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辉 (山东省广饶县李鹊动物疫病防控所 257300)
羊腐败梭菌毒素中毒的诊治
张文辉 (山东省广饶县李鹊动物疫病防控所 257300)
本文介绍了羊腐败梭菌毒素中毒的诊治情况,从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方面诊断确诊,提供治疗措施,以为本病的诊疗提供借鉴。
2014年8月,山东省东营市某养殖户的小尾寒羊发生以神经性抽搐、踢腹、病程短促为特征的疾病。羊群发病前大雨将羊圈淹没,养殖环境地势低凹,路面泥泞。该养殖户养羊5年,现有波尔山羊200多只,圈养为主。主要饲喂玉米、黄豆、酒糟及葱叶(大葱去掉根茎后剩余部分)。育成期羊只发病居多,病程1~3d,发病率11.5%,病死率52.2%。每年免疫一次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灭活疫苗。畜主使用磺胺嘧啶及头孢噻呋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羊腐败梭菌毒素中毒。
病羊发病突然,病程短促,病情严重者未见临床症状急性死亡。发病时起卧不安、口吐白沫,腹部膨隆,踢腹,有腹痛表现。粪球变小,呈浅褐色。体温为38.3~39.6℃,无明显变化,肌肉抽搐,大声鸣叫,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
病羊可见黏膜充血,呈暗红色,血液凝固不良。脑膜充血水肿,肝脏黄染,有轻微脂肪变性。真胃溃疡出血、溃疡、内容物为液状,胃肠鼓气,肠系膜淋巴结有出血点,肠腔内有多量细小气泡,肠壁变薄。
3.1 直接镜检 取病变组织抹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肝脏破碎严重,均存有大量梭状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菌体粗短,两端钝圆)及少量双球菌。脾脏细胞肿大,红细胞大小不一,细胞中心色淡,半透明化。
3.2 细菌培养 无菌取病死羊肝脏、肺脏、脾脏、肾脏及肠黏膜分别接种于普通培养基及绵羊血琼脂培养基,37℃厌氧培养24h,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普通培养基上细菌易生长,为中间凸起的灰色菌落。绵羊血培养基上为半透明浅灰色菌落,细菌生长不规则、边缘不整齐,呈β溶血。菌落染色镜检,为梭状革兰氏阳性大杆菌,部分细菌有荚膜产生。菌落在厌氧肉汤中培养肉汤变浑浊,有腐败性气味。
3.3 生化试验 菌落能够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果糖、水杨苷,产酸产气,不分解甘露醇、蔗糖、MR、VP试验结果为阴性。取上述单个菌落接种牛乳培养基37℃培养8~10h后,牛乳培养试管爆裂发酵。
3.4 体外抑菌试验 选取红霉素、新霉素、头孢曲松、丁胺卡那、四环素、恩诺沙星、青霉素、替米考星、磺胺嘧啶、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高度敏感,青霉素、恩诺沙星中度敏感,其他药物抑菌效果不明显。
(1)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结合场区情况确诊该病为羊腐败梭菌毒素中毒。(2)防治:全群调整日粮,葱叶减至调整前1/3饲喂量,饲粮中拌料添加Vc,1%葡萄糖饮水。病羊静脉注射甘露醇,使用头孢曲松肌肉注射,40mg/kg,连用3~5d。同时,常规剂量补免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灭活疫苗。场区内去除表层土1~2cm,更换砂土,用10%石灰乳喷洒消毒。采取上述措施后,羊群整体好转,疫情得到控制,用药1d后无新增死亡病例。
腐败梭菌通常以芽孢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潮湿、低洼以及沼泽地带为常发区。羊只受寒或采食冰冻饲料抵抗力降低往往为本病诱因[3]。腐败梭菌能产生致死毒素、坏死毒素、溶血毒素和透明质酸酶等,是致病的重要因素。本病由腐败梭菌毒素引起,发生本病,除抗菌消炎、紧急免疫、解毒等对症治疗手段外,应定期对畜舍消毒,保持地面干燥,防止腐败梭菌芽孢复苏及菌体大量繁殖,减少腐败梭菌毒素的产生,从根源上控制本病。
S858.26
B
1007-1733(2015)12-0033-01
201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