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述柏 李美玉 孙国强 宋春阳 王利华 史雪萍(青岛农业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9)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特种经济禽类生产学》精品课程建设探索
王述柏*李美玉 孙国强 宋春阳 王利华 史雪萍(青岛农业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9)
《特种经济禽类生产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等农业院校有必要进行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教学理念,培养符合现代特种经济禽类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课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完善、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优质教学资料库和网络教学环境,开发实验教学内容,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改革考核评价方法。针对每项课程建设内容建立了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呈现多样化格局和多层次办学结构趋势,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都必须立足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1]。普通本科院校受到“211”及“985”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冲击,在培养、就业等方面处于在夹缝中生存的境况[2]。因此,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许多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亟需探索适合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专业课是大学教育中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实用性课程[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餐桌上不仅需要鸡鸭鹅,还需要鹌鹑、肉鸽、火鸡、孔雀、野鸡等特种禽类的美味和营养,特禽养殖日益成为禽类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农业院校的课程体系中,《特种经济禽类生产学》早已成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及特种养殖专业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该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实用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以往的教学模式,多以“说教式”或“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课堂上对教学内容以记录笔记为主,缺少直观性感受,印象并不深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3]。另外,该课程缺乏网络教学资源和实验指导课和实习课,目前大多数学校只进行理论教学,课程的实验和实践教学设施还有待完善。因此,青岛农业大学开展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特种经济禽类生产学》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特种经济禽类生产学》属于动物生产学科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根据课程内容、性质及专业特点,课程建设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教学理念,培养符合特种经济禽类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型应用人才,促进现代特种经济禽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目标。
《特种经济禽类生产学》是在学生修完先学课程如动物营养学、饲料学、育种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学等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因此,该课程在掌握各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阐述特种经济禽类的生物学特性、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孵化技术、营养需要和饲料配制技术、饲养管理技术及卫生和疾病防治等内容。根据特禽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及授课学时,该课程重点讲授的特禽种类包括:鹌鹑、肉鸽、火鸡、珍珠鸡、雉鸡、鹧鸪、野鸭和鸵鸟等。因此,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对本课程所涉及的各项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的完善和优化,课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完善、优化教学内容;②建立优质教学资料库和网络教学环境;③开发实验、实践教学内容;④开展师资队伍建设;⑤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⑥改革考核评价方法。
根据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针对每项建设内容设计建设实施方案。
3.1 完善、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条件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调整的目标:一是进一步丰富完善理论教学内容,在现有特禽种类的基础上,增加市场上需求量大的特禽品种,以满足社会实践的需求,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二是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教学基础上,把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添加到课堂内容中,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素质和能力训练,让每个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最终使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建立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达到上述目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广泛查阅特禽生产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实地调查特禽养殖场的实际生产状况和实践经验,将上述两方面的资料汇总分析,完善、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使其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2)深入养殖场调研,拍摄视频材料,选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案例,组织学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中,探讨案例教学模式;(3)制作图片、动物标本等直观教学材料,丰富教学资源库。
3.2 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组织教师团队自制特种经济禽类生产学专题相关教学网页和教学课件;通过青岛农业大学校园网搭建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更多关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电子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的重点难点、考试习题库、学习指导、教材、实验指导、特种经济禽类图片库、习题集与答案、资料目录等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利于学生通过多渠道获取课程信息的建设和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3.3 开发实验教学内容,使理论和生产紧密结合 实验或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在对特禽养殖场实践需求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实践需求,结合理论教学基础,确定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实验教学内容,编写实验指导教材,开设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中,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做法。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步骤制定、仪器设备准备等相关内容,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3]。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要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学生,必须要有综合素质强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包括以下方面:(1)鼓励教师扩大学术交流,及时跟踪国内外研究新动向,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学术水平。(2)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考察、学习,深入实际生产中,增加实践经验,了解生产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应用型技能水平。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综合提高,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3.5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1)在现有讲授法教学的基础上,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是增加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体验学习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可使学生高效掌握理论知识,尤其有助于学生对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体验学习教学法可使学生掌握动手操作技能,实施过程主要在实验室或养殖场完成,可以达到理论联系实践、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和提高实践技能的实施效果。(2)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3)教学手段在现有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改革措施:①充分利用青岛农业大学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材料,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关于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②采用直观实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动物标本或活体动物,增加学生对特种经济禽类的直观认识和学习兴趣;③增加养殖场生产过程的视频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感官认识,从而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6 完善课程考核方法 评价考核学生成绩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5]。因此,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宜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除传统的闭卷考试外,增加开卷、口试、实际操作、撰写课程论文、课堂提问、课后布置作业等测评形式,着重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这种综合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促进任课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
[1] 章伟坤. 地方性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及破解思路[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 6: 93-94.
[2] 王秋菊, 张爱忠, 倪洪波等. 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5, 36(8): 66-68.
[3] 王秋菊, 崔一喆, 张爱忠等. 《家禽生产学》课程中“主体对调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5, 36(5): 87-88.
[4] 华金玲, 王立克, 闻爱友等.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11): 195-196.
[5] 曾兵, 左福元, 兰英. 饲草生产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 33: 262-263.
S8
B
1007-1733(2015)12-0049-02
2015–11–26)
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教学研究项目(XJG2013114)。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