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秀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神经外科病房 浙江 杭州 310018)
脑出血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常出现运动、认知、精神、语言等功能障碍,临床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最新研究表明: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次研究中,笔者就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43~66岁,平均(49.7±3.4)岁。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患者均在脑出血治疗的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全程康复护理干预:①加强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易产生自卑、焦虑等负性心理,其会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护理人员应随时与患者保持沟通,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②加强体位护理和语言训练: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指导其取合适体位,以避免发生痉挛。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语言障碍患者的语言训练,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③加强肢体康复护理:患者于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中,应将患肢放于功能位置并经常按摩肌肉,以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待病情好转后可利用多功能床随时更换体位,以避免出现关节僵硬;④加强吞咽康复护理:对于吞咽障碍较轻者,应告知其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并多进行鼓腮及吞咽练习以加强吞咽功能。对于吞咽障碍严重者,应于早期尽快对患者进行经口喂水及试食锻炼;⑤加强认知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应于患者发病早期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来刺激患者的肢体知觉。待病情稳定后,可运用作业疗法来增强患者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并尽快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分优、良、差三个等级,以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治疗过程完整为优;以患者需他人协助治疗,但最终坚持完成治疗为良;以患者拒绝治疗,治疗过程不完整为差。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按照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表[1]进行评估,共有12个维度49个问题,每个问题分5个等级,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生活质量各维度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中,治疗组49例患者,优42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8.0%;对照组49例患者,优23例,良19例,差7例,优良率为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脑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好发于中老年群体,该病起病急,发病快,病情较危重,具有较高的临床残死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脑出血的临床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其临床致残率却出现显著升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临床研究表明,脑出血患者多于情绪出现异常激动时发作,患者会突然出现失语、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偏瘫甚至死亡。因此,在控制病情进展和抢救患者生命的基本治疗原则基础上,如何采取及时有效的康复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是当代医学工作者职责和使命。
康复护理干预模式是一种以促进患者各项机体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到正常状中为根本目的的护理模式,在脑出血的康复治疗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干预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主动参与以及家属的配合,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本次研究中,治疗组通过给予全程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生活质量各维度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高达98.0%,显著高于对照组(85.7%)(P<0.05)。由此可见,给予脑出血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兰月,黄东锋,胡昔权,等.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信度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28(8):6009-6011.
[2]王翠香.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5):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