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兽医站 新疆 蚂纳斯 832208)
牛钱癣是由某些真菌引起牛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和接触性传染病,因病牛皮肤上出现一些铜钱一样的圆形癣斑。本人在实习期间遇多例患钱癣病病牛。在通过改善牛舍卫生状况,降低舍饲密度,病牛隔离,环境消毒。病牛局部剪毛,肥皂水洗痂壳,运用抗真菌药物软膏等防治措施治愈率95%。
多由疣毛癣菌、须毛癣菌及马毛癣菌所致,其中以疣毛癣菌最为常见。
一般无年龄与性别差异,幼年较成年易感。群饲的牛群接触感染的机会达50%~70%,刚断奶的幼犊依然有5~6个月的高易感期。疣毛癣菌也可感染马、驴、绵羊、山羊,实验动物犬、猫、家兔,人也易感。本菌可依附于牛体上,停留在环境或生存于土壤之中,通过病、健康牛(人)的接触,群饲牛只的相互摩擦,牛只摩擦颈夹,水槽,或蚊虫叮咬从损伤的皮肤发生感染。畜体不洁、营养不良、外伤、环境气温高、湿度大等均利于本病传播。全年均可发生,秋冬舍饲期发病较多。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现表皮真皮的慢性发炎上皮细胞数月增加,并且不全角化。积聚的细胞在皮肤表面形成短的突起,丝状的的菌丝时常可在皮肤及毛囊的角质层间发现。部分孢子的囊鞘环绕于毛干周围,当菌丝穿过这些毛干,则破裂及变得稀薄。表皮及真皮内可见及微小的脓肿,在真皮内感染的毛囊周围积聚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少数的嗜中性粒细胞。
本病潜伏期1~4周。成年牛多发生于头、颈、颜面部,其次为胸、背、臀、乳房、会阴等处。犊牛多发于口腔周围、眼眶、耳朵附近,以及颈、躯干等处。严重者可扩展到全身各处。患部最初发生粟粒大的结节,表面覆盖鳞屑,以后逐渐扩大,呈隆起的圆斑,形成灰白色石棉状痂块,痂上残留少量的断毛。癣痂小的如铜钱(又称钱癣,白癣),大者如核桃或更大。在病早期和晚期都有剧痒、触痛。患畜不安、摩擦、减食、消瘦、贫血以致死亡,在面部眼睛周围的小病灶常常融合一起形成大病灶,即是所谓的“眼镜框”现象。由于覆盖层的痂皮增厚,像贴在面部的面团,因此,“面团嘴脸”也是主要的临床特征。
本病症状较为明显,根据其独特的“眼镜框”和“面团脸”现象及颈部、躯干体表等处的铜钱样的栗型结节即可断定。本病与疥螨较为相似鉴别可取病灶与健康皮肤出毛发少许,癣痂或刮取皮肤鳞屑少许加入10%或20%的氢氧化钠中加热3~5min使其中角质溶解,软化,透明后镜检。在高倍镜下发现毛干内外排列整齐的链状孢子可确诊为钱癣。疥螨无特异性圆斑且镜检可见螨虫。
6.1 预防 根据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做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牛舍全面消毒,可选用2.5%~3%来苏尔溶液、3%氢氧化钠溶液、1.5%硫酸铜溶液、10%福尔马林溶液、过氧乙酸或5%~10%漂白粉溶液喷洒消毒。灭虫。保持牛舍通风和干燥。对病牛进行隔离剂,集中治疗。避免与健康牛群接触。易感动物方面,牛饲喂全价日粮,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定期驱虫可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另外,本病能感染人,故接触病牛的人员应加强自身防护。戴手套,工作完后应用肥皂、消毒液清洗。
6.2 治疗 小的突起病灶可用镊子、剪刀或手术刀从基部夹除或切除。对于已成型病灶局部剪毛,用温水、温肥皂水、或温热的5%克辽林清洗患处,用钢锯条除去痂皮,也可用烙板烙除。外用抗真菌药物常见处方有:(1)用硫酸铜1份,凡士林3份,混合均匀,制成软膏,局部外用,每5d 1次,连用2~3次。(2)涂擦10%碘酊、10%水杨酸酒精或5%至10%硫酸铜液,每隔1~2d 1次。(3)取370g烟叶搓碎,加入30℃左右的温水5kg,浸泡48h左右用纱布滤出液汁,用毛刷蘸取过滤后的烟叶水,反复刷其患部。10d刷1次。(4)克霉唑软膏涂擦,内服灰黄霉素5~10mg/kg体重。
牛钱癣病病死率并不高。但其具有明显的传染性,体质虚弱的病牛在冬日还会造成死亡。病牛减食、消瘦、贫血,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