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与防制

2015-04-05 03:15张广智山东省招远市畜牧兽医总站2654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6期
关键词:菌苗抗菌素嗜血

张广智 (山东省招远市畜牧兽医总站 265400)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与防制

张广智 (山东省招远市畜牧兽医总站 265400)

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又称为革拉泽氏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主要剖检病变表现为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该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我国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在各猪场引起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已从北京、黑龙江、辽宁、河南、湖南、宁夏、湖北等省市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

1 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前,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被当作应激反应引起的猪散发性疾病。后来发现,在SPF动物或高度健康的畜群中,副猪嗜血杆菌的引入可能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全身性疾病,影响猪生产的各个阶段。目前,在不同的畜群中混养猪,或在猪群中引入新饲养的种猪时,副猪嗜血杆菌的存在是个严重的问题。过去几年,卫生条件很好的猪场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显著的提高,同样地,受影响动物的年龄范围也显著增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执行了不同的断奶策略。对猪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副猪嗜血杆菌的存在可加剧病情的临床表现。另外,一些最新报道指出,副猪嗜血杆菌可能是引起纤维素性化脓性支气管肺炎的原发因素。

2 发病机理

呼吸道中的副猪嗜血杆菌可引起上呼吸道黏膜表面纤毛活动的显著降低,损伤纤毛上皮。引起化脓性鼻炎,病灶处纤毛丢失以及鼻黏膜和支气管黏膜的细胞急性膨胀,黏膜损伤可能会增加细菌和病毒入侵的机会。然而,一些菌株的毒性相当大,气管内接种不足100菌落形成单位,就会引起全身病变,对于初乳缺乏症(CDCD)猪则会导致几天内死亡。在猪感染的早期阶段,菌血症十分明显,肝、肾和脑膜上的瘀斑和瘀点构成了败血症损伤;血浆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毒素;许多器官出现纤维蛋白血栓。随后,在多种表面出现典型的纤维蛋白化脓性多浆膜炎、多关节炎和脑膜炎等。

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3.1临床症状 取决于炎性损伤的部位,在高度健康的猪群,发病很快,接触病原后几天内就发病。临床症状包括发热、食欲不振、厌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疼痛(由尖叫推断)、关节肿胀、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粘膜发绀、侧卧,随之可能死亡。急性感染后可能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即使应用抗菌素治疗感染母猪,分娩时也可能引发严重疾病,在通常的畜群中,哺乳母猪的慢性跛行可能引起母性行为极端弱化。总之,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是主要的临床症状。

3.2病理变化 肉眼可见的损伤主要是在单个或多个浆膜面,可见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这些浆膜包括腹膜,心包膜和胸膜,这些损伤也可能涉及脑和关节表面,尤其是腕关节和跗关节。在显微镜下观察渗出物,可见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和较少量的巨噬细胞。副猪嗜血杆菌也可能引起急性败血症,在不出现典型的浆膜炎时就呈现发绀、皮下水肿和肺水肿,乃致死亡。另据报道,副猪嗜血杆菌还可能引起筋膜炎和肌炎,以及化脓性鼻炎等。

4 诊断

(1)疾病诊断通常建立在畜群病史调查、临床症状和尸体剖检的基础上,细菌的分离培养对确诊是必要的,但往往不能成功,这是因为副猪嗜血杆菌十分娇嫩,相对于标本中同时可能出现的其它细菌,难以满足其生长需要。据报道,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副猪嗜血杆菌的真实发病率可能为实际确诊的10倍之多,部分原因是由于不能确认采集来的标本中是否存在副猪嗜血杆菌。研究人员不仅要对有严重临床症状和损伤的猪进行尸体剖检,还要对处于疾病急性期的猪在应用抗菌素之前采集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细菌分离培养最好选择浆膜表面物质或渗出的脑脊髓液及心脏血液,即使损伤轻微或不明显也要这样做。尽管常规诊断有些困难,但在加有抗菌素的选择培养基上接种以后,用特殊的稀释技术可成功地在从呼吸道采集来的标本中培养出大量细菌。(2)用生物化学的检测方法可将副猪嗜血杆菌从具有NAD或V因子依赖的微生物中鉴别开来。有时其它的NAD依赖的细菌(L类嗜血杆菌、猪放线菌、吲哚放线菌等)会被误认为副猪嗜血杆菌,这些细菌在鼻窦、扁桃体或肺脏中大量存在,但只有较低的致病力。(3)在一个猪群中出现副猪嗜血杆菌的几个菌株或血清型并非少见,甚至在单个猪只的不同标本中也可发现不同的菌株或血清型。由此,全身各处或大损伤点分离是唯一能保证所分离出来的细菌在病程中发挥作用的前提。血清学的分型严格要求研究者熟知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以及感染和接种的免疫反应,这只有少数几个实验室中才能做到。(4)鉴别诊断要将副猪嗜血杆菌与败血性细菌感染相区别,能引起败血性感染的细菌有链球菌、猪丹毒丝菌、猪放线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及埃希氏大肠杆菌。3~10周龄猪的支原体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能出现与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相似的损伤。只有熟悉了其它病毒和细菌病原之后,才能认清副猪嗜血杆菌在支气管肺炎中的作用,这些病原体可能在多因子疾病的病程中产生影响。(5)在血清学的实验室诊断方面,主要通过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现在,许多动物病毒室已建立了副猪嗜血杆菌的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诊断技术,可对该病作出迅速的诊断。

5 治疗

抗生素预防或口服药物治疗对严重的副猪嗜血杆菌暴发可能无效。一旦临床症状已经出现,应立即采用口服之外的方式应用大剂量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并且应当对整个猪群药物预防,而不仅仅只是对那些表现出症状的猪用药。可以选用青霉素、氟苯尼考治疗,但有报道说,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日渐增强。大多数副猪嗜血杆菌也对氨苄西林、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四环素和增效磺胺类药物敏感,但大多菌株对红霉素、氨基甙类、壮观霉素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

6 预防和免疫

(1)鉴于1周龄前的仔猪鼻粘膜就可能有副猪嗜血杆菌的寄生,因而仅通过早期断奶来消除该菌不可能取得成功。通过抗菌素来控制因感染副猪嗜血杆菌而引起的疾病,结果往往得不偿失。将副猪嗜血杆菌彻底消除出猪群也许并不可取,因为在这之后混养于无病原猪群的带菌猪和生产后期潜伏有副嗜血杆菌的猪,可能引起全群猪发病,造成毁灭性的经济损失。向一个猪群中引入健康状况不同的新猪群时,应当隔离饲养,并维持一个足够长的适应期,以使那些没有免疫接种但有感染条件饲养的猪群建立起保护性免疫力。(2)母代的免疫力和天然的免疫力是控制疾病过程的关键性因素。预先让猪接触无致病力的副猪嗜血杆菌株,以培养其结后来的有毒菌株刺激的抵抗力。母猪接种后可对4周龄以内的仔猪产生保护性免疫力,这时再用含有相同血清型的灭活苗激发小猪的免疫力。由于该菌的败血症特性,抗体很可能是保护性免疫的主要因素。(3)疫苗的使用是预防副猪嗜血杆菌造成损失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疫苗在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应用极广泛。在我国,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病毒室已成功研制出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苗。大量报道指出,通过商业疫苗接种或使用特异性灭活菌苗,可以成功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但也有使用灭活菌苗预防失败的事例,这可能是由于病程中出现的菌株血清型不同而缺乏交叉保护。已有的资料表明,副猪嗜血杆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疫苗免疫在不同的血清型之间所引起的交叉保护率很低。因此,在一个给定的地区,清楚地知道最流行的血清型对于有效控制该病至关重要。(4)虽然交叉保护是对商用灭活苗的基本要求,但是猪特异性灭活菌可能因为猪群中存在不止一种菌株或血清型而缺乏功效,也可能因为后来猪群中引入了新的菌株而失去功效。现已证明,有毒力的菌株可能不受相同血清型的无毒菌株激发保护而致病,甚至同源菌株的激发对其也无济无事,这表明保护性抗原与毒性因子或型特异性抗原并不一致。(5)如同对异源性血清型的交叉保护一样,相同血清型的不同菌株可激发免疫力,这种交叉保护的功效已通过含血清型4和5型的副猪嗜血杆菌的灭活菌苗得到证实。然而,同样是在这些报道中,对这种灭活菌苗的评估同其它商业疫苗一样,无一种菌苗能够同时具有保护作用。研究已证明,代表几种血清型和非血清型的菌株都有毒力。由于菌株致病力的差异,以及当前对保护性抗原和毒性因子缺乏深刻的认识,还不可能有一种灭活菌苗同时对猪所有的致病株产生交叉保护力。控制方案除了免疫疫苗接种和抗菌素处理,但也应当采取加强饲养管理,以减少或消除其它呼吸道病原等措施。

S858.28

B

1007-1733(2015)06-0032-02

猜你喜欢
菌苗抗菌素嗜血
爱眼有道系列之七 维护眼表菌丛,合理使用抗菌素
布氏杆菌病的疫苗种类
1 800例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素使用情况分析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仔猪白痢的临床表现及免疫方法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辅助治疗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47例疗效观察
青海省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起猪圆环病毒病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