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动因论对中国双向FDI区位分布的研究

2015-04-07 14:07蒲智全
金融经济 2015年14期
关键词:区位东道国优势

蒲智全

(宜宾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四川 宜宾 644000)

1.引言

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形势对跨国公司对FDI区位选择以及政府引进外资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对FDI区位理论的发展与应用提出挑战。从1960年海默提出厂商垄断优势理论开始,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市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经典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区位思想,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专门研究FDI区位的系统理论体系。而综合动因理论是继承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对于FDI地域综合结构的动因机制构建的理论模型,既吸收了传统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的精华,又涵盖了经济形势新变化下FDI区位选择动因机制,但实际应用范例较少。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96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与利用外资并驾齐驱。2015我国政府提出了要降低外资准入条件和推进“走出去”战略。但是我国国内外资区位分布和对外投资区位分布都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本文从综合动因理论的基础上对FDI区位分布的研究,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对我国跨国公司对外FDI和外商在华FDI的区位分布研究既具有创新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研究的区位并非狭义的地理区位,而是指广义上的区位,既包括地理区位,又包括空间区位。

2.FDI地域运动综合动因论

2.1 理论总模型

综合动因论主要观点是FDI是在东道国引资目标与跨国公司投资目标基本协调的前提下的跨国流动。[2]FDI区位选择应当从两个因素来确定——东道国ESP系统和投资主体OIL特征。其中东道国EPS系统是指东道国的经济因素(E)、体制因素(S)、政策因素(P);而投资者主体OIL是指所有权优势(O)、内部优势(I)、区位优势(L)。所以,无论对于资本需求方还是资本输出方而言,只有当两个因素相协调的区位,才是FDI的首选之地。笔者基于此模型,选取恰当的评价指标,对外商在华FDI和中国对外FDI两个方向的区位分布进行研究。

2.2 东道国ESP系统的FDI区位评价指标

2.2.1 经济因素

东道国影响FDI区位选择的经济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潜力三个方面。

对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提出一国吸引FDI的数量是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函数,并且世界经济发展过程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引进FDI和流出FDI均为正相关。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容易吸引FDI。

对市场环境而言,稳定性、广阔性、均衡性、开放性是市场环境优良的重要条件,因此,也是FDI区位选择的重要考察条件,市场环境越优,吸引FDI的能力就越强。

对经济发展潜力而言,这是由东道国的资源结构表现的,东道国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生产技术等要素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基础,因此,经济发展潜力大,也是东道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条件之一。

2.2.2 体制因素

体制因素主要是指东道国与母国体制的相似度,从表1可知FDI具有在发达国家(地区)内部相互投资的显著特征,而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东道国的私有化体制模式,这与跨国公司自身的逐利属性密切相关。因此东道国的体制对FDI区位选择也具有重要影响。

表1 2013年全球7大FDI流入国(地区)与流出国(地区) 单位:亿美元

2.2.3 政策因素

政策是东道国对本国经济发展进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而FDI的分布情况与东道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所以不同的外资政策对资本的流向有不同的影响。尤其是税收政策与外汇政策,直接影响到跨国公司的经营成本和投资收益。因而也是衡量FDI区位选择的指标之一。

2.3 投资主体OIL的FDI区位评价指标

2.3.1 所有权优势

企业投资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不论跨国公司采取何种进入东道国的方式,所有权优势都是投资主体与东道国企业竞争的必备条件。只有具有所有权优势的投资区位,才能对获取收益做出最基本的保证,具体衡量指标采取投资主体的组织管理优势、技术优势、企业规模优势、金融货币优势。

2.3.2 内部化优势

跨国公司为了减少交易成本、生产成本进入东道国以后,又会受到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的约束或者母国政府的干涉。而内部化优势可以使得跨国公司在母子公司之间进行产品或技术的转移,从而减少投资成本和经营限制。但许多国家为了保证税收和本国企业的竞争地位,都会采取对国际转移价格的制定进行管制等措施对跨国公司的经营进行限制。所以能够让投资主体有发挥内部化优势的条件的国家或地区,是衡量FDI区位的一个重要指标。

2.3.3 区位优势

从本质上讲,FDI是利用东道国的各种利己资源来促进投资主体利益目标的实现。如果没必要利用东道国资源或者投资收益小于投资成本,那么FDI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投资主体完全可以采用间接投资的方式达到目标。因此,区位优势是FDI的充分条件,具体衡量指标采用直接区位优势(东道国的有利因素)和间接区位优势(投资主体的不利因素)。

3.FDI在中国区位分布现状分析

3.1 FDI在中国的区位分布现状

总的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华FDI的规模不断增加。其在中国的区位分布呈现出高度集聚且不平衡的形态,具体现状从来源地、在华地区、在华行业的区位分布进行了研究。

3.1.1 FDI来源区位分布的现状

从流量来看,2013年外商在华FDI达1239.11亿美元,比2012年增加了28.3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中国的引资能力不断加强。FDI的来源地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日本、英属维尔京群岛、韩国等等区位。

3.1.2 FDI在华地区的区位分布的现状

从地域来看,FDI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2013年东中西部三大地区 FDI存量占全国比重为84.36%、10.52%、4.92%;与十年前对比相差不大。而在三大地区内部,东部地区分布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分布较均衡。

3.1.3 FDI在华行业的区位分布的现状

从行业结构来看,FDI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递进。截止2013年底,FDI在华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58.54%和第二产业40%。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重又达到56.33%、房地产业占15.75%。

3.2 FDI在中国区位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3.2.1 FDI来源地区位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由前述的数据表明,中国外资的来源地明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FDI主要来源于发达的经济体;二是主要来源于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三是各来源地的FDI流量具有显著差异,主要集中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四是各来源地与中国存在着密切的进出口贸易关系。

其原因可以由综合动因论来解释,一是由于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地理位置较近,与中国社会文化的相似度较高。二是由于这些发达的经济体拥有领先中国企业的雄厚资本和先进技术,并且可以利用中国丰富与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发挥组织管理优势、技术优势等所有权优势。三是,人民币对FDI来源地的汇率长期处于劣势,有利于投资主体发挥金融货币优势。四是中国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策优惠以及维尔京群岛自由港的条件,使得许多企业在香港和维尔京群岛注册后,再对华投资,所以香港对内地的FDI流量比重最大。四是中国与主要FDI来源地存在着密切的双边经济关系促进了FDI向中国流入。

3.2.2 FDI在华地区区位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通过前面对外商FDI在中国不同地区区位分布的现状研究,可以得出FDI在中国地区分布的特点。一是区域间高度的不平衡,具体表现在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二是区域内的不平衡,具体表现在东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小。

形成区位分布不平衡格局的原因取决于中国的ESP系统。就经济因素而言,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劳动力质量、市场的购买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就政策因素而言,众所周知,中国对外开放是从东至西分阶段依次进行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提出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后,从创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江及内陆及沿边城市,涉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就体制因素而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都是首先在东部地区开展,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厂长经理制以及外资企业税制等。这就使得东部地区,尤其是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城市成为FDI的聚集地。但是,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才是FDI区位分布不同的主要原因。

3.2.3 FDI在华行业区位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后,可以得出FDI在行业上具有结构上的不平衡性和层次的差异性的特点。结构的不平衡性体现在FDI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中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层次的差异性体现在FDI的分布是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运动的。

FDI集聚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直接相关。首先,改革开发以来,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增长,消费者对基本生活物资的需求巨大,政府和企业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引进外资和生产产品都忽视了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其次,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房价的飞升和电子商品市场的繁荣,并且资本总是投向资源稀缺而利润丰厚的行业,而外商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先进技术易在这两大领域保持优势地位。最后,经济的附加值不同导致FDI在不同产业的运动,现实生活中,第二产业的经济附加值一般高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经济附加值一般高于第二产业[4]。

4.中国对外FDI的区位分布现状分析

4.1 中国对外FDI的区位分布现状

在“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的情况下中国对外FDI的规模不断增加,截止2013年中国对外FDI存量为6604.8亿美元,名列全球第11位。整体格局具有高度不平衡但又集聚、政治特征鲜明、各地区存量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流量高速增长的特征。本部分将具体从投资主体、对外投资地区、对外投资行业的区位分布进行研究。

4.1.1 中国对外FDI主体的区位分布现状

从对外投资主体的地理区位来看,截止2013年,东部对外FDI存量为79.3%,中部和西部分别为9.0%和11.7%。而东部地区又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各省市,如广东、上海、山东、北京等沿海省市。从对外投资主体的企业性质而言,国有企业占据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半壁江山,占对外FDI存量的55.2%(非国有企业所占比例不断扩大。从对外投资主体行业分布来看,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以及仓储和邮政业分别以37.5%和32.4%的比例占据主要地位)。

4.1.2 中国对外FDI地区的区位分布现状

2013年底,中国有2.54万家境外企业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区位覆盖率达79%,其中发达经济体占14.2%,发展经济体占83.2%,转型经济体占2.6%。就地理位置而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在亚洲的比例为拉丁美洲、欧洲。就东道国或地区类型而言,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和避税地区。其中对亚洲香港地区的投资比较成熟,但中国对拉美地区的投资仍处于较初级的探索阶段[5]。

4.1.3 中国对外FDI行业的区位分布现状

中国对外FDI的行业已经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其中主要的行业比重有批发和零售业29.2%,制造业22.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2%,建筑业7.6%,采矿业5.5%。第二、第三产业是国内投资主体的主要目标,并且在各大洲的东道国中涉及的主要行业差异性较小,已经形成了普遍的行业投资结构(如表2)。

表2 中国对各州FDI存量前五位的行业

4.2 中国对外FDI区位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4.2.1 中国对外FDI主体区位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研究表明,国内投资主体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投资主体来源区位的不平衡,东多西少;二是投资主体结构的不平衡,国有企业处于主导地位,非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比例较小。

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从投资主体的OIL特征分析有如下几点,一是中国东部地区的跨国公司处在国内经济较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政府长期对这些区域的对外开放政策是跨国公司的间接区位优势。二是东部地区是外资在华活跃地区,区域内的中国企业往往与这些外资存在贸易往来关系,也使得本国企业在关联方东道国设立机构以减少交易成本。三是国有企业相对于私营企业而言,资本雄厚,拥有更多的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四是中国政府为了推进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长期利用出口拉动内需,采取政策依靠国有企业增加对外投资,实现“走出去”。

4.2.2 中国对外FDI地区区位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中国对外投资地区区位分布都具有不平衡性,这体现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并且,在存量具体分分布上还具有高度的集聚性,亚洲和拉丁美洲是中国对外FDI主要活跃地区,而亚洲香港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以及拉美第三世界东道国更具有关键地位,政策因素明显。

通过对东道国EPS和投资主体OIL的分析可以发现,使中国对外FDI形成上述地区区位分布特点的原因在于,首先,从经济因素而言,拉美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潜力比较大,扩张市场是中国对外投资最主要的目标[6];从体制因素而言,发达国家更倾向于私有性质的投资主体,而中国投资主体更多的是国有投资者,这就增加了中国对发达国家投资的难度。从政策因素而言,拉美的许多国家同中国一样都是发展中国家,不仅在行业结构上具有互补性,而且在对待外资的政策上也具有相似性。其次,有研究表明,中国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内在原因是中国与其直接投资东道国紧密的政治、社会、经济关系[7]。而中国同拉美许多国家长期保持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这让政府有意识的引导并提供条件让本国企业到拉美投资。大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促进,以及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经济为国内投资主体提供了各种区位优势,这也是中国对香港直接投资最多的主要原因。最后,许多中国跨国公司为了获取避税效应,因此倾向于向维尔京群岛等避税天堂投资。

4.2.3 中国对外FDI行业区位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中国对外投资行业区位分布与其他国家对外投资相差不多,基本形成了全面投资的格局。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一是行业分布健全,但比例分布不均衡;二是行业间投资规模差异大,资本密集行业流量大,数量少,而市场型行业流量小,数量多。三是各区域行业结构趋同,主要分布在采矿业、金融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行业区位分布的原因在于投资主体自身的OIL特征。中国与其他发达投资主体相比,在技术型行业上竞争优势较小,而制造业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是中国较为成熟的行业,这方面中国投资者更容易取得优势。此外,中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这些行业的跨国公司对自然资源等原材料的需求量大,所以国内企业为了扩大生产更倾向于在东道国这些领域投资。最后,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目前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占到了50%以上[8],广阔的国际市场,使得本国跨国公司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考虑降低成本,这也促进了中国投资者到东道国直接设立企业或生产基地,从而利用区位优势发挥和内部化优势,充分发挥所有权优势。

5.区位分布格局下中国双向FDI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5.1 中国双向FDI存在的问题

5.1.1 政策性因素太强,FDI得不到有效配置。无论是中国作为东道国还是投资主体,国家的政策对FDI的流动性和增值性有引导和限制的作用,使我国在FDI活动中不能提供良好的东道国环境与充分发挥投资主体的OIL优势。这直接反映在大陆和香港的相互投资以及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对外投资的区位分布,使得外资来源渠道与对外投资目标可选择性减小。而在政府控制下的投资,不能调动企业的投资的积极性,也很难测量投资的收益性。

5.1.2 区位分布的集聚,FDI整体结构的失衡。一方面,外商在华投资的集聚会造成国内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中国对外投资区位分布的集聚,不利于构建整体FDI结构,降低了中国投资主体抵御投资风险的能力,也不利于使投资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对外投资主体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业,虽然这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但是也加大了进入发达经济体的难度并且对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5.1.3 过分关注FDI数量,忽略FDI的质量。长期以来的外向型经济,使FDI在拉动中国经济的作用中被放大。因此在引进FDI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为吸引外资低价出售土地使用权以及企业不承担环境污染等外部成本,使得中国政府背上了高坏账、高耗能、高污染等成本[9],此外,一些外商为了维护本企业的技术等垄断优势,并不愿意将研发等机构设在中国。在对外FDI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中国投资主体采用的是绿地投资而非并购或收购,这就很难吸收东道国的现金技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5.1.4 中国双向FDI的空间仍然很大。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资的需求逐渐凸显以及新旧产业的交替,中国引进外资的空间仍然有相当大的空间。而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投资主体进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都是必然的。

5.2 对中国双向FDI的建议

5.2.1 改善中西部地区的ESP因素,制定特色区域引资和投资策略。一方面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并且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市场情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不同的外资政策,将各地区的环境优势展现出来,才会提高引资能力。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起来了,才会有更多的企业有能力走出去,反过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终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5.2.2 对内调整行业开放结构,对外强调匹配投资和规模效应。在国内,对FDI在国内活跃的行业进行一定的限制,而对需要利用外资发展的行业降低门槛。在国外,中国企业应根据不同东道国ESP系统和本企业的特征相匹配进行投资,而不是盲目的为了扩张市场进行投资,在投资过程中还要加强企业与企业合作和注重规模效应,这样可以建立全球地域投资结构和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5.2.3 完善中国双向FDI的法律体系,树立中国友好形象。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坚持“绿色外资”的观念,对外资经营要制定法律保护中国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同时在对外FDT中不干涉东道国内政,不破坏东道国社会环境。这可以在无形之中减少中国的引资和投资成本。

5.2.4 促进非国有企业的对外FDI,注重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益。这样可以调动不同类型的境内投资者的积极性,在非国有企业对外FDI过程中,中国政府应保护其合法权益,而对于国有企业的投资一般都伴随着政治协议,所以在维护双边利益的同时,应该注重投资效益。

5.2.5 企业和国家应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引进FDI和对外FDI,将外资配置到需要发展的且不成熟的行业,并鼓励成熟行业对外投资,发挥优势,以免生产过剩或资本贬值。这样就能将双向FDI相结合,最大可能的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6.结论

本文对综合动因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FDI的区位分布是东道国ESP系统和投资主体OIL特征相协调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进行双向FDI的过程中,没有将东道国的ESP系统和投资主体的OIL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了双向投资区位分布都不平衡的格局。其次,中国双向FDI高速增长的同时,对外资的需求量和对外投资流量仍然有很大潜力。最后,由于国内区域经济短时间难以提高,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总体很快,可以预测,中国在很快将会成为对外净投资国,并且增长点将会从拉美转向东南亚地区。

[1]江心英,路正南.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政策调整[M].科学出版社,2009.9-14.

[2]江心英.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综合动因假说[J].国际贸易问题,2004(6):66-69.

[3]王建英,支晓强,袁淳.国际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36-237.

[4]丁明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非均衡结构探析[J].特区经济,2005(6):337-338.

[5]李辉,侯志铭,张荣.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3(6):50-51.

[6]朱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决定因素与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36-37.

[7]贺灿飞,郭琪,邹沛思.基于关系视角的中国对外投资区位[J].世界地理研究,2013,22(4):3-4.

[8]王清.“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1(6):129-130.

[9]窦菲菲.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双向直接投资发展[J].财经科学,2015(2):2-3.

猜你喜欢
区位东道国优势
矮的优势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蒙元京畿区位论
画与话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