型转变中的核心问题,土建类群专业产生于、依托于和服务于工程项目,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来源于“工程”,即来源于实践,因而土建类群专业的实践体系建设、改革就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顺应转型的重中之重。

一、构建新的土建类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土建类群专业实践环节根据实践进行的地点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根据实践学习的内容分为课程实践环节和综合实践环节;根据实践的形式分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一)实验

土建类群专业按照先后顺序开设的实验课程有:工程测量、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土力学,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等。

(二)实习

专业实践中的实习包括:房屋建筑学认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施工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

(三)课程设计

针对部分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开设课程设计的课程有: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项目管理以及建设项目评估等。

(四)毕业设计

土建类群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可选择的范围比较广泛,一般包括有: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房地产项目策划、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工程计价以及与土建类群专业相关的理论研究等。

以上四项是过去大多数学校的土建类群专业开设的实践类课程,在向应用型转型的趋势下,构建新的土建类群专业的实践类课程体系,应该考虑加入社会调查、工程实训以及注册资格模拟考试实训。

社会调查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为大学生认识社会、提高社会参与度、深化专业能力尤其是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团队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进行不同主题的社会调查,低年级可不限主题,高年级建议选择和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

以前,工程实训基本只在高职高专类院校开展,在转型的要求下,本科土建类群专业的学生也应该进行工程实训。本科生通过工程实训,不仅能够更加了解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步骤,更主要的是掌握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弥补了在现场实习只能作为“旁观者”的不足,为将来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由于建筑行业有着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要想成为优秀的应用人才,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可以在第七个学期,通过讲座、模拟考试等方式进行建筑师、结构师、建造师和造价师等执业资格考试训练,为将来顺利获取执业资格打下坚实基础。

在传统的土建类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社会调查、工程实训和注册资格考试实训这几项内容后,新构建的实践体系对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将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二、加强各实践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土建类群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项目较多,不同环节之间的教学目标虽然存在不同,但是总体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而且诸多的实践环节的知识体系存在有机联系,因而很多环节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实践方式的确定和考核方式的确定等方面可以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实践环节学习的一体化。

以《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和《工程估价》这三门课程为例,这三门课程的实践环节有施工生产实习和各自对应的课程设计。以前的方式是:先在学校完成各自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选用的图纸各不一样),再进入实习工地。学生进行这几项实践环节之后,对于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程造价的确定以及现场的管理这几个方面的知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如果这几门课程的实践环节能够实现有机结合,如:先让学生进入实习工地,按照实习要求完成任务,回到学校后,以各个学生所在实习工地的工程为背景,先后进行工程造价的确定、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等课程设计,结合施工现场已经实施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预算文件等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优劣。这种方式不仅将这几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有机贯穿起来,而且使学生比较完整地掌握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组织和造价控制等过程,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另外一方面,这种方式也弥补了校内实践“纸上谈兵”的缺陷,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现场实践结合起来。从考核方式上来讲,除了考评学生上交的实践成果外,还可以针对这几项环节举行综合答 辩,更全面地考查学生是否达到将“知识转变为能力”的考核目标。加强各实践环节间的内在联系,关键在于各负责人在制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案时,能够相互沟通、相互协调配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先后顺序的确定等方面实现一体化设计。

三、变革毕业设计模式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在工程实践中,应用能力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很大程度上更体现在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上,同时,工程实践也需要学科之间的交融。当前高校土建类群的毕业设计,强调的是学生达到的技术深度和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1],因而各专业大多是以工程建设某一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为主题确定毕业设计的内容,由学生各自独立完成。这种模式没有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出来,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1)跨专业团队组合 这种模式可以将土建类群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业组合起来,如建筑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组合,要求组团的学生完成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这种方式使得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做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结构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使得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注意与建筑设计人员的充分交流和沟通。也可以让建筑学、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多个专业进行组队,完成工程项目从可行性行研究、项目策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到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控制等一系列工作。

(2)专业内部组队 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将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划分为3-5人一组,给定一个项目,要求学生完成在不同阶段如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决算的工程计价,通过一个案例,学生就可了解工程项目完整的计价过程,掌握各阶段计价的方法和重点。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组队的模式一定既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既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也要锻炼团队协作精神。这就要求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对于毕业设计任务的分配上注意到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所侧重,在管理上要多下功夫,使得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语

除了以上三点之外,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现校企协同培养、深化校企合作都是实践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应用型转型趋势下,土建类群专业要想在这一轮变革中获得成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践体系的建设尤为关键。一定要在“应用”中培养核心能力,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切实解决土建类群专业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有知识、没能力”等通病,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行业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1]叶晓甦 ,王予函 . 基于“卓越计划”的土建类群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6):104-108.

[2]刘运林,丁克伟等 .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6):122-124.

[3]李方慧,赵永江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几点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4(6):16-19.

G322

B

1007-6344(2015)04-0319-01

猜你喜欢
土建类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玩具世界(2021年6期)2021-04-19 12:15:18
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8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少儿美术(2019年1期)2019-12-14 08:01:34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电子制作(2018年9期)2018-08-04 03:31:14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中小学电教(2016年3期)2016-03-01 03:40:53
基于绿色建筑技术诉求的高职土建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路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