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凤新
(义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辽宁 义县 121100)
义县大石湖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探讨
董凤新
(义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辽宁 义县 121100)
通过大石湖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深挖小流域治理工作的新方向,强化水保监测工作,对所取得的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益进行系统分析,为其它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发展方向。
生态;小流域;建设
义县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从 80年代初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 30多年,从单纯的工程措施发展到植物措施,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到目前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虽然取了很大成绩,但是总体的治理形式还是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水土保持的治理内涵也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升华,由单纯的防治水土流失向保护水源质量转变,由点源治理发展到面源控制,再到今天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2011年 3月新《水土保持法》明确规定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法律规定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思路,全面治理和改善民生相结合,着力发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结合本县县情,确定大石湖流域做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
大石湖小流域位于瓦子峪镇碾盘沟村,流域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大石湖流域占地 1703hm2,地势东高西低,地貌为大凌河扇地左边缘地带,沉积类型为陆相沉积。由于地势比降较大,流域内沟壑纵多,山地面积1498hm2,占 总 面 积 87.9%, 水 土 流 失 面积1107hm2,占总面积 65%,侵蚀强度中度,侵蚀模数为 1877t/km2·a。流域为义县老龙口主要供水水源地,但是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居民点分散,生活垃圾、污水以及畜禽粪便等面源污染严重。
坚持规划先导,组织水土保持专业骨干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全面了解小流域内的产业结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及水土流失情况。紧紧围绕生态环境的恶化,针对人类从自然界的过度索取,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利用生态资源的理念,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与水系建设、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经治理后达到“生态和谐、景观优美、居住适宜、生活小康”的治理目标,形成“有水则清、无水则绿”的绿色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循环系统。
3.1 综合治理措施
防治小流域水土流失,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要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层层进行措施布置,形成良性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为此工程措施为修筑水平槽 400hm2、截水沟 4000m;植物措施为进行植树造林,果树台田面积达 200hm2。
3.2 生态修复措施
我县生态修复措施已经提出了很多年,生态治理效果突出,且相对投资费用少了很多。生态修复措施的好与坏关键是后期管护质量是否到位,没有一个良好的管护制度和管护队伍,生态修复质量就无从谈起。为此镇政府及时制定相应的管护制度,规定好乡规民约,对生态修复区内的 230hm2进行全面封禁,竖立封禁标志牌 2个,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身养息功能。
3.3 沟道整治措施
流域内有大石湖景区一处,且景区下游河道长达 3.5km,由于河道比降较大,沟蚀冲刷严重。为减小河道冲刷,防止水土流失,必须对沟道综合治理,采取疏通河道筑坝的形式,新修堤防 3km,在河道较宽敞部位修筑拦河坝,增加人为景观效果,同时修筑景观长廊 1.3km,与上游大石湖景区形成连通景观,同时增加行人步道,形成人与自然的合谐相处。拦河坝的修筑能够有效减缓泥沙冲入老龙口水库,提高了下游水库调洪蓄水的能力,延长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4 人居环境整治
清洁小流域治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当地农民居住舒心、用水放心、收入增加,过上安居和谐的小康生活。针对当地面源污染较重的具体情况,增设垃圾筒,并建立 2500m2的集中垃圾处理场一处,实行专人管理,定点焚烧处理,逐步减少人畜垃圾的二次污染。同时增加水利协管员、环境管理人员,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增加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建设好绿色家园,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进入农民百姓家,逐步改变村风村貌,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3.5 休闲观光建设
农民增收需要国家扶持,更需要拓宽增收的渠道。通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景观建设项目,结合河道上游大石湖景点,进行景区项目的延伸开发,景观亭、人行步道、采摘园、亲水项目,形成一系列的旅游观光带。因当地地势适合开发果树梯田,且具有多年的果树发展历史,因此结合生态清洁流域的开发,发展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果品,形成规模化的采摘园。同时当地旅游资源充足,农家乐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必将成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4.1 经济效益
通过各种措施的综合治理,当地水源得到了很好的涵养,同时各种特色果品大幅增加,旅游业发展迅速,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人均增产粮食 160kg,果产品增收 2倍以上,综合措施发挥效益后,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800元,明显高于项目区以外的村屯收入,且收入年年处于增长之势。过去单纯治理水土流失,群众投入了大量的劳力和物力,虽然治理水土流失效果不错,但是农民却得不到太多的经济效益,治山的积极性逐渐减小。随着国家治理形式的转变,清洁型小流域改变了一切,农民尝到了甜头,参加治理的态度明显发生了改变,这为以后大力发展清洁型小流域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4.2 社会效益
按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治理要求,经过多年治理,坡耕地被改造成了高标准的果树梯田,人畜污水、垃圾被集中处理,河道不再夹杂着垃圾和泥沙翻滚流淌。原先脏乱差的穷乡僻壤,变成了水清山绿、农民富裕的乡村田园,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盛夏果树枝头硕果磊磊,涓涓溪流由大石湖瀑布开始沿着河道向下游流淌,多处湖泊亲水平台让人流连忘返。人类与自然的合谐相处,使城市和乡村的人们多了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通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三农”的问题。
5.1 多种治理措施并举
小流域治理形式由过去的单纯山区治理,如修筑水平槽、竹节壕、梯田等,发展到封禁治理、生态修复等治理形式。河道治理、河道污染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这么多年都不能连系在一起,但是清洁型小流域让水土保持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世间万物都是有联系的,不能简单认为控制住水土,就能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只有采取多种治理措施,维护生态平衡,改善水质,逐步实行水土流失与防治水污染相结合、人工治理与大自然自我修复相结合,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治理效果。
5.2 加大宣传,转变意识
我省开展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已经多年,有着很多的先进典型经验,当地老百姓也逐渐认可了这种建设形式。但是由于建设往往停留在流域所在地,其它治理区并不了解相关的治理形式和方法,好的经验未能及时传到基础群众当中去。这就要求我们行业部门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准确地把清洁小流这种新型治理形式,宣传到百姓家中,让他们及时感受到这种治理形式的好处。为了子孙后代,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不要肆意地索取,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还给大自然一个干干净净的生态环境。
5.3 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与以往的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单一的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国家都会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扶持,但是清洁型小流域的治理涉及到很多方面,环保、水利、土地、林业等相关单位均有项目投入。这样就需要政府出面,强化大水保治理的概念,整合各种涉农投资,增加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打破投资的瓶颈,达到“谁投资、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使清洁生态的治理工作能够有序地开展下去,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在国家重视治理水土流失和加大改善生态环境的大好形势下,我省对生态清洁型小流的建设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我县在逐步完善大石湖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同时,深挖小流域治理工作的新方向,强化水保监测工作,对所取得的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益进行系统分析,为下步我县其它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发展方向。
[1]江影,陆芳春,张锦娟.浙江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水利科技.2014(03).
[2]贾鎏,汪永涛.丹江口库区胡家山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10(04).
[3]刘希松,赵世堂.芦家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与成效[J].山东水利,2012(04).
[4]李建华,袁利,于兴修,刘前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与研究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2012(06).
[5]王明森,王晨晖,王玉太.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主要措施与做法[J].山东水利,2013(10).
S157.2
B
1672-2469(2015)08-0039-03
DO I:10.3969/j.issn.1672-2469.2015.08.013
董凤新(1972年—)女,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