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原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事业发展壮大的源头活水。远程教育自问世起,工具、理念和形式就是焕然一新的,本身就带着浓厚的创新气息。要使这一创新工作发挥更大作用,则更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创新的意识,不断丰富这一工作领域的内涵。所以,远程教育事业提倡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甚至于,为了充分开发出这一新工作领域的更多潜在效能,我们必须坚持创新。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创新也是一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风险的事,有成必有败,有得必有失。近年来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就存在着不少“创新偏差”:一是喜新厌旧的创新。有的人强调抓新亮点,精神可嘉,但新亮点总有一天会成为旧亮点,他的注意力就转移到更新的亮点上去了,结果就如同“黑瞎子掰苞米——掰了一穗丢一穗”。二是闭门造车的创新。有的人创新就靠“拍脑袋”,想一出是一出,创新之前没有足够的调研,创新之后也缺乏必要的总结,结果点子虽新,却时常“水土不服”。三是好大喜功的创新。有的人性子急,刚刚出来一个新举措,一看很不错,再看还是很不错,就立刻全面铺开,摊子越大越好,根本不保留充分检验这一举措的时间,结果后来发现实际效果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好,却已经耗费了很多人力物力。以上这些表现可以说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并没有掌握创新的要领。
所以,创新的态度和方法远比创新本身更加重要。创新必须要完全从工作本身出发,抛开个人功利心;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对工作中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必须符合自身实际,能够持续发挥效能;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实推进。
首先,要创新,调研要勤。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经过充分调查,我们才能发现工作中问题所在、老百姓需求所指,我们的创新才会具有针对性。调研要伴随创新始终,从策划伊始到具体实施,从调整修正到总结提升,每一环节都要调研,每一举措都要求实;调研要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检讨工作得失,从基层反馈中发现需要改进的面和可以创新的点。每一项创新都要从调研中来,从调研开始;在持续的调研中要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以调研总结,从而逐步改进完善我们的创新举措。
其次,要创新,选点要准。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三个吃透”:吃透上级精神,着重研究上级关于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文件和信息简报,切实明了上级对远教工作的最新要求和部署,从中找到我们向前发展的方向;吃透本地情况,充分了解自身远教工作历史,力求通过创新解决本地突出问题、满足基层现实需求,确保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吃透外地经验,广泛学习外地尤其是与自身情况类似地区的先进经验、典型做法,吸取深刻教训。
再次,要创新,推进要稳。创新是长跑,不是短跑,需要持之以恒、稳扎稳打。每项创新,都应试点先行,只有树立了样板,我们才能验证创新的实效和价值,才能判断这一创新举措是否能够推广,并且积累足够的先期经验;每项创新,都应量力而行,必须极力避免因摊子太大、战线太长导致的资源断档、力不从心的情况;每项创新,都应坚持不懈,必须发掘创新举措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以久久为功的精神让创新举措持续发挥作用。
最后,要创新,保障要强。好钢用在刀刃上,好兵用在关键上,从试点选择到人员配备,从工作指导到资金投入,从加强领导到表彰奖励,各方面都要做到保障有力,从而形成强而有力的创新机制和环境,激发队伍的创新热情,提高队伍的创新能力。
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创新之功,成于务实。唯有求真务实,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个细节,创新才能成为工作的上进之梯,远教事业才能永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