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2日,港珠澳大桥珠海拱北隧道管幕工程成功下穿拱北口岸,我国首次在沿海地区采用“长距离、大直径、曲线管幕”施工技术建设的高速公路隧道获得成功。拱北隧道全长2.7 km,两端采用明挖施工,中间部分的255 m由于要下穿拱北口岸,采用了管幕冻结的暗挖技术,在口岸下方打通一条宽18.8 m、高21 m(相当于8层楼高)的隧道。
施工中要克服地下软弱土层、饱和含水、高压缩性、高渗透性和低承载力等多种复杂地质条件,难度更大的是隧道与拱北口岸联检大楼、免税商场等大型建筑物的地下桩基最近距离仅0.5 m,覆土层只有4 m,安全风险和工程技术难度在国内外罕见。为了避免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地面沉降等问题,要首先在隧道周围顶入36根长255 m、直径为1.6 m的曲线钢管,使其形成一圈管幕作为隧道的支护体系。
管幕顶进速度的最高纪录是连续4 d每天顶进40 m,顶进精度的最大偏差都在1 cm以内,刷新了同类施工的世界纪录。根据设计,大桥中间的主航道是6.7 km的海底隧道,两边是桥。目前,两边桥的建设非常顺利,但在海底隧道建设中遇到了困难,此前已放下了14节沉管,到第15节时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未能按原计划进行。具体的解决方案已经制定,目前正在试验中,但是要按原计划在2016年底建成通车会有很大困难。
预计评估结果于2015年9—10月公布,因工期延误而增加的成本将由粤港澳三地协商共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