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满良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镇畜牧兽医站 045303)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重的经济损失。我国有21个省(市)报道本病的流行,并且有扩大蔓延趋势,该病也逐渐成为猪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本病已成为母猪繁殖障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引起哺乳仔猪的大量死亡,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不育症等,给养猪业特别是规模化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该病的病源特性、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和预防控制的措施。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病毒完整粒子呈圆形,直径为105~110nm,有囊膜和纤突。病毒能在鸡胚及多种动物细胞培养上生长繁殖,产生核内包涵体。病毒对外界抵抗体较强,在污染的猪舍能存活1个多月,在肉中可存活5周以上,宿主范围广泛,能够感染多数家畜和野生动物。猪是本病毒的原发感染宿主,又是病毒的长期储存和排毒者。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源,成年猪及母猪是主要的散毒者,以隐性状态存在,但却断续或持续地排毒。可经呼吸道、消化道、伤口、配种以及空气、水、污染物等传播,并可经垂直传播。本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2.1 成年猪 母猪和公猪感染后的症状主要是呼吸症状和繁殖障碍。表现为一过性发热、精神不振、便秘、咳嗽、有的有神经症状。主要发生与生产母猪,以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延迟分娩的形式表示。公猪常出现睾丸肿胀、萎缩、性功能下降、失去种用能力。
2.2 育肥、育成猪 育肥、育成猪PR的特征症状为呼吸道症状,发病率高,可达100%,但无并发症时,死亡率低,为1%~2%。一般感染3~6d后出现临床症状,特征为发热,精神沉郁,轻度厌食至重度呼吸道症状,出现打喷嚏、剧烈咳嗽。症状一般持续6~10d,动物退热恢复食欲后康复。
2.3 仔猪 发病一般在断奶后5~7d,此时母源抗体减弱,病毒乘机侵入。仔猪表现肌肉僵直,叫声嘶哑,呕吐,全身间歇性肌肉震颤。体温41℃左右。拉黄色稀粪,一般2~3d后死亡。发病率在30%左右,死亡率达85%以上。
2.4 乳猪 乳猪感染后的潜伏期较短,只有2~4d。有的猪在出现临床症状的24h内会出现神经症状,开始表现为震颤、唾液分泌增多、眼球震颤、运动障碍、角弓反张;有的转圈或侧卧做划水运动,有的呕吐和腹泻。出现神经症状的猪一般在症状出现24~36h死亡。
扁桃体出血、坏死,呼吸道炎症,喉头点状出血,脑膜充血、水肿、有轻度炎症,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为正常3~5倍,肝有散在隆起的灰白色坏死灶(类似于马立克)。脾肿大,背面边缘有锯齿状出血梗死灶。肾贫血,呈土黄色,表面布满针尖状出血点(易与猪瘟混淆)。心内膜有点状出血,膀胱黏膜充血或点状出血,胃、小肠有出血炎症。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眼观病变,以及流行病学,可做初步预诊,确诊本病必须结合病理组织学变化或实验室诊断。(1)病毒的分离鉴定;(2)病毒抗原的检测;(3)核酸探针的检测PRV、DNA;(4)特异性抗体的检测;(5)PCR检测PRV、DNA;(6)动物接种试验。采取病猪脑组织磨碎后,加生理盐水制成10%的悬浮液,同时每毫升加青、链霉素各1000U,取上清液2ml分点肌肉注射至兔后肢,同时注射生理盐水与另一兔对照,注射后48~96h注射点出现典型的剧痒症状和自行断肢,而对照兔无此类症状,则可确诊为PR。
5.1 疫苗接种 目前,预防PR的疫苗有灭活苗和弱毒苗。灭活苗安全但产生抗体水平低,不能有效控制PR;弱毒苗产生抗体水平高,但存在毒力反强的难题。美国先灵葆雅公司生产的PRV/marker Gold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克服了常规弱毒苗易产生毒力反强的弱点,既安全有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又能通过滴鼻方法使哺乳小猪快捷产生免疫力。具体方法:(1)公猪和母猪:肌肉注射2ml/头,隔15d同一剂量、方法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4个月免疫一次;(2)小猪:0~5日龄滴鼻,每鼻孔1ml。(3)未免疫小猪、中猪:紧急肌肉注射2ml/头,经2次滴鼻的乳猪以后不需PR免疫。
5.2 综合性防制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抵抗力。(2)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对猪台、工作人员、外来车辆、猪场废物等严格消毒处理。(3)坚持自繁自养,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4)控制猫、狗及其他野生动物,定期对猪场进行灭鼠、灭蝇和杀虫。(5)猪场单一性饲养,禁止猪、牛、羊、猫、狗混养。(6)禁止从伪狂犬病疫区引种,引进种猪要严格隔离, 确认无病健康猪经冲洗干净并彻底消毒后才能转入生产群使用。(7)对于受伪狂犬病威胁的地区,采用紧急接种,高密度接种。(8)全面定期检查猪群,发现疑似病例应报告有关部门,采集病料急时送检,确诊后封锁发病猪,对病猪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