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茜,周 媛
(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模因论视角下中医文化专有项英译策略研究
罗 茜,周 媛
(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模因论是起源于生物进化论进而用以阐述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通过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中医文化专有项的英译策略,指出译者应该根据文化传播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诉求相应地采取基因型译文取向翻译策略和表现型译文取向翻译策略,以期在确保中医文化真实面貌的同时使中医文化得到英语世界读者的喜爱并发挥其影响力。
文化专有项;模因论;基因型译文取向翻译策略;表现型译文取向翻译策略
中医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在数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以及与疾病斗争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随着民族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西方世界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当今社会兴起了一股“中医热”。然而,中医药理论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医大相径庭,如何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并认可中医,让中医走
向世界,中医药翻译成为最重要的桥梁。本文试图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将中医文化专有项有效地传播给西方世界。
1.1 模因论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兴理论,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观点,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概念是术语meme,Richard Darkins在其1976出版的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首先提到这个概念,他认为meme是文化进化的遗传因子,十分类似生物进化中的遗传因子gene。我国语用学家何自然教授采用了与基因(gene)相近的发音,将其翻译为模因,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模因论的目的在于研究人类文化进而探索在人类的文化交流中是否也存在类似基因的信息单位。
1.2 模因的特点和生命周期
Darkins认为一个模因要想成功地进行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特点:高保真、多产性和长寿性。Heylighten提出模因的生命周期包含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同化指的是一个成功的模因必须对新受体有一定程度的感染力,进而成功进入其认知体系。记忆指的是模因在宿主大脑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化宿主的机会就越多。表达指的是模因经过同化和记忆阶段的选择和淘汰后得以存留,并激活了宿主大脑中的神经元,变成了可被感知的形式,如话语、图片和文字等。传播指的是模因为了继续传递,必须通过文本物质化的有形承载体才能实现其传播,比如文字通常比语言保存时间更长。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了一个循环回路,模因在各个阶段满足的标准越多就越有可能被成功地复制和传播。
1.3 中医文化专有项
文化专有项的概念由西班牙翻译家、翻译理论家艾克西拉在其著作《翻译中的文化专有项》中被正式提出[1]。所谓文化专有项,是指“在文本中出现的某些项目,由于在译语读者的文化系统中不存在对应项目或者与该项目有不同的文本地位,因此其在源语文本中的功能和涵义转移到译文时发生了翻译困难”。对于这种源语文本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无法在译语中找到对应语的文本空缺,也被定义为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不管在原始意义和概念意义上都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意蕴,是国家或民族的社会风俗、精神和政治面貌等在语言层面的体现。作为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成功与否与民族文化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
中医学因其丰富的文化色彩和人文内涵,和现代医学大相径庭,中医古籍和现代著作中都包含大量的文化专有项(文化负载词),中医文化专有项作为中医文化的载体,其翻译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医文化的生死存亡。中医翻译的本质目的在于把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传播到海外,因此在翻译中医文化专有项时,译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将文化专有项的表层含义和联想意义传递给译语读者,让他们了解并认可源语中的文化信息,从而实现文化交流和传播。
1.4 模因论与翻译
虽然模因论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跨文化交流等领域,但翻译领域的模因研究还是比较少见。切斯特曼在其1997出版的《翻译模因》一书中首次将模因论引入到翻译研究,他认为“在任何一个时间点,我们能将一个文化的状态描述为一类模因——一个模因库”,翻译模因库中存在五种超级模因,即“源语-目标语模因、对等模因、不可译模因、意译-直译模因、写作(翻译)模因”[2]。作为一种信息因子,模因在人类交流中得到复制和传播并衍生出新的模因。根据翻译模因理论,翻译就是译语文化因子进行传递的载体,一些观念具有强大的生存力,它们在人类交流过程中被不断加以强化或者受到影响发生变化使之更加适应译语的语言环境,从而获得更强的生命力,这就是所谓的“强势模因”。翻译模因的传播,就是对源语文本信息用译语语言进行解码,并将源语信息最大程度地复制过来以便新宿主能够接受,从而促进语言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因此,为了将中医文化专有项保真地翻译到国外,译者应该尽力复制源语模因,使译语成为这个模因的忠实传播载体,以增加译语读者了解中医文化的机会。随着译语读者对中医文化的日益了解,他们能更有力地解码其他中医模因,陌生的中医模因被译语读者激活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高,随着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译语读者从不理解到突然理解,从陌生到熟悉,既有效地传播了文化,又使得译语文本在语言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语用价值等方面与源语文本保持一致。
模因论是有关人类文化进化的新理论,模因的复制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语言文化的宝库。中医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实质上是将中医传统文化模因传播到英语文化的模因跨文化传播活动,为了有效地将源语模因传播到目的语模因库中,我们需要灵活地处理源语文本。何自然教授曾经指出:“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两种方式。”[3]我们可以借鉴他的研究来处理中医文化专有项信息,促进中医文化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2.1 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基因型译文取向翻译策略
表达同一信息的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的表现形式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其内容却始终同一。同一信息可以先后在不同的语境中以不同的形式传递,这类以传递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存储于大脑,可以比喻为模因基因型。基因型译文取向翻译意味着源语和目的语的转化是一种原信息的等值或等效的纵向传播。
源语文本是承载着源语作家思想及其文化背景的模因综合体,当译者理解了源语文本后,他/她便成为模因的宿主,译者在转换和解码异国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解码源语核心模因,一方面传播源语模因。在文化交流的初期,源语模因和目的语模因之间,源语宿主和目的语宿主之间都存在极大差异,为了消除文化间的障碍,促进相互交流,有必要在目的语中找到内容相似的模因,而基因型译文取向的策略可以使源语和目的语之间进行信息的等效转换,使目的语宿主产生相似的感染,进而有助于他们理解源语核心模因。
例1:病家既不识医,则倏赵倏钱。
翻译:The patient didn′t know numerous doctors.在中国文化中,“赵”和“钱”是百家姓中的两个常见姓,中国读者易于理解,然而,不了解中国文化的目的语读者可能就不明白了。这里“赵”和“钱”指代的是任何一个医生,无需交代他们的真实姓名,因此这里采取了基因型译文取向策略,保留了源语文本中的核心模因,以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的文本呈现,有效地促进了跨文化交流。然而,这种翻译策略却剥夺了目的语读者了解源语文化的机会,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源语模因都可以有效成功地以这种方式传播。因此,随着对源语模因了解的进一步深入,表现性译文取向的翻译策略将更好地呈现源语文化模因。
2.2 形式相同内容各异—表现型译文取向翻译策略
表现型译文取向的翻译策略指的是源语到目的语的转化过程是一种非对等的横向复制和扩散。何自然教授认为这种翻译策略属于形式不改却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张的表现型,这种翻译策略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源语文化的特色,而且,目的语文化的读者在译文中也更加期待有特色的风俗文化和异国色彩。目的语读者最初理解并接受这种译文可能存在一定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终将成功解码译语模因并且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目的语模因。
例2:提壶揭盖
翻译:Lifting the lid to pour off water in the pot
提壶揭盖属于中医的治疗手段,指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这样的词语形象生动,中国读者比较容易理解其中蕴含的借喻。译文虽然保留了修辞方法和源语文化的特色,却很难在最初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并接受。但是,译文中的文化专有项信息会进一步激发目的语读者了解源语文本深层含义的兴趣,进而逐步扩大目的语读者的中医文化视域。因此,表现型译文取向的翻译策略更有利于真实保留源语文化的核心模因,也将更有利于促进源语文化的输出和传播。
中医文化专有项作为中医文化信息的载体,它的翻译是中医翻译的重点和难点,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医药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根据模因论的启示,笔者认为在文化交流的初期,基因型译文取向的翻译策略更有利于感染目的语读者,当中医文化对外传播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翻译策略无法满足目的语读者对源语中的文化诉求,表现型译文取向的翻译策略又成为必然选择。此时译文中的文化模因满足了高保真度和新颖性原则,更有利于激发目的语读者对于中医文化的兴趣。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模因传播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他们相辅相成,译者应当灵活运用,更好地促进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
[1]张南峰.艾克拉西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评价[J].中国翻译,2004,25(1):18-23.
[2]马萧.从模因到规范-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评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16(3):53-61.
[3]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6(2):200-209.
(编辑:梁葆朱)
Analysis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ultural-specific items of TCM from the view angle of memetics
Luo Qian,Zhou Yuan
(College of Humanities,Jiangxi University of TCM,Nanchang Jiangxi 330004)
Originating from biological evolutions,memetics is a new theory that interprets cultural evolu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memetics on cultural-specific items of TCM and points out that translators should adopt genotype-oriented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phenotype-orient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cultural-specific items of TCM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eriods of culture transmissions and different needs of target reader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ensure the real appearance of TCM culture and make readers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ccept TCM and exert positive influence of TCM.
cultural-specific items;memetics;genotype-oriented translation strategy;phenotype-orient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H159
A
1671-0258(2015)05-0064-03
江西省卫计委科研课题(2014A057);江西中医药大学科研课题(2013RW0054)
罗茜,硕士,讲师,E-mail:363653671@qq.com