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良
(武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湖北 武穴 436400)
河道护岸工程中水生态补偿体系的探讨
程志良
(武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湖北武穴 436400)
本文对河道护岸工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河道护岸工程对生态补偿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并对水生态补偿的相关措施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对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有所裨益。
河道护岸工程;水生态补偿;湿地
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性因素之一是水资源,区域间实施水生态补偿的主要纽带也是水资源。现阶段水资源无序开发和利用的竞争性越来越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部性问题。随着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改善得好与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为使流域生态环境得到较高的改善,流域上下游之间的博弈反复出现,保护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工作越来越急迫。
现在存在很多治理河道的方法,其中硬质化护岸是最常用的方法,即保护河岸用的材料主要使用浆砌石或混凝土,传统、可靠性强是该方法的主要特点。利用该方法可以稳定河势、保护堤岸。若将此方法用在河道比较狭窄的河流上,巨型水槽需要修建,浆砌石或混凝土是原材料,这样的护岸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河流、微生物、植物净化水体的作用,阻断了水陆之间的循环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河流与生物群落生境的连续性被破坏,出现了生态系统的断裂带[1]。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岸坡植被、微生物的净化能力。
三维性是河道生态系统的特点之一,生态区沿着河流的方向有渐变性,常水位上、下的水位的高度也会变化。河槽、滩地、河岸带是顺着河道的横方向划分的,因此水生和河岸带生态系统是河流生态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连续性的特点,而导致河流生态的连续性被阻断的因素如下:ⓐ河道与河道年际水沙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崩岸,如形成直立化的河道岸坡,导致植被与河道岸坡的生物无法生存,最终使河流生态系统形成了横向与纵向断裂带;ⓑ建设了硬质化护岸工程,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被浆砌石、混凝土等材料阻断,原本脆弱的河岸带生态系统消失,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被人为破坏,人工断裂带在河道中形成,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被持续性地破坏,河流本来较完整的结构与具备的生态廊道功能都被破坏。由此造成河流岸坡的生机没有了,形成比较单一、比较硬的岸坡;切断了水陆间水体的相互补给功能,阻断了水体的循环功能;生物多样性的基质被破坏,微生物数量大减,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河道抵抗外界干扰与保持系统平衡的能力[2]。近年来,实施了很多护岸工程以控制河势,但是只是从河势的稳定性上研究了护岸结构的可操作性,而忽略了生态学方面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对水生态补偿体系进行实际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1湿地生态补偿原则
3.1.1坚持政府主导作用
因为湿地资源具有公共外部性的特点,不能明确湿地的所有权,因此,生态补偿的主导力量是政府,同时市场还要发挥经济作用进行相应的监督。
3.1.2坚持收益者补偿原则
河道资源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企业或个人要对河道资源开发利用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增加湿地资源的补偿费用,目的是使其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减少对河道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3.2建立补偿体系
3.2.1建立健全监测体系,预防为主
全国中小河流的数量较多,资源丰富,物种多样,出现的问题也是多样的,河道岸坡数据库是利用3S技术建立的,属性的编码利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形成检测岸坡生态影响变化的系统,对岸坡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对岸坡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进行准确分析与指导[3]。G I S空间的分析功能可以用来分析河道岸坡的生态环境,建立预测模型与指标模型,根据预定模型实施后反馈的运转情况,对该系统进行修正与完善。
3.2.2研究相关制度,保证水生态安全性
制度上,我国出台了关于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些法律法规,除此之外,还需要制定一些制度以保证河道水生态的安全性,制定有关截污或限污等制度,保证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超过排污的速度。研究制定水污染补偿制度,要突破“谁污染谁治理”的限制,保证补偿措施到位,改善水生态和水环境的监管力度,从根源上实现控污,使水生态恶化的情况得到根治。水资源管理体制需要健全,将开源与节流措施紧密结合,但必须坚持优先节流的原则,对污水进行处理再利用,提高流域污染治理工作的成效,保证水生态及水环境的安全性。
3.2.3加强机理研究,建立适当的水生态安全的护岸体系
现阶段河道生态护岸研究的重点是选择植被、护岸材料的方法与优化结构型式,一些生态护岸仅仅为了满足实现河道绿色,没有站在生态学角度深入研究生态机理,生态护岸仅是一种绿色形式。因此,进行河道崩岸机理、水文循环与水环境自我净化机理、生物种群机理等的研究,需要以河道的不同特点及实际的地质情况为依据,建立的护岸体系不但可以实现预定目标,还可以使原有的生态平衡结构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建立护岸结构,保证水生态的安全性。
3.2.4水生态补偿护岸工程的弊端
防洪与经济效益是河道护岸工程与航道护岸工程产生的。现阶段,人们的需求因为护岸工程的实施得到满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难以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道岸坡的生物群落。因此,可以用剥离部分效益的方法开展生态修复工作,补偿河道建设活动中的不利影响,促进生态系统的功能的正常发挥。发展的方向要依据水调的结构确定,水生态补偿制度的确定必须合理,反馈、补偿河道建设行为对生态产生的影响,建立健全三维的河道生态系统,尽最大努力恢复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性,采取措施恢复因建设活动造成的生态系统断裂带,补偿护岸工程产生的不利影响。
3.2.5严格河道监管,严格控制河道生态修复成果
河道遭遇生态破坏的因素有很多,总结起来如下:
a.由于某种原因河道岸坡资源不断萎缩,人类将对自然河道的崩岸破坏进行硬化处理,生物群落的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被打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净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被降低了[4]。
b.对河道采砂等活动的监管不严格,河道自然水文要素被破坏。
c.河道水质变差,被排到河道中的污水将水体环境破坏了,减少了水体生物与水体微生物的种类,影响了水体自净能力与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出现了恶性循环的现象。因此,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明确权责,责任到人,加强河道监管力度,杜绝人为破坏,恢复河道的生态健康与河道岸坡生物种群的多样化,使水环境得到改善,河道治理与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水的和谐。
3.3河道护岸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
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是护岸生态补偿标准。对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方法有两种:ⓐ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核算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者造成的机会成本损失。为了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限制了当地对很多资源的利用,甚至有些地方的湿地资源是被完全禁用的,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因此,确保生态补偿标准一方面要低于河道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另一方面要大于保护河道生态系统而损失的机会成本价值[5]。河道护岸种类很多,因此制定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制定适当的区域生态环境发展的生态补偿标准。
如:某河道护岸工程周边共有6个市,总人口数是1784.7万。通过计算,河道护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是2227.07亿元,将247.99亿元的物质生产功能价值除去,剩余价值为1979.08亿元,计算的人均价值是11089元/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这6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不同,其中,最高的市与最低的市分别为A市、B市,人均价值分别为1800元/年、750元/年。由上可知,因保护湿地受到经济损失的居民,可以获得的最低人均补偿限值是750元/年,以各地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进行相应调整,获得的人均最高补偿限值是11089元/年。
生态补偿体系主要是为了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经济措施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旨在对水利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使河岸物种的多样性得以恢复。本文对当前河道护岸工程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河道生态补偿体系的优势,并对水生态补偿的相关措施进行了探讨,意在为河道护岸工程的补偿体系的构建有所裨益。■
[1] 姚仕明,岳红艳.长江中下游生态护岸工程发展趋势浅析[J].中国水利,2012(6):98-99.
[2] 王越,范北林,丁艳荣,等.长江中下游湿地生态修复现状与探讨[J].中国水利,2011(9):163-164.
[3] 张立.美国补偿湿地及湿地补偿银行的机制与现状[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4):14-15.
[4] 董正举,严岩,段靖,等.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比较研究[J].人民长江,2010(8):36-39.
D i s c u s s i ononw at e re c ol ogi c al c omP e n s at i ons ys t e m i nr i ve rc h an n e l r e vET me n t P r oj e c t
C H E N GZ hi l i a ng
(W ux ue W at e r C o ns e r v anc yand H y dr o p o w e r Sur v e yD e s i gn I ns t i t ut e,W ux ue 436400,C hi na)
I n t hepa pe r,t hec ur r e nt s i t ua t i o n o f r i v e r r e v ET m e nt pr o j e c t i s a na l y z e d.Si g ni f i c a nc e o f r i v e r r e v ET m e nt pr o j e c t o n e c o l o g i c a l c o m pe ns a t i o n i s di s c us s e d.M e a s ur e s r e l a t e d t ow a t e r e c o l o g i c a l c o m pe ns a t i o n a r ede a l t w i t h i n t heho pET ha t i t's be ne f i c i a l t opr o t e c t i ngr i v e r w a ye c o l o g i c a l e nv i r o nm e nt.
r i v e r r e v ET m e nt pr o j e c t;w a t e r e c o l o g i c a l c o m pe ns a t i o n;w ET l a nd
T V 861
A
1005-4774(2015)04-0051-03
10.16616/j.cn ki.10-1326/T V.2015.0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