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娜,刘现辉
(1.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3; 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桂枝汤加味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3例
郭晓娜1,刘现辉2
(1.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3; 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味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更年期综合征女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 例以桂枝汤(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为基础方,采用中医辨证分为心脾两虚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阴虚火旺型、肝郁化火型5型,随症加减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地西泮片,2.5~5 mg/次,2~3次/d;谷维素片,10~20 mg/次,3次/d;尼尔雌醇片,1 mg/次,5次/月。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治疗期间忌食海鲜、辛辣、肥腻和油炸等刺激性食品。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7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临床控制14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80.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汤加味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桂枝汤加味/治疗运用;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疗法;临床观察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前后常见的症候群,中医学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或“经断前后诸症”,面红、烘热、汗出是其常见症状,兼见心烦易怒、头晕胸闷、健忘失眠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桂枝汤为张仲景《伤寒论》首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滋阴和阳、祛风固表的作用。2011年12月—2014年10月,笔者采用桂枝汤加味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3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就诊的更年期综合征女性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年龄平均(49.3±6.93)岁;病程平均(2.47±0.52) a;症候评分平均(36.68±6.58)分。对照组50例, 年龄平均(49.08±6.65)岁;病程平均(2.38±0.48) a;症候评分平均(36.31±7.01)分。所有病例均经病史询问、临床检查,排除精神神经性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心血管疾病等,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疾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①年龄40~60岁;②症状除月经失调外,表现为烘热汗出、潮热面红、头晕耳鸣、手足心热、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情志异常、记忆力减退、血压波动等;③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 E2水平下降,FSH、LH水平升高。
症候评分按照《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中绝经综合征(中医)评定量表和改良Kupperman标准评分法评定。
2.2 中医辨证标准
按照《中医诊断学》[3]《中医妇科学》[4]和参考文献[5]标准,将更年期综合征辨证分为心脾两虚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阴虚火旺型和肝郁化火型5型。
治疗组采用桂枝汤加味辨证治疗,药物组成:桂枝9 g,白芍9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12枚。加减:心脾两虚型,加白术12 g、黄芪12 g、当归12 g、茯神12 g、枣仁12 g、神曲10 g、砂仁6 g;脾肾阳虚型,加熟地黄12 g、山药12 g、山茱萸12 g、牡丹皮9 g、泽泻9 g、茯苓9 g、制附子9 g、车前子9 g、牛膝9 g;肝郁脾虚型,加柴胡12 g、白术12 g、木香12 g、神曲12 g、当归9 g、香附9 g、郁金9 g、川楝子9 g;阴虚火旺型,加生地黄15 g、山药15 g、牡丹皮15 g、泽泻15 g、茯苓12 g、地骨皮12 g、栀子12 g、山茱萸12 g;肝郁化火型,加牡丹皮12 g、栀子12 g、泽泻12 g、浙贝母9 g、青皮9 g、陈皮9 g。1剂/d,水煎服。
对照组给予地西泮片(由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6011,2.5 mg/片),2.5~5 mg/次,2~3次/d,口服;谷维素片(由北京中新制药厂生产,批号140504,10 mg/片),10~20 mg/次,3次/d,口服;尼尔雌醇片(由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0301,3 mg/片),1 mg/次,5次/月,口服。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治疗期间忌食海鲜、辛辣、肥腻和油炸等刺激性食品。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绝经前后诸症的疗效判定标准,采用《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中绝经综合征(中医)评定量表和改良Kupperman标准评分法评定症候积分,根据治疗前后症候总积分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临床控制: 疗效指数减少≥95%。显效:疗效指数≥70%~<95%。有效:疗效指数≥30%~<70%。无效: 疗效指数<30%。
6.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85,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6.2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评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评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6.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2、FSH、LH变化对比
见表3。
组 别例数时间E2/(pg·mL-1)FSH/(IU·L-1)LH/(IU·L-1)治疗组53治疗前39.23±5.7028.22±7.9618.19±4.75治疗后50.74±12.21**#20.35±5.07**#12.29±3.01**##对照组50治疗前38.33±10.1027.79±8.4919.63±5.54治疗后44.59±11.87**23.52±7.43**14.88±3.39**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现代医学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由女性生育年龄过渡到老年阶段,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潮热、汗出、心烦等一系列与绝经有关的症候群,其中自汗是常见症状。西医除给予解释、安慰、消除顾虑,以及镇静剂、降压药等一般对症治疗外,多选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但临床症状改善率并不理想,且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治疗前应除外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乳腺肿瘤、血栓性静脉炎及肝、肾、胆道疾病等,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乳腺、阴道、宫颈、子宫、肝功能、血压等。
更年期综合征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症”“郁证”等范畴。面红、烘热、汗出等症状是由于天癸将竭、阴阳俱虚、营卫失和、冲任空虚、腠理不固、迫津外泄所致,表现为全身或局部非正常出汗,故总的治疗原则为调和营卫。桂枝汤方中桂枝助营化卫,宣通卫阳,固卫而善走阴;芍药和营益阴,兼通阳之机,通调血脉,有助于营阴和血液的流通;桂、芍等量相配,一以汗解其卫邪而卫气和,一以救其营弱而汗液收;生姜辛甘化阳,佐桂枝发汗调卫;大枣甘平,助白芍和营;甘草安内兼有调卫之效,通调表里阴阳,调和诸药。5味药基于脾胃居中央灌四旁的内力,建中化源,助营化卫,燮理阴阳,阴阳协调,则病自愈。该方配伍严谨,正如柯琴所谓“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之总方”,与更年期综合征阴阳失调之病机恰合。笔者以桂枝汤为基础方解决其病本,采用中医辨证分为心脾两虚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阴虚火旺型、肝郁化火型5型,随症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经方用当效通神”,效如桴鼓,桂枝汤加味辨证分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成为经方临床运用之蹊径。
[1]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64.
[2]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S].[2011]302.号.http://applsfde.gov.cn/ws01/CL1036/64117.Html.
[3]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62-166.
[4]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04-107.
[5]陈同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1): 48-49.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6.
(编辑 颜 冬)
1001-6910(2015)10-0021-03 ·临床研究·
R711.75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10.10
2015-03-28;
201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