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座全封闭建筑垃圾处置线投产

2015-04-07 16:15
商品混凝土 2015年4期
关键词:垃圾处置渣场首钢

北京:首座全封闭建筑垃圾处置线投产

“吃”下去的是砖头、混凝土块之类的建筑垃圾,“吐”出来的却是可以替代天然砂石的再生建筑骨料。通过一系列破碎、分拣、筛分等处置工艺后,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可达 90% 以上。昨日,首钢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向安披露,建在首钢石景山园区内的北京市首座全封闭建筑垃圾处置线已投产试运行,设计年处理能力 100 万吨,这意味着首钢老厂区里大规模拆除改造工程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有了新去处。

据估算,北京每年建筑垃圾产生量高达 3500 万吨,利用率还不到 30%,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有巨大提升空间。

建筑垃圾可就地“消化”

首钢石景山园区西部,在首钢停产前原本是堆放炉渣的“渣场”。虽然钢渣堆成的小山早已被清理,但随着首钢园区内拆除改造工程的深入,一座座由建筑垃圾堆积而成的小山,又成了这里的新“住户”。

最新在这里落脚的,要数厂东门内特重型厂房的“零件”,瓷砖、砖头以及还绑着钢筋的混凝土块。个头儿小的,抓一把能从手指缝里漏下去;个头儿壮的,想给它翻个身都费劲。如今,“渣场”里数千立方米建筑垃圾已经摞起了一座五六米高的山包,全部都被黑色的苫布包裹着。

据初步估算,等首钢老厂区内建筑拆除工程全部完成,垃圾产生量少说得有 1000 万立方米。如今,一条通体蓝色的全封闭建筑垃圾处置系统已经建成,就屹立在“渣场”中心。这条主要依靠传送带连接的处置线,可以把一块块建筑垃圾囫囵个儿地吞下肚。

再生骨料可铺路

一铲子建筑垃圾“下肚”,近 3m 高的处置线“嗓子眼”里马上传出了剧烈的摩擦声,听上去就像有无数石块在敲击钢板。

“那是刀盘正在对建筑垃圾进行‘粗破’。”现场值守的首钢资源公司经理张福强介绍,首钢环境公司打造的全北京首家封闭式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占地 150 亩,设计年处理建筑垃圾 100 万吨,与传统的填埋法相比,每年可节约土地 100 亩。

“该项目是北京市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首批示范项目之一,未来将成为北京市首批集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研发为一体的环保中心。”张福强说,从科学角度来看,建筑垃圾经过科学回收、精细化分拣完全可以筛选出作为再生原料的优质骨料,实现循环利用。

经过“粗破”后,建筑垃圾被切分成直径 200mm 以下的大颗粒,然后随着传送带进行风选、磁选等物理化分离处置,先后分拣出建筑垃圾中混杂的木块、纸张、钢筋、塑料等杂质,产生可以代替天然砂石的再生骨料。这些骨料将主要用于首钢园区内的道路建设工程,相比从北京周边购买天然开采的骨料,既保护环境,又节省大量运费。

粉尘回收二次利用

这套建筑垃圾处置线虽然是全封闭的,但颗粒破碎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依旧得有个合适的去处。

为此,处置线内部专门配置了多个“吸尘器”,而且,每一台吸尘器都与一条通风管道相接,最后把整条处置线内部产生的粉尘都汇集到一处,利用布袋收集。这一招,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粉尘污染,还能产生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粉尘‘纯度’相当高,可是生产水泥的好原料。”张福强解释,不但惹人厌的粉尘可以卖钱,处置线两道磁浮筛分工序“挑”出的大量金属物,照样可以送到外地,回炉炼钢炼铁。

因此,纵观整条处置线,这里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可达 90% 以上。

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 30% 至 40%,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这些垃圾采用露天堆放或者填埋的方式简单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会因遗撒和粉尘飞扬污染环境。

按照相关规划,除了先期投用的首钢园区处置线,北京市近期还将建成多座循环利用式建筑垃圾处置项目,逐步减少全市建筑垃圾填埋量。

来源:中国商品混凝土网微信公共平台

猜你喜欢
垃圾处置渣场首钢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全过程管控研究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城市固体废物类型、处置机制及对策研究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运维现状简析
太平料场弃渣场发育特征及防治建议
北京首钢吉泰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垃圾处置监管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对策研究
水电工程沟道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