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付慧(禹城市水务局,山东 禹城 251200)
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武付慧
(禹城市水务局,山东 禹城 251200)
【摘要】针对禹城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防洪抗旱能力衰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分析了禹城市水务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做法,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禹城市;生态文明,生态建设
禹城以建设水生态体系为依托,按照党的十八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要求,针对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防洪抗旱能力衰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坚持走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先行之路,实现工程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积极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
1.1多渠道加大水生态环境治理
1)治理河道,恢复为主。禹城市水利局抢抓了上级实施的 “中小河道治理”、“旱能浇、涝能排”的项目机遇,截至目前已对全市所有淤积严重的河道按原设计标准实施了清淤治理、生态治理,打通村镇间竹节沟等卡脖子工程,提高河道引水蓄水排水能力,恢复了河道的功能。并且将河道、水库、供水管网相连接,形成了防洪—供水—生态有机统一的生态系统。
2)绿色发展,修复为主。努力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发挥植被对环境的修复作用,提高自然环境水源涵养及防风固沙能力,形成局部良好的生态系统。实施了辛店沙河洼风沙片治理、莒镇碱场李庄、安仁韩庄水土流失治理和人工湿地等工程。
3)河湖管理,保护为主。监管单位明确责任,加强管护,开展河湖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清除障碍,清理污染源等安全隐患,禁止乱开挖、乱搭建、乱砍伐,确保河道安全、生态安全。
1.2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在各项水利工程建设中,禹城市水利局精心构思,科学布局,努力让工程与周围自然环境、文化元素结合起来,做到了工程美、水态美、环境美、文化美的有机统一,建成了许多优质、靓丽的生态文明工程,形成了多处优美、舒适的水生态环境。如意湖、鬲津桥等现已成为该市的景观工程,成为人们出行漫游的好去处。积极参与徒骇河风景区、泺清河改造、海河迎查等重点工程建设,竭力将其打造成环境优美的临河公园,现在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1.3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科学定位,目标控制。科学编制水利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所有建设项目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综合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严格取水许可;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
2)用水体系,安全集约。在用水总量控制上,依据上级分配的用水总量指标,根据全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情况,实行计划用水,统一配置调度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并对采用地下水的单位实行“年计划、月调度、季考核”,实行超定额累计加价;实现了以供定需。
在用水效率控制上,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对用水效率指标实行控制管理。
3)高效节水,工程助力。开展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的水情和节水教育宣传;大力实施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等高效农业节水工程,现已实施节水灌溉面积1.82万hm2,节水3163万m3;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实行建设项目论证前的节水承诺制度,鼓励企业升级改造生产工艺,实现循环用水、重复用水。
通过以上措施,促进了人们用水方式的转变,由随意、浪费式用水转向了计量用水、节约用水,保证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2.1认识不到位
全民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依然大量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生态建设的观念。不少地方农业生产灌溉技术还是采用大水漫灌方式,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水资源浪费严重。水污染依然存在,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未完全整改到位,依然存在污水直排、偷排现象,加之河流上游外来污水侵袭,污水威胁依然存在。
2.2预警预防和监控体系不健全
水涝灾害的预警体系不健全,供水体系监控系统不健全,农村供水系统,城区部分企业供水系统未实行远程监控,水功能区水质、地下水位的动态监控不到位。
2.3水危机加剧
我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20m3,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水资源供需并没有多大矛盾,进入21世纪以后,缺水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出现了水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水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水危机将逐步加剧。
2.4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虽然已实现了水务一体化,与上级要求也进行了接轨,但尚需完善。部分居民小区实施地热井供暖,对深层地下水(承压水)的过度开采所产生的危害将更令人担忧。
3.1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等要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树立“环境即生产力”的理念,坚持环境友好和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水文化论坛”为契机,大力加强水文化生态城市建设,为争创“生态文明示范市”做出贡献。
3.2实现信息化管理
1)对农村供水、城市供水水源地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对水量、水质、水压实施远程监控。
2)对关键闸及县乡边界闸进行更新改造,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
3.3完善管理体制
1)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2)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确保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不突破。
3)推进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
3.4全方位应对水危机
1)以治水模式的转型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工作中,既防御水旱灾害又规范人类自身活动,既开发利用水资源又维护水生态平衡,既满足当代人对水的需求又给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空间,从对大自然的无序开发、无限索取向合理开发、节约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变,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针对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对用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做出调整,减少新建耗水量大的工业项目。
3)做好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配套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
4)实施高效节水示范项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灌溉模式,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责任编辑张玉燕)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4-0058-02
收稿日期:2015-02-04
作者简介:武付慧(1979—),女,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