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后家禽时代”的防控模式
自从1997年香港发现全球首宗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死亡的病例开始,只要有禽流感暴发,必能听到新闻里报道大批量的鸡鸭鹅被扑杀。刚跨入2015年,海峡对岸的台湾已经确诊142场养殖场感染H5亚型禽流感,扑杀近9万只家禽,本以为销声匿迹的禽流感又来势汹汹,为了控制疫情以免人类感染,扑杀家禽的这种做法也无可厚非。可是禽流感真的是家禽惹的祸?
毋庸置疑,一旦发生疫情,人们的直接反映是不吃或者减少食用;政府的态度是高度戒备,一旦发现苗头,扑杀、无害化处理是必然选择,甚至关停市场,永不开放。这些措施是应对疫情的有效、及时方式,无可非议。但禽流感既然是传染病,防治它就要先从感染源头方面着手。相关报告指出,极端的家禽饲养环境是促使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重要因素,因而改善家禽饲养环境,降低养殖场饲养密度从长远来看是预防禽流感病毒变异以及疫病暴发的根本手段。
切断禽流感病毒的传染途径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候鸟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转播者,因而将家禽和候鸟隔离,以免出现交叉感染是控制禽流感传播的有效手段。欧洲国家要求农场把家禽移入室内饲养,这都是从传播途径方面断绝家禽与野鸟之间的接触。尽管家禽移入室内会使它们的活动空间减少,以致影响禽肉的质感,但这都比禽类染病而导致需要消灭全体禽类所带来的损失为少。
为家禽作防疫注射,已证实是控制禽流感的最快速和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的农场做法是给家禽全部注射疫苗,不过,有专家表示,如果为所有家禽都注射疫苗的方法有一定风险。因为一旦禽流感再度暴发,由于所有家禽都有抗病能力,农场主人就不能及时察觉。另外,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工作报告,滥用疫苗也是诱导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重要因素,因而过度注射疫苗并不值得提倡。香港目前的做法是要求所有农场都要保留少量家禽不作任何防疫注射。
“一样的鸡肉,一样的鸡蛋,一样的我们咋就成了传染源,禽流感,很危险,阿嚏,阿嚏。谁让咱有个鸟类祖先。”《我不想说我是鸡》这首因禽流感而爆红的网络歌曲歌词写得让人忍俊不禁,可是笑过以后,又不免陷入沉思。禽流感作为一种人禽共患疾病,不单单要把人类的防护工作做好,对于禽类的防治措施也不能轻视,给予家禽清洁的圈舍、安全的环境并非仅仅是从道德的高度进行考量,同时也能有降低禽流感发生率的现实好处。尽可能地保护动物的福利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生命与灾害》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